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美國不給我們加入國際空間站,現在國際空間站的成員國紛紛加入中國空間站

雖然美國利用《沃爾夫法案》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使得NASA和中國航天機構的技術交流合作近乎斷絕,但中國於其他航天機構的合作卻仍然在穩步前行。之前中歐簽署合作文件,在載人航天領域開展長遠合作,從16年起,中歐雙方開始互派航天員參與對方的訓練活動,希望到2022年能夠讓歐洲航天員前往中國空間站。

16年,中國航天員葉光富前往意大利參加瞭歐洲航天員中心的洞穴訓練,17年,歐洲航天員薩曼莎·克裡斯托弗雷蒂和馬蒂亞斯·約瑟夫在山東煙臺附近海域,進行瞭海上救生訓練。與此同時,來自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的三位航天員,正在集中學習中文,方便未來與中國同行進行深入合作。

中國於俄羅斯的航天合作就更加豐富和深入,不僅中國北鬥、俄羅斯格洛納斯兩大衛星導航系統實現瞭互操作,也就是互為備份;而且,中俄雙方還計劃用自己的運載火箭發射對方的登月飛船,也就是俄羅斯的超重型運載火箭“葉尼塞”發射中國的載人飛船,而中國的長征九號超重型運載火箭發射俄羅斯“鷹”號載人飛船。 

 這種互為備份的方式,大大提高瞭雙方太空發射能力,大大增強瞭雙方的太空事件應對水平。同時中俄兩國航天機構剛剛又宣佈,自2021年起,中國和俄羅斯準備使用15年的時間跨度,預計在2035年在月球建成國際科研站。有趣的是,就在美國“善意”提醒俄羅斯遠離中國的空間站之後,歐洲空間局卻對與中俄的月球探索合作興奮不已,中俄對此自然也順水推舟,歡迎歐空局的加入,這對於中、俄、歐來說都是難得的機遇。

按照當前的中俄與美國的太空探索計劃,如果歐空局向中俄倒戈,那麼美國就成瞭孤傢寡人。畢竟在國際航天航空領域上,能夠幫到美國的國傢並不多,一個俄羅斯,一個是歐盟,當初美國妄圖聯合盟友排斥我們,恐怕沒料到如今自己才是被排除在外的那一個。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