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國內公知早期吹捧印度的言論,印度窮人的微笑都很平和

如今的印度,

單日新增新冠病毒患者人數超過41萬;

當街焚屍,

屍體隨意丟棄在恒河中。

如今,人間煉獄就是印度如今的寫照。

看到此處,我們回顧一下曾經國內公知對印度的吹捧。

在過去,人們的信息來源有限,所以很信賴那些公知的言論,並且憑借此來擴充自己的認知。

然而國內公知,隻要去過印度,似乎總是帶著驚訝回來的。他們感到印度是如此的神奇。

山東某985高校教授,就專門撰寫文章並發在相關報刊中,他專門贊揚印度的乞丐,他認為笑瞇瞇的印度乞丐不憤恨,他們安天知命,可以通過精神性的訴求來安慰人生的不公。相比之下,仇富者的憤恨情緒盡管正當,但因為糾結瞭太多的怨氣和嫉妒,最終將吞噬個體的靈魂。在平等意識深入人心的今天,如何正確地轉移、釋放和化解社會憤恨情緒,將它疏導成社會正義的普遍心理訴求,這是現代社會的一個難題。

同樣也有一位音樂人也是大V,還有自己的節目。他在節目中說到,他也很欣賞印度乞丐的笑。他說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地方,高樓林立,很漂亮,可是街頭很少有笑的,都繃著個臉,很緊張。可是在印度街頭看到的人們都在微笑,很平和。平和還擴展到瞭整個社會,貧民窟那麼大,到處見不到警察,但是犯罪率很低,幾乎見不到小偷。

還有一位中國以前駐印度的一位外交官發表文章,文章中說印度是窮而不苦,雜而不亂,緩而不慢,腐而不敗。他特意強調,相信有來生的印度人裡,90%以上希望來生還是印度人。

諸如此類吹捧印度的言論在中國屢見不鮮。因為大多數人都沒有條件與機會看到真實的印度,而這些人去過印度,所以人傢說的咱們就信瞭唄。在他們的渲染下,很多中國人也認為印度很好,並經常以此來抨擊我們現實社會中存在的問題。

話說前段時間不是爆出日本的外務省資助中國很多公知,難道這也是類似的?我不敢瞎猜。

後來隨著時代、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條件通過互聯網來獲取全世界各地的信息,也有條件走出國門。

人們開始發現這世界和這些公知說的一點也不一樣。

隨著《侶行》節目的播出,人們也得以通過這對夫婦看到更多的信息。在他們的鏡頭下,印度好像一點也不好。

他們的鏡頭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幾乎所有孟買的餐館門前必然有一個方陣,那一幫人整整齊齊地坐在那裡。

然後一瞭解,這些人都沒有職業,每天就是等在飯館門口,等吃剩的飯,吃完上頓就等下頓。

到夜裡,他們看到馬路邊都躺著人,一開始以為是乘涼看星星的,人傢說這些就是無傢可歸的人。

在農村,他們還見到瞭殺女嬰,就是拿一個臉盆,把女孩直接溺死,帶著臍帶和胎盤。

團隊裡的小姑娘想坐公交車,向導說不怕懷孕你就去坐。有一些被潑硫酸毀容的女性,都是被丈夫潑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她們發現瞭丈夫有外遇。

等等這些場景,這和那些公知口中的印度一點也不一樣啊,那個幸福樂觀的印度哪去瞭?

更隨著人們經濟條件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來到瞭印度,親眼見證瞭印度。

也終於發現一切不過是那些印吹公知糊弄國內民眾而已。

2012年印度爆發瞭震驚世界的公交車輪奸案。引起瞭全印度人民的震怒,女性地位問題被提升到空前的高度。

但似乎好轉的情況並不大,印度針對女性的歧視和侵害依舊普遍。

2015年,新德裡一名4歲女孩遭強奸,之後被嚴重刺傷,丟在鐵路旁邊。

2016年,印度報案的強奸有3.9萬宗,據估計,還有5-10倍的強奸沒有報案。印度已經多年被評為全球對女性最危險的國傢之一。

在城市裡,針對女性的性騷擾隨處可見。

在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嚴重,印度人的觀念,男人是給傢裡“掙面包”的人,女人嫁過去後,隻能是個“累贅”。娘傢人為瞭讓男方照顧這個“累贅”,需要提供高額的嫁妝。如果男方上過大學,工作穩定,嫁妝也要水漲船高。不能滿足要求的話,丈夫會把氣撒到妻子身上,傢暴甚至殺死妻子。在印度北方邦,有個叫普內特的男子,想要一輛摩托車,結果娘傢隻給瞭一輛自行車。他就開始瘋狂毆打妻子,可是光打也還是不來錢,於是就把妻子的照片發到網上,開始招嫖。

印度農村仍然十分盛行童婚,女子不到十歲,就可以結婚瞭,可能要嫁給60多歲的老頭,做飯、洗衣服。稍有服務不周,就會遭到毒打。

隨著科技的發展印度神話的破滅,國內公知的破滅是必然的。

如今網絡科技和商業模式的發展,資訊的傳播方式變瞭,信息流動、商品推廣都面向更精準的人群。以前那種隻要聲音大就能獲得關註的時代已經過去瞭。

如今普通人獲取信息也已經不再隻通過公共化的媒體。網絡媒體、師生之間交流、出國教育和國外資訊,以及同類之間的交流都是獲取信息的渠道。

思想、價值觀會分眾化、圈層化、私人化,你屬於哪類的受眾,就容易受到那類影響,已經不再是比公共聲音大小的時代瞭。所以有時候不同意見會出現碰撞、爭論,這時候比的就是見識的廣博,資訊的占有,以及說理的邏輯。

同時我也知道我們應當學會理性,做理智的人群,努力讓自己具備常識和判斷力,不被各種偏激、煽動性的言論忽悠,這些是我們應有的修養。

而我知道點進這篇文章,同時在短視頻充斥的時代,註意力集中不過幾分鐘已成為日常,你能讀到這裡,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我以上所說的修養。

如果大傢對印度感興趣,歡迎點贊,留言。如果感興趣的人多,我就和大傢多聊聊印度經濟、社會、人文等。同時也歡迎大傢指出不足之處。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