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建得像故宮,一年營收800億,十幾年卻隻給股東兩次分紅

文:小郭

藥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有人病瞭,就得買藥。有人買藥就得有人做藥。所以造藥的人也很重要。現在大部分的藥品都是由制藥廠生產的,配送到藥店或醫療機構,以滿足人們的需要。每一種藥都有它的特效。板藍根作為許多傢庭的常用藥,對感冒有很好的療效。這種藥雖然價格便宜,但使用范圍廣,需求量大。揚子江制藥已成為依托板藍根的民營企業的“藥王”。其年賣藥收入高達800億元。然而,它的制藥廠和故宮一樣輝煌壯大,但它堅持不上市。然而,公司也在不斷訴訟,因為很多股東起訴公司:年利潤近百億,但公司多年不分紅。

創業之初,每年虧損

1966年,徐鏡人退伍後,在傢鄉揚州泰興創辦瞭一傢小藥廠,這是揚子江藥業的原型。上世紀60年代,我國醫藥工業發展非常緩慢落後,所以徐鏡人的小廠情況並不好。雖然是一個市場空缺,但在缺乏足夠資金和技術的前提下,做大做強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和精力。

當時,制藥廠是從泰興縣港口鎮儀器廠的一個車間衍生出來的,隻有6間平房,幾個大罐,幾個簡易設備,幾個工人。當時社會不太穩定,但由於社會發展落後,工廠陷入瞭資金、人員、技術、設備匱乏的尷尬境地。

同時,國傢也不能為徐鏡人的工廠提供資金支持。當然,不會有銀行貸款。可以說,藥廠的發展就像一棵生長在石縫裡的樹。沒有任何增長資源,它仍然可以找到自己的路。

由於缺乏資金,連廠房都是一群老員工自己蓋的,連生產設備都是他們改造的。徐鏡人當時到河南安陽第二制藥廠學習制藥技術,把生產菌種帶回來,甚至給廠裡的水,都需要工人自己挑。

幸運的是,如此艱難的創業環境並沒有抹殺徐鏡人的決心。他一直堅持這樣做。終於,1972年,工廠開始投產,藥廠有瞭雛形。

但1981年,國傢規定嚴禁在鄉鎮設立藥廠。經過多次審核,藥廠僥幸得救瞭。經過徐鏡人的不懈努力,1985年度,總產值達到1600萬,並引進瞭中國藥科大學畢業生。而徐鏡人也終於讓他的心血掛上瞭揚州市揚子江制藥廠的牌子。

一次成功,企業改革

揚子江制藥廠雖然已成為官方藥廠,但也隻能算是一個小廠。它的市場和技術都隻是小規模的工廠,且依然籍籍無名。徐鏡人好不容易靠著自己研究出瞭板藍根,其藥效功能也算不錯。但由於工廠規模太小,銷售市場范圍太有限,銷量一直不理想。然而,經過艱苦的努力,徐鏡人一直在等待機會。

1988年,上海爆發瞭嚴重的甲型肝炎疫情。當時有29萬多人患病,市場上的板藍根糖漿全部售罄。於是揚子江制藥廠從上海接到瞭400萬包板藍根的巨額訂單。

然而,此時制藥廠的板藍根幹糖漿月產量隻有5萬包。然而,為瞭這筆巨額訂單,揚子江制藥廠加班加點,以全體員工春節不能回傢為代價,生產瞭整整385萬包板藍根幹糖漿,並從泰興運往上海。這一巨額訂單從天而降,讓徐鏡人也得到瞭“板藍根大王”的稱號,而揚子江藥廠的名字也開始傳遍全國,其市場也擴大瞭不少。

不幸的是,徐鏡人被誣陷,被迫離崗3年。三年後,他又回到瞭自己的崗位。揚子江制藥廠已成為瀕危工廠。當時,徐鏡人正式認識到企業改革的重要性,於是在1993年,徐鏡人下定決心把藥廠做大做強,要有自己的產品,要保證產品質量。

作為一傢務實的民族醫藥企業,徐鏡人意識到,揚子江藥廠的未來應該以中藥為主業,搞到自己的產品。因此,徐鏡人決定從那些有好的中藥處方的中醫那裡拿到處方,然後自己生產產品。

徐鏡人走訪瞭中醫藥界所有的領軍人物,尋找良方。他想以合作的方式來推行這些藥方。雖然他的目標是發展自己的企業,但從客觀的角度看,徐鏡人的實踐對全社會都有很大的好處。在徐鏡人的真誠探索下,先後獲得瞭治療胃脘脹痛的“胃舒引”—胃蘇顆粒、治療經前綜合征的香芍顆粒、蘇黃止咳膠囊、雙花百合片等一系列中藥新品。

這些藥品不僅滿足瞭消費者的需求,給我們帶來瞭健康,而且可以看作是中國中醫藥發展史上註入的一股新力量,使中國中醫藥圖書館獲得瞭新生。而且,揚子江制藥廠始終堅持“質量第一”的初衷。因此,企業經得起這麼多年的多次考驗,已經發展成為產值過億的大型制藥廠。就連徐鏡人現在也有480億的財富。

拿到資金後,許是最初建廠時的淒涼仍在徐鏡人的心裡壓著。徐鏡人的第一個指示是重建工廠。新工廠非常精致,看起來像北京的故宮,所以很有名。

然而,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即使是這樣一個優秀的企業管理者,也受人質疑。徐鏡人一路上經歷瞭無數的經歷。2003年,公司成為員工和股東共同持股的商業模式。但在過去的十年裡,徐鏡人隻給員工分紅瞭兩次。他還規定,員工離職時,需要向公司出售股票。所有這些做法都讓徐鏡人受到質疑。

因此,做一個企業,做一個老板,不僅要有優秀的產品,還要照顧好自己的員工。俗話說:錢散人散,錢聚人聚。也許有一天,你的公司倒閉,不是因為競爭對手的壓力,而是禍起蕭墻。

(本文系永益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號永益財經)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