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工程機械廠商:年營收1295億,位居全球第二

在全球工程機械領域,按營收計算,美國第一的卡特彼勒,中國第一的是徐工集團,德國第一的是利勃海爾,而日本第一的是小松。

提起小松,大傢第一時間可能會想到一個問題:小松跟松下是什麼關系?

這也難怪,松下在全球的企業知名度實在太高瞭,而小松雖然是日本第一、全球第二的工程機械廠商,但大眾知名度卻比不上松下。

小松集團跟松下集團並沒有什麼關系。松下集團創始人是松下幸之助,主要設計電器、辦公產品、航空等領域。而小松集團主要開發建築/礦山機械、公用事業(小型機械)、林業機械、產業機械等業務。經過多年發展,集團旗下共有262傢公司,是一傢龐大的跨國企業。

資料顯示,小松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894年成立的竹內礦業集團,創始人是竹內明太郎。在後續的發展中,為瞭保證高效采礦,竹內礦業成立瞭小松鋼廠,旨在解決采礦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故障。

1921年,小松鋼廠正式獨立運營,組建瞭株式會社小松制作所,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小松集團。可以看到,小松脫胎於礦業集團,起傢於采礦設備。獨立出來不久後,憑借深厚的歷史底蘊,推出瞭首臺450噸水壓沖壓機,拉開瞭企業走向輝煌的序幕。

需要註意的是,在此後的百年間,小松曾數次轉型。具體來看,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小松主要是一傢主營工業機床及相關泵類產品的工業制造企業,且在業內具備較強的競爭力。雖然之後小松沒有專註於工業機床領域,但也取得瞭相當不錯的成績,旗下子公司小松NTC株式會社在日本工業機床行業排名領先。

說回小松集團,後來在日本官方的引導下,開始研發和制造農業產品,並很快推出題本第一臺履帶式農用拖拉機。此舉,為小松集團日後近日工程機械制造領域奠定瞭基礎。

上世紀50年代,日本國內基建迅速推進,這個時期采用的基本是美國產的自卸卡車。針對這個痛點,小松迅速自主研發的國產自卸卡車,並迅速占領本國市場。

縱觀日本企業,那些實力強勁的公司就沒有不進行國際化的,小松集團也不例外。事實上,小松的國際化早在五十年代便已經開始。這是在這個時期,小松集團開始在中國市場展開經營。

在國際化的進程中,小松集團依托自身數十年來的深厚積累,其在國際市場上極具競爭力,尤其是在工程機械領域,目前已是僅次於美國卡特彼勒的全球第二大制造商。

根據《國際建設》雜志公佈的021年度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排行榜,小松集團以199.95億美元的銷售額繼續保持全球第二名的位置,折合人民幣約1295億元。

寫在最後

從小松集團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它無論是在礦業設備、工業機床還是在工程機械領域,均取得瞭亮眼的成績。大傢可以想想,小松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什麼?

沒錯,小松集團的成功是離不開其先進的技術的。它的技術,既是數十年來的深厚積累,也是積極創新研發帶來的明顯成效。

這也告訴我們,要想在制造業行業取得成功,想著一步登天是不現實的,需要不斷的投入研發,也需要時間維度上的積累。

當然,時間維度上的積累可以依靠並購策略完成,但核心競爭力先進技術的獲得,很難收購完成,所以便需要企業自主研發,這才是制造業企業崛起的關鍵所在。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