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拋棄”的H&M,寧願燒瞭也不打折?5年燒光60噸庫存

文:繆禾

不得不說現在國人們的愛國情懷越來越高漲。例如,不久前,許多外國品牌因為棉花事件受到中國人的譴責和抵制,不再購買相關產品。在BCI的挑釁下,許多外國品牌因為棉花事件受到中國人的譴責和抵制,並且不再購買相關產品。

那麼BCI是什麼呢?BCI,全稱“良好棉花發展協會”,美國際開發署則是BCI的贊助商。因此,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歐洲和美國的許多紡織品牌會屈服於BCI。而在棉花事件中,首當其沖就是H&M這個品牌瞭。作為首先“碰瓷”棉花的外國品牌,H&M受到瞭許多中國消費者的批評,蒙受瞭巨大的損失。

1947年,H&M在瑞典成立,是歐洲最大的服裝零售商。由於價格實惠,深受眾多消費者的青睞,在全球擁有眾多門店。當它第一次進入中國服裝業時,非常受歡迎。就像著名的品牌ZARA和優衣庫,雖然質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但是價格仍然是很多人可以接受的,而且能夠滿足女生們的需求。

與優衣庫和Zara相比,H&M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還相對較高。從2007年到2013年,H&M的全球業務呈現快速增長。從2007年到2013年,H&M的中國業務表現出瞭強勁的復合增長,復合增長率達到瞭驚人的54.5%。同期H&M總收入的復合增長率為9.2%。在這期間,可以說H&M的整體業務也在快速發展。而中國業務的占比,從 2007 年的 0.6%,增長至 2013 年的 4.6%。

然而,這兩年H&M的發展卻非常困難的。雖然H&M門店繼續擴張,但其業績並沒有呈現上升趨勢,而是呈現下降趨勢。在H&M快速發展的背後,也面臨著庫存積壓的問題。H&M在過去的兩年裡一直在不斷擴張,但其業績並沒有呈現出上升的趨勢。2014年,這個瑞典快時尚品牌的發展遇到瞭“瓶頸”。雖然業績虧損較大,庫存不斷積累,但H&M並沒有選擇低價出售或打折,而是選擇瞭“焚燒”。

數據顯示,自2014年以來,H&M已經燒毀瞭60噸衣服,大部分是帶吊牌的新衣服,損失高達2.5億。一邊在店裡搞“舊衣回收”倡導環保的同時,同時燒毀瞭大量的衣服。這種行為引起瞭消費者的不滿,也影響瞭品牌形象。雖然H&M對此舉的官方解釋是不想降低品牌形象,但許多消費者仍接受不瞭這種行為。

值得註意的是,在新疆棉事件之前,H&M集團業務已在承受巨虧。截至2021年2月28日,H&M的銷售額同比下降21%,為400.6億瑞典克朗(約合301.3億元人民幣),稅前凈虧損13.90億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10.45億元)。其中,中國市場以23.88億瑞典克朗的銷售成績排名第三,是H&M前10大市場中唯一一個正增長的地區,銷售額漲幅達21%(以本地貨幣計算)。

而新疆棉事件後,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幾乎所有電商都對H&M旗艦店進行瞭封殺禁售,甚至分銷商將所有相關產品下架,以確保一線H&M服裝無法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其次,華為、小米等移動應用商店均將H&M商城APP下架,這就堵死瞭H&M發展自有用戶的退路。最後,高德、百度和其他地圖軟件宣佈屏蔽H&M,再也沒有人能通過導航去找H&M瞭。

在中國有5000多傢門店,但現在隻剩下445傢。根據2020年的數據,HM的整體銷售額下降瞭18%,利潤下降瞭88%。除瞭利潤下降,H&M還因產品質量問題在中國受到瞭幾項行政處罰。

在6月1日兒童節那天,H&M等多傢品牌被點名,海關總署對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期間查發的部分進口兒童用品質量安全不合格情況進行通報,其中,進口商為海恩斯莫裡斯(上海)商業有限公司的H&M棉制機織兒童衣褲,耐濕摩擦色牢度不合格,不符合中國《嬰幼兒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的相關標準,存在染料或有害物質可能通過皮膚和口腔被人體吸收而危害健康的安全風險。

天眼查顯示,H&M的關聯公司海恩斯莫裡斯(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僅2021年1月1日以來就受到瞭5項行政處罰。其被沒收違法所得約17.8萬元,共計罰款超58.4萬元。

一位紡服行業分析師認為,對於純直營模式的H&M來說,線下客流大幅下降,預期收入較低的情況下,在中國關店是必然的選擇。H&M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將會進一步減少,雖對集團不具毀滅性打擊,但一定是雪上加霜。

想瞭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小編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