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反制裁開始!西方百思不得其解:中國為何能這麼強大?

6月3日,拜登以“應對中國軍工企業威脅”為由,再度祭出“制裁大棒”,試圖橫掃我國半導體行業、航天科技、軍工產業等一大批科技巨頭企業。其中華為、中芯國際、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等,多達59傢中企被拜登列入“投資黑名單”,禁止所有美國企業與名單上的中企進行投資交易。然而,令拜登沒想到的是,中國的“反擊”來得這麼快。

6月10日,《反外國制裁法》正式獲得通過。這意味著,我國在面對國外制裁時,擁有瞭依法反制的手段。更重要的是,這部法案的通過,讓西方國傢看到瞭中國的強大,以及在面對不公平待遇時據理力爭的勇氣與決心。

不過,西方國傢畢竟習慣瞭那套“唯我獨尊”的霸權思維。對於中國突然表現出的強硬,還是有些不適應。更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中國為何突然就變得這麼強大瞭?更何況還是在美國以及西方世界的“戰略圍堵”、“技術封鎖”下變得如此強大,根本看不到被打壓下去的跡象。反而越戰越勇,越是被打壓,崛起得越快,為什麼會這樣呢?

西方國傢眼中的“中國”,強大到讓他們無法理解

西方國傢之所以覺得中國很強大,可以歸結為四點。

第一點,中國的經濟發展的勢頭太強勁瞭,在這一點上甚至強過美國。要知道美國經濟的強大,是建立在美元貫通全球、美元霸權說瞭算,美聯儲可以任性地“瘋狂印鈔”的基礎上。若把“美元光環”去掉,再拉上來比一比,中國經濟增速可以直接像高鐵一樣一遍遍碾壓美國經濟。這一點,毫不誇張。

而且西方國傢普遍達成瞭一個共識,那就是中國GDP會在2028年到2030年前後,實現彎道超越,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與此同時,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背後牽動全球貿易鏈條。

此外,中國還是“世界工廠”,並且完成瞭從低端向中高端制造的進階過程。如今,正在全力沖擊以半導體、芯片為主的高端制造業。這意味著中國已經深入嵌入到全球化,再結合未來成為第一大經濟體的體量,西方世界已經認同瞭中國在經濟領域的強大實力和不可限量的潛力。

第二點,中國的軍事實力已經穩穩地占據全球第三的位置。以前還有兩個國傢不服氣,一個是印度,他們拿軍隊人數和利用“全球購”獲得的各式各樣先進武器與中國相比。覺得武器質量比中國好,“人頭數”也比中國多,實力自然強過中國。

但現在呢?當中國自主研發的航母一艘艘下水,中國五代戰機翱翔藍天,中國第四代核反應堆技術取得突破,未來將用於核動力航母的研發。再比如,中國研發的高超音速導彈、新一代核武器等一眾新式武器、裝備,徹底澆滅瞭印度的攀比熱情。

而另一個國傢則是法國,一直以那艘空有核動力航母的尺寸,卻沒有核動力航母的速度而自傲。再加上法國保留得較為完善的軍工科技和產業鏈,讓法國人認為自己還是那個歐洲軍事霸主。哪怕比不上美、俄,卻也能排到“老三”的位置上。

可如今,法國自覺地往後讓瞭讓,並且一再呼籲歐盟要組建自己的軍隊,這樣一來法國軍隊又有瞭用武之地,甚至能借助歐盟軍隊壯大聲勢。然而,就算法國總統馬克龍這份“期待”實現瞭,法國,乃至歐盟的軍事實力,依舊隻能排在美、俄、中三國之後。

更令歐洲國傢目瞪口呆的是,中國的戰艦、航母如同“下餃子”一般試水、入伍。中國的戰機更是進入瞭全面換裝階段。中國的核武庫連續兩年擴充。中國的“反區域拒絕戰略”還在以驚人的速度強化,連美國航母編隊都不敢拿“小命”以身試險。這就是中國軍事實力的強大,西方國傢想要否認這一切,可最終還是不得不低頭承認,中國軍事實力世界第三,而且沒有其他國傢可以撼動。

第三點,中國的團結和危機應對深深地震撼瞭西方,給西方上瞭一課。這次疫情徹底刷新瞭西方國傢對中國的看法,甚至有不少西方學者、政客開始彷徨、懷疑現在西方這套制度,是否真的是“對的”?還是說,中國的這套制度,更適合未來?

面對疫情時,中國上下的團結一心,以及中國在對待疫情上的反應速度、力度,以及處理效率,讓西方國傢意識到中國的強大。有人甚至提出,一旦全球爆發大規模戰爭,西方國傢很可能陷入一盤散沙的境況。相比之下,中國在應對疫情上的出色表現,何嘗不能拿來應對戰爭?這一刻,中國在應對危機時的機制、制度,悄然征服瞭一些自大的西方人士。

第四點,中國的效率讓西方國傢感到不可思議。小到快遞、外賣,在西方國傢延時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在中國,延時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沒人願意被罰錢。“快、快、快”,保證質量、效率、速度,已經成為中國人的習慣。但在西方,這種“習慣”如此的與生活不搭調。

當生活中那些小細節體現出的“速度”、“效率”以及“保證服務質量”擴大到國傢發展層面,就變成瞭中國科研永遠有效率、有質量,而中國基建永遠保證在規定時間內,有質量的完成工期任務。而中國的速度所省下來的工期,會進一步降低中國基建的成本,增加中國基建在全球的核心競爭力。事實上,“中國速度”已經體現在中國的方方面面、各個領域,這令西方世界對“中國速度”嘆為觀止。中國的強大,與速度分不開。

當中國很強大,而且變得越來越強大時,美國怎麼辦?答案是,極盡所能的打壓中國。不過,今日的中國,早已不是昨日。美國想打壓中國,中國也不會“坐以待斃”。

包圍戰對上遊擊戰,中美誰才是“王者”

美國很強大,強大到先後“幹掉”四個世界老二。德國、英國、蘇聯、日本等一個個倒在瞭美國的身前,失去瞭沖擊“老大”的資格。直至今日,德國軍事實力被“閹割”,英國國力日落西山,國傢內部更是鬧著要“分傢”。蘇聯更不用多說,直接解體。日本經濟更是被“廣場協議”直接“腰斬”。直到今日,日本都怕美國再盯上自己,將一部分發展轉移到海外。

除瞭這四個國傢,美國還做瞭兩件事。第一件事情是“肢解”南斯拉夫,為的是阻止歐元威脅到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第二件事情是“拉攏”俄羅斯。表面上許下無數好處,像是幫助俄羅斯恢復經濟,許諾俄羅斯加入北約等等。

實際上,美國在悄悄佈局。一邊安撫俄羅斯,一邊暗中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直到俄羅斯與格魯吉亞戰爭爆發,以及克裡米亞事件後,徹底斷送瞭俄羅斯回歸西方世界的希望。而這一切的目的,就是避免歐盟和俄羅斯有機會成為“世界老二”,再度威脅到美國的“霸主地位”。可如今,中國崛起瞭,讓美國感受到瞭來自“老二的威脅”。

原本,美國在2018年時想借助貿易戰,打亂我國發展的節奏,再步步緊逼,令我國方寸大亂。隻是結果令美國意外,中國不僅頂住瞭美國的壓力,並且在隨後的“科技戰”、“基建戰”、“輿論戰”、“外交戰”、“糧食戰”等一系列各種各樣的打壓下,中國不僅沒有後退,反而借勢而上,在逆境與不利局面中開辟新局面,並在局部形成反擊。

這一下,不僅美國吃驚,整個西方國傢也被中國面對打壓時表現出的“韌性”驚到瞭。於是,美國打算拉幫結夥“對付”中國,借助“群戰思維”對中國展開“包圍戰”。面對美國以及其盟友的“人多勢眾”,中國果斷采取“遊擊戰”,不與這些“以多欺少”的國傢硬碰硬。那麼,中美這場“包圍戰”對“遊擊戰”的結局,究竟誰才是“王者”呢?

當美國借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申請貸款的發展中國傢任意提條件、屢次發出威脅時,中國組建瞭亞投行,幫助發展中國傢籌措資金,解決困難,更好的發展自身。

當美國組建起G7峰會,想要拉攏更多的國傢擁護美國霸權時,在中國的支持下,上合組織成立瞭。與美國G7強調西方霸權、美國霸權不同,上合組織為的是促進全球化發展,擁護的不是“霸權”而是全球化共同利益。

當美國紐約商業交易所、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等試圖操控全球石油期貨,鞏固美元石油霸權時,上海期貨交易所走入歷史舞臺,如今上海原油期貨交易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三。

當美國想要借助“跨大西洋夥伴關系協定”將中國“困住”時,我國卻借助“一帶一路”實現瞭完美的突圍。

當美國頻繁在南海搞事情,同時又在東亞地區拉攏日本等國,試圖給我國佈下“十面埋伏”的困局時,我國也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穩住南海地區局勢的同時,推進與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等南美洲國傢的合作。而美洲一直被美國視為後花園,如今“後花園”來瞭“不速之客”,美國很慌張。

當美國打算拉著歐洲國傢,一起重返“印太”,靠著人多勢眾造聲勢,逼迫我國就范。我國則使出瞭一招“聲東擊西”,繼續“深耕”非洲、加強合作的同時,又直接跨過非洲,佈局中東,並在不久前與伊朗簽署瞭一份長達25年全面經濟戰略合作。

這一刻,中國來瞭,來到瞭中東地區。而中東地區又被美國視為“自己的傳統勢力地盤”,不容中國介入。原本美國想要從中東抽身,將抽調出來的力量集中到印太戰略中。如今倒好,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若貿然離開,中國很可能擴大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可若不離開,美國相當一部分力量會困在中東,這無疑會削弱美國在印太戰略上的投入。

當拜登氣急敗壞地在G7峰會、北約峰會“吐槽”中國時,等來的卻是一部《反外國制裁法》,直接噎住瞭某些國傢的“喉嚨”。隨即,一部分國傢有些惱羞成怒,但卻不敢再拿制裁相要挾。畢竟,誰也不願意在第一時間,主動撞向槍口。正所謂“槍打出頭鳥”,對於歐洲國傢而言,這個“出頭鳥”還是“讓賢”給美國好瞭。

當一系列博弈過後,我們似乎發現,遊擊戰正在慢慢扳回劣勢、重新占據上風。然而,美國的“合圍戰術”似乎給人一種一拳打到瞭“棉花”上的感覺,明明很用力,卻沒有太明顯的效果。雖然,誰才是“王者”還沒有分出來,但“王者王冠”正在一點點向中國傾斜。

中東傳出好消息,拜登一路“多坎坷”

拜登很無奈、很窩火。然而,更令拜登欲哭無淚的是,中國的“戰略反擊”正在發揮成效。近日,伊朗大選已經有瞭結果,然而伊朗新任總統易卜拉欣•萊西似乎對美國的態度“有點糟”,這也令拜登的心情跟著變得糟糕起來。

6月21日,萊西在參加新聞發佈會時表示,德黑蘭要與中國加強聯系,並且加快落實雙方簽署的全面合作協議。從這則聲明可以看出,伊朗對於中伊關系以及兩國合作給予的重視。然而,在對待美國時,卻像換瞭一個人一樣,一點都不“溫柔”。

6月21日,同一場“新聞發佈會”上,萊西在談到美國時態度突然“一變”。表示美國必須撤銷對德黑蘭的所有制裁,同時伊核協議不會額外將導彈計劃和地區問題納入其中。另外,萊西表示不會因為伊核協議恢復問題與拜登展開會晤。

這一刻,萊西表明瞭德黑蘭對美國的態度,那就是願意在伊核協議的恢復上作出努力。但是,美國休想以伊核協議談判相要挾,試圖擴大伊核協議條款內容。伊朗不會為瞭恢復協議,與美國談條件。美國想要簽署,那就撤銷所有制裁,恢復伊核協議。若美國不想簽署,那就不必簽瞭。這就是伊朗的態度,也是萊西的態度。

這一刻,美國尷尬瞭,拜登更尷尬瞭。伊朗對中國猶如“春風”,對美國卻“寒風刺骨”。然而,自從拜登上臺後,似乎就沒有“順利”過,一路始終坎坷不斷,就像是那次登機時的“三連摔”。當初美國想借助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給中國來一個“下馬威”,結果卻弄巧成拙反被“懟”,讓美國成瞭國際笑柄。

後來,美國拉攏北約“合圍”俄羅斯,結果北約國傢被俄羅斯豎起的“核武器”給嚇住瞭。美國又拉著北約推動頓巴斯沖突,讓烏克蘭充當那隻“出頭鳥”,結果俄羅斯軍隊陳兵邊界,令北約各國和烏克蘭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氣急敗壞之下全是尷尬。

如今,G7峰會、北約峰會上,拜登剛剛吐槽吐得很“過癮”,結果等來的卻是繼《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之後,又一部中國反制西方制裁的重頭法案——《反外國制裁法》。

拜登的總統之路為何不順,因為美國霸權的時代正在走向沒落,可美國始終不願意承認這一點。那麼,中國為何強大,因為中國正在冉冉升起。美國的時代落幕瞭,中國的時代正在到來。

美國,代表的是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也就屬於美國霸權橫行的時代。但如今,新時代是屬於每一個國傢的時代,是屬於中國主導的全球化時代。美國那套“霸權”與這個時代不相符,所以美國自當沒落,而中國也會隨著全球化一起崛起。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