“中國最牛校企”倒瞭:負債3000億,內鬥堪比電視劇

認為自己什麼都能幹、什麼都可以幹時,禍就埋下瞭。

1

破產重整,總負債3000多億

絕大多數人第一次認識方正,是在電腦的Word文檔裡。

在字體那一欄,方正牌獨占一片天,很多字體甚至還要付費才能使用。早在十幾年前,美國的暴雪公司還曾因使用方正字體,被索賠4個億。因為到處告人傢侵權,方正也因此獲得瞭“字體界視覺中國”的稱號。

誰也沒有想到,時隔數年之後,雄赳赳的方正再一次闖入大眾的視野,是因為破產重組。

時間倒回2020年2月18日,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方正宣佈申請破產重組。

這個消息引起瞭極大的轟動,絲毫不亞於一個奧運冠軍突然告訴你他得瞭癌癥。人們想不到,一傢資產數千億的500強企業,一個背靠中國頂尖學府的校企,為何走到瞭要破產重整的境地?

壓垮千億方正的,是一筆20億元的短期借款,這筆款項在2019年12月1日到期,但方正未能按期完成本息兌付。

作為債主,北京銀行認為方正已經不具備這筆債權的清償能力,將方正集團告上法院,眼看著方正無力還債,法院開啟瞭對方正集團的破產重組程序。

一年多之後,就在這個月,方正的破產重組塵埃落定,接盤俠是中國平安。

你也許感到好奇,區區20億元的債務,怎麼就把方正壓垮瞭?

要知道,在此之前,方正是一傢擁有3600億元資產,年營業額高達1333億元,凈利潤16億元的大型企業。

實際上,20億元隻是最後的那根稻草,破產重組之前,方正已經是千瘡百孔。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方正集團本部的負債高達700億元,包括300億元的債券,400多億元的銀行貸款。而整個北大方正的總負債,更是高達3030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83%。

在這些龐大的債務中,有大約1600億是有息負債。負債之外,方正的利潤也在不斷下滑。2016年至2018年,方正凈利潤從32億下滑至15億,到2019年前三季度,方正的歸母凈虧損更是達到31.9億,平均每天虧掉1183萬元。

但相比於債務的龐大,更讓我感到驚訝的,是方正的債務增速。數據顯示,在2017年,方正的負債還隻有1888億,但僅僅2年不到,這個數字已經飆升到瞭:

3029億。

這傢背靠北京大學的校企,它的錢從哪來?最終又去瞭哪裡?

這些,都是方正留給外界的謎題。

2

中國最牛校企

方正是個含著金湯匙長大的“種子選手”。

上世紀70年代,中國印刷業依然用的是排鉛字的方法,不僅費時費力,還污染環境。

與此同時,那時候計算機技術開始風靡全球,但對當時絕大多數的國人來說,計算機還是個稀罕物件。不僅是因為價格昂貴,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彼時的計算機語言都是建立在英文的基礎之上。這也意味著,那時候先進的激光印刷技術,都被西方世界所壟斷。

打破這種局面的人叫王選,畢業於北大數學力學系的他,在實驗室裡研制出瞭世界領先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統。

1980年9月15日,王選用激光照排系統排出的《伍豪之劍》,是中國告別鉛字印刷後排出的第一本書。

中國沿用150年的鉛字印刷畫上瞭句號,計算機激光印刷時代從此開啟。

1986年,商業嗅覺靈敏的王選開始將自己的研發成果推向市場。

他與母校北京大學合作,正式創立北大方正,在改革開始的浪潮裡奮力撲騰。

憑借著世界領先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技術,短短三年之內,這傢企業的訂貨金額就突破瞭一億元。到1989年底,北大方正的漢字激光照排技術,已經占據瞭國內報業99%、書刊出版業90%以及海外華文報業80%的市場。

央視還點明表揚過方正——

“隻要你讀過書、看過報,你就要感謝他,就像你每天用到電燈要感謝愛迪生一樣 ”。

而同一時期的華為,還隻是一傢賣交換機的小代理公司。

事實告訴我們,掌握核心技術、踏準時代節點的企業,確實能扶搖直上。

1995年登陸資本市場後,方正開始做起瞭電腦,還一度成為瞭與聯想齊名的國產電腦品牌。乘著這股迅猛的勢頭,方正開始四處擴張。

到2018年,方正集團的年收入達到1333億元,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138位、“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第5位,背靠北京大學的方正,被稱為:

“中國最牛校企”。

最巔峰的時候,方正集團旗下有400多傢公司,其中6傢是上市公司,擁有 35000多名員工,總資產高達3600多億元。

與此同時,在光鮮的外殼下,這艘巨輪底部已經暗礁遍佈。

3

內鬥堪比電視劇

和其他所有迅速膨脹的企業一樣,方正發展的秘訣很簡單——

加杠桿並購。

金融是方正擴張的利器。2002年開始,方正進入瘋狂的“買買買”模式,浙江證券、民族證券、成都商業銀行、蘇州鋼鐵集團……都被方正收入囊中。

短短三年之後,方正已經從一個高科技公司變成瞭一個金融控股財團。那時候的方正高層,癡迷上瞭多元化。

在此之後,方正儼然成瞭另一個海航,地產商貿、金融證券、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交通……什麼都做。

一傢以科研應用為初衷的企業,就這樣走上瞭並購擴張的不歸路。

你可能會問,這樣的局面,是“科研大神”王選想看到的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指向瞭方正敗局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內鬥。

早在1999年,方正如日中天的時候,內部的紛爭就開始瞭。那時候的方正分成瞭兩派:

以董事局主席王選為首的技術派,以董事長張玉峰為代表的經營派。

這樣的戲碼,與聯想內部的“技工貿”和“貿工技”路線之爭如出一轍。

與聯想倪光南黯然離去、柳傳志穩坐釣魚臺不同的是,北大要求王選和張玉峰同時退出集團董事會。

這是一個兩敗俱傷的局面,但方正內部的爭鬥遠遠沒有結束。

王選時代結束後,北大副校長閔維方任集團董事長。僅僅2年之後,也就是2001年,同樣來自北大的魏新接任集團董事長。在此後的數年,方正內部的大亂鬥輪番上演——

魏新、祝劍秋、“凱地系”李友和張海、郭某……

這劇情,比宮鬥劇還刺激。

在這番大亂鬥中,以李友為首的資本集團“凱地系”,還上演瞭一出“內幕交易,侵吞國有資產”的戲碼。

他們僅以4480萬元,拿下瞭方正集團30%的股權,這部分股權的真實價值至少12億元。

瘋狂的內鬥加上盲目的多元化,中國最牛校企愣是被搞成瞭“中國最慘校企”。

4

尾聲

方正的經歷,多少有點像海航。

他們都曾是在高速公路上狂奔的大象。

他們都曾兇猛地加杠桿。1993年,海航全部身傢隻有1000萬,但到瞭2017年,它的總資產規模達到1.2萬億元,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排第2,僅次於華為。

他們都曾有過激烈的內鬥。海航的陳峰,一度被王健逼到退隱,直到王健離奇跌落普羅旺斯奔牛城,陳峰才重掌局面。

但如今,萬億海航和方正一樣,都面臨著破產重整。

在海航和方正的背後,更多的企業正在倒下,湧金系、明天系、安邦系、泛海系……

那個靠著資源就能無限加杠桿的野蠻時代,真的過去瞭。

一輪新的去杠桿大潮,已經開始瞭。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