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傢,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院士

人才是國傢發展與創新的關鍵,像錢學森院士、鄧稼先院士等人都將自己的終生奉獻給考研事業,李時珍將他們視為榜樣,終生為祖國的科研事業而努力,將國傢利益放在首位,無私付出,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終於讓我國在前沿的科學研究領域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並完成從有到強的飛躍。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努力奮鬥,無私奉獻的女科學傢,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瞭美國院士。

一、一心為國

李愛珍自幼學習成績非常優異,1954年,李愛珍如願考入瞭復旦大學,李愛珍就讀復旦大學化學系,在復旦大學畢業以後,1958年李愛珍因成績優異,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的上海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進行半導體方面的研究工作並取得瞭突破性進展。

1980年,李愛珍被派往美國學習先進的理論,其實在是否選擇李愛珍方面,組織上猶豫過,當李愛珍的名字出現在名單上的時候,眾人議論紛紛,李愛珍的父母是華僑,當時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華僑的身份還是比較受影響的,很多人擔心李愛珍在美國學習以後,就留在瞭美國,浪費一個名額。

但李愛珍的成績實在是太優異瞭組織上看到瞭李愛珍對國傢的熱愛,力排眾議允許李愛珍出國。

當時美國禁止將分子束外延設備出口給我國,李愛珍此行需要在先進技術上進行研究,彌補我國科研方面的空白。李愛珍本身對半導體研究有著很深的興趣,到達美國之後,李愛珍意識到自己之前在研究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利用有限的時間努力填補空白。

自美國回國之後,李愛珍在國內建立瞭半導體研究實驗室,在半導體方面有瞭突破性進展,其研究達水平達到瞭國際領先的水準。她本人也先後獲得國傢發明專利二十多項。

李愛珍本人也非常高興,能夠為國傢的發展做出一點貢獻,是李愛珍的畢生追求,在研究半導體的幾十年內,李愛珍沒有給自己的放過一天假。她的學生曾說:“很多研究人員是勤奮,她是拼命,而且是幾十年如一日地拼命。有個大年初一我打電話給李老師拜年,結果傢裡沒人,打到實驗室才找到她。”

她知道我國與世界先進國傢在科研方面有很大的差距,雖然自己不能幫助國傢在其他方面有所發展,但是在自己的領域,李愛珍還是希望能夠促進國傢的發展。

在別人看來,李愛珍的生活枯燥乏味,然而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李愛珍非常享受科研中的快樂,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她畢生隻有兩個目標,一個是通過自己努力,填補中國科研空白,一個是能夠成為兩院院士。

二、四度申請中科院被拒

1995年,李愛珍曾申請過中科院院士,結果差強人意,初審落選,中科院院士的選拔規則極其苛刻,60歲以下的申請人需要由2位院士推薦即可,而60歲以上的人,則需要由6位院士聯名推薦。

第一次申請中科院院士的時候,李愛珍已經62歲,按照中科院的規定需要由6位院士聯名推薦才可以,但是當時眾院士對於李愛珍並不是非常熟悉,因此隻有郭景坤一人推薦瞭她,不幸落選。

李愛珍並沒有放棄進入到中科院,她認為自己之後還有機會,但是令李愛珍院士沒有想到的是在2001年、2003年申請中科院院士仍然被拒,每年申請中科院院士的人員數不勝數,每年中科院院士選拔的名額數量並不多,隻有為中國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能夠成為中科院院士。

勝不驕,敗不餒是李愛珍的人生格言,她為中國能夠擁有像袁隆平院士這樣的人才而高興,這種棋逢對手的博弈令她更加開心,為瞭能夠進入到中科院,李愛珍更加努力,王占國、吳德馨等7位院士堅持為李愛珍寫推薦信以及各種審核材料。

他們堅信憑李愛珍的科研成就,必然能夠在中科院擁有一席之地,結果卻是殘酷的,2005年,李愛珍申請中科院再次被拒,這次被拒的原因是年齡太大瞭。而後李愛珍放棄申請中科院,可以說,沒有進入到中科院是李愛珍畢生的遺憾。

面對采訪的時候,李愛珍說道:“沒有國傢創造的各種平臺、科研環境等各方面的支持我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感到愧疚的就是對那些推薦我的院士們,沒能夠完成他們對自己的期望”。為瞭安撫媒體與推薦她的院士,李愛珍以微笑面對鏡頭,笑稱自己是兩院院士中的老百姓。

三、成為美國院士

李愛珍也理解國傢規定,出乎李愛珍意料的是,她能夠當選美國科學院的院士,據李愛珍所說自己與美國科學院僅接觸過一次,向他們提供論文代表的目錄。

她並沒有為成為美國院士做大量的努力,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瞭,而且美國評定院士的工作也是比較復雜的,需要一個院士推薦,然後由推薦人準備一些材料,這僅僅是推薦環節,而後要進入到全體科學院大會上進行選舉。

2007年當李愛珍當選為美國院士的消息傳到國內的時候,在國內引起瞭軒然大波。國內的媒體大都義憤填膺,為李愛珍鳴不平,認為中科院選拔院士的制度存在一定的問題,而當事人李愛珍卻異常冷靜。

李愛珍認為自己才與院士的身份失之交臂。她認為不管是什麼身份,都是為國傢做貢獻,讓中國能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進入中科院是自己的追求,因種種問題無法進入自己也非常理解。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