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賺翻瞭!第三代半導體率先突圍?

作者/星空下的牛腩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小魚

一根大陽線,千軍萬馬來相見。在科創50、創業板的暴漲中,第三代半導體一馬當先。

為什麼是第三代半導體(以下簡稱“三代半”)?

據路邊社的消息,提出中國經濟“L型走勢”的權威人士,將牽頭中國三代半芯片的開發與能力發展工作,以應對彼岸的制裁。

要註意的是,對於一切消息,請以正規渠道為準。再說僅憑消息投資,顯然也不可取。然而,在一代半、二代半被“卡脖子”的中國半導體如果想要突圍,那麼三代半這關是不得不闖的。

我們能順利過關嗎?要探索這一問題,可從以下3個維度著眼:

  • 是什麼,即三代半有哪些用途;

  • 憑什麼,即哪些壁壘我們能克服,哪些又是短板;

  • 怎麼辦,即我們作為投資者,應該怎樣佈局。

是什麼

所謂“幾代半”,以材料為劃分依據:

1. 一代半主要是矽材料(也有鍺),用於CPU等常見的芯片;

2. 二代半主要是砷化鎵、磷化鎵,主要用於光電子。砷有毒,使得二代半不太常見;

3. 三代半主要是碳化矽(SiC)、氮化鎵(GaN)等,在新能源、雷當等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

在三代半的2種主要材料中,業內預計未來3年內,碳化矽將有更高的的滲透率。因此,我們可以講三代半投研的重點,放在碳化矽上。

碳化矽具備耐高壓(電壓)、耐高溫、低能量損耗的特點。這簡直就是新能源車芯片夢寐以求的理想材料。如果用碳化矽取代矽,那麼便可以在性能相同的前提下,大幅縮小尺寸,降低能耗。

這對於提升新能源車續航裡程,具有重大意義。也就是說,提高動力電池能量密度+三代半降低能耗=提升續航的左膀右臂。有研究表明,使用碳化矽可節省新能源車5%~10%的電池用量。

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新能源車將全面吊打傳統燃油車。而有瞭下遊旺盛的需求,碳化矽未來可期。

憑什麼

正在彎道超車的中國新能源車,無疑是我們闖關三代半的動力。然而,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我們憑什麼能順利闖關?

這個問題涉及我們發展在三代半,可以繞開產業鏈上哪些短板。

三代半產業鏈,從上遊到下遊,也分為設計/材料→制造→封裝測試這3個環節。我國整個半導體產業的短板,在於材料(以及設備)、制造領域;而在設計、封測方面,我們其實並不差。

在制造領域,國內廠商還不具備一代半(矽)先進制程的代工能力;所幸,三代半對於制程的要求並不高,成熟制程工藝足矣,而國內廠商是具備成熟工藝的代工能力的。

也就是說,我們在三代半賽道上,繞開瞭制造領域的短板。那麼還有什麼短板,我們目前無法繞開?

材料這一關,暫時比較難。

一代半用到的矽,制造工藝要求的溫度是1500℃;而三代半的碳化矽,則要2500℃。除此之外,碳化矽存在200多種晶體結構,但這其中隻有少數幾種能用,這意味著晶體生長涉及的工藝極其復雜。

我們在碳化矽材料上的短板,具體的表現是,近一半的市場份額被美國廠商Cree(中文譯名科銳,美股代碼:CREE)占據,而中國廠商市占率有限。

既然材料是瓶頸,那麼抓住相關概念股,是否就萬事大吉瞭?去年10月,主營碳化矽晶片的北京天科合達半導體,準備在科創板IPO。遺憾的是,盡管天科合達的背後的股東包括華為、“大基金”,但最後發行人撤回材料終止審核。

由此可見,三代半的水還是挺深的,那麼我們作為投資者,該怎樣才能把握住呢?

怎麼辦

碳化矽雖好,但還處於發展初期。A股中相關的上市公司,或處於研發階段,或處於產品推廣期,碳化矽在營收中的占比也不大。

也就是說,三代半暫時沒法炒基本面業績,隻能炒概念。對此,我們可以關註這2個方向:

1. 盡管在營收中占比不大,但目前能做到量產的廠商,仍然是最核心的概念股;

2. 三代半更適合設計+制造一體化的IDM模式,從這個角度講,A股主流的IDM廠商,都可以蹭上三代半的熱度。

創業板殺瘋瞭。周四、周五連漲兩天,徹底收復失地。相比之下,上證反彈的力度沒有這麼大。這恐怕得在白酒上找原因。

老大貴州茅臺(600519)盤中跌幅一度超過4%,而老二五糧液(000858)卻沒跌多少。這是為什麼?長期重倉茅臺的私募大佬林園,今天現身瞭五糧液的股東大會。

難道林老板也“撕蔥”化瞭?

其實不必對此大驚小怪。首先,6月9號茅臺的股東大會,林老板也去瞭,但因為沒有買到酒,發瞭幾句牢騷。其次,尋找業績彈性公告的公司,是投資者進階的功課。就拿茅臺、五糧液來說,就疫情至今的漲幅而言,五糧液>茅臺。

如果我們站在更高的維度去看,其中暗藏著成長股vs價值股的較量。對此,賣方大佬是有分歧的。

興業證券策略首席張憶東的觀點是,下半年成長為主、價值為輔;而交銀國際的研究部主管洪灝則認為,下半年價值依然王者歸來

圖片來源:《張憶東:下半年要擁抱“未來的核心資產”》,第一財經

圖片來源:洪灝《2021下半年展望——價值依然王者歸來》

註:本文不構成任何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