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GDP被低估?世界銀行:5年前已經趕上美國,不是世界第二

二戰後的佈雷頓森林體系,除瞭確立以美元為核心的全球貨幣體系,還將GDP正式推出,成為全球各國公認的衡量一個國傢經濟發展的指標,一直沿用至今。

近20年是我國GDP快速增長的時期,自2010年我國GDP超過日本榮登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之位後,至今我國的GDP總量穩居第二位,而且和美國的差距逐漸減少。但是,有機構認為,我國的GDP還是被低估瞭。

我國GDP被低估,還是美國GDP被高估?

經歷瞭2020年的疫情波及,多國GDP都在下滑,美國也不例外,2020年美國GDP跌到20.9萬億美元,此前美國經濟規模超21萬億美元,而在全世界的主要經濟體中,隻有中國走向瞭正增長。

我國在2020年GDP實現增長,GDP總量達到14.7萬億美元,所以中國達到美國的七成。但是,前段時間,普京卻說中國GDP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這是為什麼?

中美最新GDP數據出爐,2021年一季度我國和美國的GDP(單位:美元)分別是:3.85萬億、5.37萬億,我國GDP達到美國的71.7%,占比有所提升,但暫時還沒有超過,那麼為何說我國已經趕超美國?

美國20多萬億的GDP當中,有八成多來自第三產業的拉動,主要是金融服務、消費、房地產、服務業等等,美國對於GDP的統計格外“全面”,僅美國的律師產業就創造瞭1萬多億美元的GDP,即使買房自住還要統計一個“虛擬租金”收入。

這樣的統計方式無疑“放大”瞭美國的經濟規模,反觀中國在GDP統計方面不及美國的全面,律師產業並不高,不統計虛擬租金等,而且國內很多小商小販也不在統計范圍內,如果說我國GDP被低估似乎也沒錯。

世界銀行:中國5年前已經趕上美國

世界銀行每年都會發佈各國的GDP數據,日常接觸到的GDP數據多是按照匯率法計算,除瞭匯率法,還有另外一種GDP計算方式,就是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

據世界銀行發佈的數據,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GDP的話,早在2016年我國GDP與美國GDP均達到18.71萬億美元,這就意味著我國在5年前就已經趕上美國,當時美國GDP占全球比重為16.166%,我國為16.164%,差距極小。

如今我國的購買力平價GDP已經高達23萬億美元,而美國在21萬億左右,所以從購買力平價的角度來講,我國的確已經超過美國,從不一樣的角度就會不同的答案。

和匯率法不同,購買力平價以“一籃子商品”為基準,目前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為6.4,即1美元等於6.4元人民幣,但是按照商品的購買力來計算就會不同。

舉個例子:我國某個消費者的消費清單有一堆商品,共計花費1萬元人民幣,同樣的商品放到美國去購買,可能需要2000美元,此時1美元等於5元人民幣,和匯率法計算的最終數據存在較大差異。

即使不按照購買力平價,以匯率法為準,我國GDP超過美國預計將在10年內實現,這是世界銀行及眾多研究機構的預測結果,在此次疫情影響下,美國增速下滑,我國GDP超美國的時間還有提前的可能性。

經濟學上講:“出口、消費和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我國的出口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基建投資也達到全球領先水平,獲得瞭“基建狂魔”的稱號,然而消費還有巨大的潛力需要發掘。

根據統計,我國居民存款總額接近100萬億,幾乎等同於我國的GDP總量,如果能釋放一部分用於消費,那麼經濟增長會更快,經濟規模也會邁上新的水準,我國有14億人口,美國3億人的消費總額卻高於我國,足以說明我國消費領域潛力極大。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