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底層”大約怎樣?

前一段時間在微信讀書上看瞭一本書叫《美國底層》,手機屏幕大小的頁面425頁,作者是一個美國的博士,美國“上流社會”的人士,他放棄優厚待遇的好工作,深入到美國最窮最落後的社區,親身體驗,所見所感寫瞭這一本書。

作者寫的很好,以描述事實為主,加以自己的分析和感受,沒有一味的唱贊歌,也沒有一味的求同情。

他描述的美國底層是這樣的——

先說負面

1.具有明顯的聚集性。

最窮的人,紮堆在一起,形成瞭一個個最窮的社區。

這些社區從外觀看,破破爛爛,滿大街垃圾無人清理,至少進入這些社區,跟城市繁華地帶的文明,幹凈,富麗堂皇形成鮮明對比,要麼是落魄的工廠,像無人區,缺乏人氣,然後這裡大都呈現出衰敗的跡象。

2.種族歧視在貧窮的地方特別明顯,你能看到最落魄的人,往往是黑人,以及部分無傢可歸的白人,雖然從表面來說“人人平等”,但是黑人或多或少,或隱約,或者明顯,受到白人的一些“歧視”,比如,白人總是居住在一起,黑人大都買不起白人區的房子,如果在白人區晃悠容易受到白人警察的特別關照,甚至有些白人教育孩子不跟黑人的小孩玩。

同理,白人(特別是體面的白人)到黑人聚集的地方,也是不受歡迎的,甚至有人身危險,作者去貧窮的黑人區拍攝取材,經常有人勸他趕緊離開,否則“不客氣”。

3.毒品的泛濫。

沒有工作的貧窮區域,很多人吸毒,毒品的買賣甚至成瞭日常工作,有很多人是癮君子。甚至作者也曾有“服藥”的經歷。毒品讓很多落魄的人組成瞭一個新的圈子,似乎找到瞭某種歸屬感。有些人戒毒瞭又復吸,甚至有些區域“人人吸毒,人人身邊有被毒品害死的案例”

4.槍支泛濫。

槍支和毒品緊密的聯系,從事毒品買賣的人,基本也經常開槍。有些人橫屍街頭。當然,在美國,槍支是合法化的,也有一些規定,違反規定的肯定要受懲罰,這些最貧窮的地方,經常看到槍支,或者被黑槍瞄上……

5.娼妓。

沒有收入來源的女性,除瞭毒品,有些走上瞭娼妓的道路。並習以為常。

6.教育程度低

這裡的人很難走向更好的大學。

7.缺乏工作機會

由於受教育程度低,工廠的沒落,很多人失去瞭工作機會,傢庭陷入困難。

……

以上是比較負面和比較顯而易見的東西,但是,作者並不是一個偏激的人,他也看到瞭很多豐富多彩的東西,比如

1.幾乎人人有信仰

耶穌無處不在,人人讀過聖經,基督教在美國普及的程度非常高,作者以為貧窮的地方沒有信仰,大錯特錯,那些癮君子或者看似落魄的人,很多對上帝仍然堅信不疑,他們心中仍然有信仰,他們去教堂,這是他們的圈子,他們的文化。作者是個唯物主義者,科學的學生,但是他不得不尊重別人的信仰,打心裡,他覺得信仰也是有用的,隻是他沒加入而已。

2.窮人也要社交。

窮人也是人,窮人也需要獲得社交和獲得尊重,他們去不起大型的娛樂場所,那裡也沒什麼酒吧和別的娛樂場所,於是他們去麥當勞。麥當勞裡有免費的空調,免費的座位,免費的衛生間,甚至免費的冰塊,他們可以在裡面約會,聊天,休息,學習,或者隻是靜靜的坐著,麥當勞就是他們的“人民廣場”。

3.窮人也有選票,窮人也關註總統大選,窮人也敢罵總統,窮人也可以在墻上寫“美國不可能再次偉大”,窮人也可以與警察博弈。

4.窮人並非沒有任何關註。很多人還可以領救濟。還有很多人住在官方蓋的“住房工程”裡,他們並非沒有人管,隻能說是相對比較亂,機會比較少,並非任其自生自滅,因為選票也需要他們支持。

……

綜上,也許有些人沒有住房,也許有人染上瞭毒癮,還有些人沒有收入來源,但是他們仍然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娛樂,有自己社交,有自己的看法和圈子,也並非沒有人管他們,他們還有自己的選票,他們也渴望改變,他們也在努力的活著。

作者寫這本書,是希望引起美國的上層社會註意,在制定規則的時候,不要隻考慮經濟上的增長,也兼顧一下底層人們的感受,照顧一下他們心裡重視的東西——比如社區文化。也要重視一個工作機會的重要性,不要忘記瞭他們……我看到瞭一個憂國憂民的文學傢形象。

這位博士作者,深入到最貧窮的地方,脖子上戴著相機,給窮人拍照,和最窮的人同吃住,感受他們的痛苦與歡樂,有時候給他們買一份漢堡,有時候給他們20美元。有時候隻是借電話給他們用一下,有時候幫他們找到住處,有時候開車載他們一程,有時候也希望他們早點戒毒……

他從自身能力出發,點點滴滴的去幫助最貧困的人,這種行為,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是一種非常具體的人文關懷,慈善不分大小,有心,有力,有執行,並且幫他們發聲和呼籲——

這種精神,值得學習。

——完——

2021/5/26 個人感受,僅供參考

以下為書本相關照片

我們這裡還有魚謝霆鋒;遊鴻明;黃大煒;黃中原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