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抵制後,美企在華銷售額減半,示好稱自己是為中國服務的品牌

據《金融時報》報道稱,耐克公司首席執行官在一次電話訪談中談及中國市場時,開始向中國民眾示好,強調耐克是一個為中國服務的品牌。此舉可以理解為耐克公司想要挽救其在中國市場的形象,自從今年3月的新疆棉花事件以來,耐克公司在中國的銷量遭到瞭巨大打擊。新疆棉事件顯然不是簡單的貿易事件,而是有預謀的政治事件。又想賺中國人錢,又不想尊重中國人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瞭。

今年3月,在美國主導下造謠新疆人民被“強迫勞動”,污蔑中國存在“人權問題”。隨後包括H&M、耐克、阿迪達斯等企業以此為理由,拒絕采用新疆棉花。而事件發生後,西方多個一線體育品牌也隨即遭到我國民眾自發抵制,其中就包括耐克。

而在這裡我們還不得不提到一個組織“BCI”。BCI,全稱為“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雖然對外宣稱是一個純粹的非營利組織,但實際上完全是由歐美操控的一個帶有政治色彩的組織。該組織的成員有很多,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服裝品牌耐克、阿迪達斯、新百倫等等。

BCI曾經在2020年10月21日發表過一篇不當聲明,聲明中宣稱新疆地區存在強迫勞動以及其他侵犯人權的行為。與此同時,H&M宣佈基於BCI的判斷以及一些所謂的民間報告,決定暫時不采用新疆棉。事件發生後,安踏等國產品牌紛紛宣佈退出BCI,反觀耐克卻發表聲明不再使用新疆棉,立場上支持BCI以及H&M。

事情沒過多久,BCI又表示沒有發現新疆存在任何侵犯人權的問題,耐克的態度也開始發生轉變,隻有H&M一直都不肯承認錯誤。新疆棉花事件發生後,國內的H&M商鋪大部分都選擇自主關閉,H&M在國內遭到最嚴抵制。除瞭H&M之外,耐克也被扒瞭出來,4月份的銷售額直接下降59%,市值蒸發近71億美元。

這並不是一起簡單的貿易事故,其背後其實包含瞭西方各國的政治陰謀。以人權為借口,大肆幹涉他國內政,阻礙他國發展,借機牟取利潤,這是西方國傢近百年來的流氓作風。遏制中國發展已經成瞭歐美國傢的共識,為此他們準備瞭科技戰、貿易戰以及輿論戰,而新疆棉花事件就是歐美國傢各種制裁手段的縮影。

歐美國傢通過BCI組織,向中國發起輿論戰,扭曲事實,制造存在人權問題的不實話題。他們此舉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為瞭破壞中國的國際形象,從而間接地削弱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另一個是為瞭打擊中國的貿易市場,破壞中國貿易秩序。這其實是美國在單方面對中國經濟制裁無效的情況下,聯合多個“小弟”發起的又一次惡意攻擊。

但是從實際結果看來,他們弄巧成拙瞭。污蔑新疆存在人權問題後,國內開始大規模抵制H&M、耐克等產品,這些企業經濟上蒙受巨大的損失,幾乎都不得不選擇低頭認錯,畢竟這些企業就算是背後有政治力量在鼓動他們做壞事,他們的核心思想還是賺錢,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這些企業不可能就這樣舍棄。

其次,中國這些年靠著自己和平友好的外交方式,在全球樹立瞭一個正面友善的國傢形象,這是不爭的事實,不是歐美國傢惡意抹黑就可以改變的。所以總的來說,西方想要破壞中國國際形象的陰謀並未得逞,反而把自己醜惡的嘴臉展露無疑。

在貿易上,美國的比爾蓋茨都比歐美政要看得清楚。想要通過強制制裁遏制中國經濟,擾亂中國的市場經濟是不可行的。有數據顯示,耐克、阿迪達斯、H&M等品牌銷量暴跌後,李寧等國產品牌強勢崛起,銷售量直接增長近800%。無獨有偶,美國制裁瞭我們的芯片行業,國內芯片都強勢崛起,中低端芯片產量直接翻倍。

這兩件事都有一個同樣的邏輯,中國在這些領域並非不具備生產能力,隻是國外品牌擠壓瞭國產品牌的生存空間,所以從表面看中國消費者對國外產品十分依賴,但實際上隻要國外品牌一退出,就會有大批的國產品牌補充市場,市場根本不會有大的動蕩。外國的這一舉措,隻會刺激國內相關產業發展,可謂是弄巧成拙。另外,國傢早就有戰略佈局,例如“經濟內循環”概念的提出,就是針對西方國傢搞的那套制裁,所以我國早在各種方面都有戰略佈局。

想要賺中國人的錢,就必須要尊重中國人,這是送給國外品牌最忠實的勸告,不要再拿百年前的眼光看待中國,現在的中國早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國,而西方也不是百年前的西方。國外企業始終不能明白一個道理,中華民族擁有幾千年的國傢歸屬感,對這片土地的赤誠熱愛是無與倫比的。所以越是打壓中國,中國人越是能擰成一股繩,14億人的力量,豈是他們幾個國傢聯合幾個企業品牌就可以撼動的?最後就像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所言:想吃我國飯,卻又想著砸鍋,天下哪有這樣的美事。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