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回A:苦等45天,隻為這一刀!

1

中芯國際掛牌前夜,在A股投資群裡早已炸開瞭鍋。

沒中簽的韭菜們躍躍欲試,有人覺得明天中芯會如國盾量子一般,漲上10倍,最高喊出瞭400元的目標價,想著一開盤就殺進去。在他們看來,大國要崛起,“中國芯”絕對不能少,臺積電根本就沒有放在眼裡。

今日,萬眾矚目的 “中國芯”如此掛牌科創板。果然,中芯給力!開盤股價直接暴漲245%,報價95元,市值飆升至6800億元。這已經超過恒瑞醫藥,位列A股全市場的11名,次於中石油。

(來源:Wind)

然而,令韭菜們失望瞭。

如果一開盤沖進去,一天會巨虧40%以上。在港股,中芯國際更是吃人不吐骨頭,盤中一度暴跌超過27%,收跌25%,兩日重挫超31%。

(來源:Wind)

中芯A股單日成交479億元,換手率高達53%。可見場內的人並不看好,場外的人卻急匆匆想要上車,走的時候還互道一聲“X逼”。H股成交超過220億港元,比騰訊還要多成交84億。另外換手率高達12.4%,可見股東們已經按捺不住自己躁動的心。

上午,在交流群裡,一位群友直言中芯國際可能類似當年的中國中車。遙想那會,南車和北車於2015年6月8日復牌,當天漲停,第二日來瞭一個天地板,此後便走出瞭漫漫熊途,下跌瞭80%。而在正式合並之前,A股公司已經上漲超過400%。那時股民們把中車視為全球“神車”,
市值超過波音和通用之和。

港股的中車不到半年時間也炒高瞭150%以上,復牌第一天小漲4.5%,第二日暴跌12.5%,此後開啟瞭數年的不歸路。

再想想中芯國際,5月初,申請掛牌科創板。H股開始異動,短短的2個多月股價暴漲200%,市值凈增加1000億港元。7月14日,官方確認中芯16日掛牌,15日H股已經暴跌8%,出現瞭利好兌現跑路的節奏,今日就徹底崩瞭。

在港股,中芯的例子還不少。2月初,被高瓴早期投資過的君實生物(1877.HK)公佈要在科創板上市,此後便開啟瞭170%的漲幅。

昨日,君實生物正式掛牌瞭。有人沖瞭進去,一日虧損30%。而港股當日暴跌13%,今日再度殺跌11%,兩日回撤23%。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中芯國際不會是下一個中國中車,但背後的人性貪婪重來都沒有變過。

2

2018年4月,美國政府悍然對中興通訊實施“芯片禁運”。中美科技之爭打響瞭。此後,在芯片領域,國傢大基金加大瞭投資,社會資本也湧入瞭進來,對國產芯片替代化進程都起到瞭非常重要的作用。

芯片產業鏈,主要分設計、制造、封裝及測試。當然,還需要材料和設備。

在設計領域,華為海思、展銳、龍芯為代表對標國際的是英特爾、AMD及高通。另外,龍頭兆芯、景嘉微、紫光、匯頂科技都自身的研發實力也不弱。尤其是華為,可以自研麒麟和鯤鵬芯片,子公司海思的營收已經做到純芯片領域的前7。

封測,是國內最可能首先趕超的細分領域。在這個環節上,全球前10名,中國的公司占據瞭三席,分別是長電科技、華天科技和通富微電。

而制造領域,是中國芯片產業鏈最為薄弱的環節。中國主流的集成電路裝備產業化技術水平處於28nm技術代,落後國際2代。最先進的中芯國際也僅為14nm,IPO完成募資後才會大力建設14nm生產線,目前產能仍然很低。

而臺積電在2018年就推出瞭7nm芯片,並且在5nm以下已投入上千億開發研究。

華為作為大陸科技領頭羊,2019年就購買瞭208億美元的芯片,成為全球第三大芯片買傢。其中,華為高端旗艦機的芯片,尤為依賴臺積電。

然而美國頻頻使招,全方面封鎖華為。這容易導致臺積電無法正常給華為供貨,限制華為的發展,進而影響中國產業升級的節奏

所以,為瞭保證供應鏈安全,芯片制造替代化成為瞭當務之急,國傢層面自然會支持中芯國際快速做大做強。從此次中芯科創板19天閃電過會,就能知道國傢層面的“態度”。

當然,股民作為場內交易者,想法也很簡單——中芯是國傢大力支持的公司,業績也有轉好的預期,投個機,單車變摩托。

自從中芯宣佈會A後,芯片ETF(512760.SH)短短2個月多已經飆升55%,超越2月份的高點。然而,最近3日累計下跌15%,埋瞭一批追高者。

具體到個股,派瑞股份上漲420%,滬矽產業327%,帝科股份257%,芯瑞達227%,紫光國微、長電科技125%,南大光電112%。這跟港股炒作中芯H股是一樣一樣的。

無非就是大國崛起,長期存在國產替代化的邏輯。然而,當下,A股已經有33傢芯片公司PE估值倍數超過100倍,14傢超過200倍。其中,市場明星股通富微電和士蘭微均超過1500倍,北京君正和長電科技超過700倍,中微公司查過650倍。

(來源:Wind)

這不是市夢率,是什麼?令人咋舌的估值,國傢產業大基金不減持才奇瞭怪瞭。

當然,站在國傢的層面而言,炒一炒芯片股是好的,否則中芯國際怎麼能募資532億成功IPO呢!這相當於股民的錢實實在在地支持瞭中國的芯片事業!

當然,這其中一定有被收割的韭菜。今年2月到3月,芯片ETF曾暴跌過34%,不少芯片股就被腰斬過。最近3日,過往的歷史故事再度重演。

3

2019年初,中芯H股動態PE僅為30.69倍,而現在已經高達103倍,1年半時間估值提升236%。

(來源:Wind)

如何理解中芯國際的估值?

某社區創始人方三文曾分享過:股票有三性——確定性,成長性,持續性。這三性有先後關系,打分的話,確定性40%,成長性30%,持續性30%。確定性是基石,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以我的理解,確定性是指市場競爭地位和盈利能力,成長性是指業績增速,持續性是指業績增速的年限要長。

先看確定性。市場格局方面,全球芯片制造巨頭——臺積電7nm技術較為成熟,且占全球晶圓代工廠份額的57.3%(2019年全球晶圓代工收入623億美元,臺積電營收357億美元)。而中芯國際主流產品還是28nm,接下來才會是14nm,且份額僅占全球的5%。

並且以中芯國際為首的芯片代工制造現在已經處於事實上被制裁的狀態,由於得不到EUV光刻機,如果接下來幾年又搞不定國產半導體裝備,它的技術上線會停留在7nm的天花板上。

盈利能力方面,過往多年毛利率維持在20%上下,凈利率維持在5%上下。而核心的經營指標——ROE(凈資產收益率)均在4%以下,可見公司長年的盈利能力是很弱的。

(來源:Wind)

從以上兩個維度來看,中芯國際未來的業績確定性還是不足的,雖然以後華為可能會大范圍把本給臺積電的訂單轉移給中芯國際。

再看成長性和持續性。2020年一季度,中芯國際營收74.76港元,同比增長37.83%,歸母凈利潤為4.98億元,同比增長422.85%。

(來源:Wind)

並且在可預見不短的時間內,中芯國際的成長性還算不錯,尤其是在SN1項目建成以後。

估值三性中,至少占瞭一樣——成長性,但業績確定性不強,持續性還得看技術的突破和局勢的演化。

如果沒有美國的芯片打壓,中芯國際長期跟在臺積電後面,沒有太多利潤留給老二,三性都不好,估值給到30倍左右,合情合理。但後來發生的一切,中芯因局勢的演化而得利,成長性起來瞭,估值也就起來瞭。

不過,中芯國際整體確定性和持續性可能並不好,且在業績尚未逐步兌現之際,估值便已經炒高至113倍。所以,H股已經開始收割貪婪的韭菜,2天幹掉瞭31%。

然而,A股今日暴漲200%,動態PE已經高達294倍。如此咋舌的估值倍數,接下來恐怕會上演科創板最兇橫的割韭大戲。

4

在股市沉浮5年多時間瞭,多多少少有一些自己的經驗可以分享。在我看來,要長期在股市賺踏實的、豐厚的利潤,無非有3個維度:

①買入的標的是不是一傢好公司;②買入價是否具備吸引力,即估值是否合理,甚至低估?③目標價是多少?賣出的邏輯又是什麼?

我們現在來審視一下中芯國際。它是中國芯片制造領域的核心巨頭,無需質疑,算是一傢不錯的公司,但不能算特別優秀的公司,因為盈利能力還非常羸弱。其次,當前估值是需要長期豐厚的利潤來支撐的,但中芯賬上並沒有多少利潤。接近300倍的估值,泡沫顯而易見。

基於以上判斷,今天沖進去的投資者,可能並不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情緒使然,無非還想著中芯漲得更高,超過萬億不是夢。其實,沒有美國芯片打壓這一出,中芯國際在港股就一默默不聞的小幾百億的公司,跌瞭10多年瞭。

6月份H股漲得多,才成功打破整整維持瞭14年、上市首日便是股價最高的尷尬局面。

時過境遷,芯片國產替代化的風吹來瞭,估值早就幹翻瞭美國芯片巨頭。但炒概念誰都會。炒到後期,無非是在賭自己不是最後一個接盤俠。然而人性的貪婪會時常作祟,並不能保證你全然而退。

今天,中芯最大的對手——臺積電剛剛公佈財報,二季度利潤1208億元,而中芯去年全年利潤區區16億元。

中芯未來的路,道長且阻。但祝願早日真真做大做強吧!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