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稅收時代,轟然而至

昨天在倫敦的G7會議上,通過瞭一個很重要的全球稅收改革方案。

G7就是美、英、法、德、日、意、加,都屬於全球GDP前十的發達國傢,剩下的是中、印、巴西三個發展中國傢。未來這個方案可能將推廣到國際經合組織(OECD)共38國,基本上涵蓋瞭你能想到名字的主要發達國傢。

這份方案主要包括兩項原則:

1、跨國公司不僅需要在總部所在地納稅,還需要在其運營的業務所在國納稅;

2、以國傢為基礎,征收最低15%的公司稅率,以此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打擊避稅。

第2項比較簡單,發達國傢在這次抗疫中都印瞭大量的錢,後續要通過加稅回血。但目前在稅率問題上各國比較內卷,跨國公司會選擇搬遷至稅率較低國傢納稅。所以單一一國加稅隻會流失稅源,大傢一起加才能把這個錢收到手。

全球最低稅率將隻對世界上收入最多的100傢企業征收,這裡面大部分當然都是美國公司。所以這主要是防止美國公司通過搬遷總部來避稅,是對美國有利的。

美國撈到好處後的回報則是第1項。

在互聯網沒有出現之前,買賣雙方通常都是在一個地方,並由當地收稅。

而在互聯網出現之後,買賣雙方很可能不在一個地方。比方說谷歌的總部在矽谷,一個歐洲人使用谷歌所產生的稅收,大概率就被美國收走瞭,沒有歐洲的份。

國內也類似,內地省份消費者在使用微信、QQ、淘寶、拼多多、百度、抖音等產品時所產生稅收,最後大部分都被北京、深圳、上海、杭州收走瞭。

本質就是互聯網巨頭所在地壟斷瞭巨額的稅收,而沒有互聯網產業的地區則喪失瞭大量稅源。

這當然不合理,因為稅收本質是來源於消費,有人買東西才有稅收。過去消費房和服務費都在一個地方,收誰都一樣。互聯網時代消費和服務不在一個地方,最後錢也去瞭服務地,稅收也去瞭服務地,消費地明顯被吸血。

按照新的原則,美國互聯網巨頭不僅要在美國納稅,還需要在服務所在國納稅,相當於美國吐一部分稅收出來給別的國傢,減少美國互聯網對歐洲的吸血程度。

這件事影響非常大。

雖然中國沒有簽署這項協議,但未來中國互聯網巨頭在其他國傢運營是不是也要交稅?

美國或者其他國傢的互聯網巨頭在中國經營,是不是要向中國交稅?

從公正的角度來說,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在國內提供服務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向運營地省份交稅?

從長遠看,我覺得答案應該都是YES。因為這樣才更合理,也有助於減少不同國傢、不同地區之間的貧富差距。長期對公司經營、地方稅收、房價等造成深遠的影響。

……

1、朗姿股份一字跌停,有點超預期瞭。整個醫美板塊都被嚇尿,所以今天隻剩下白酒一枝獨秀。白酒主要是國企,不太會有類似大手筆減持。但無論如何,價值規律總是通過各種方式起作用,減持就是其中一種。

2、傳恒大兌付瞭部分商票,股價大反彈。目前恒大每月的銷售額有幾百億,應付債務問題不大。問題主要在於如果一直這麼賣房子還債的話,就沒錢拿地,久而久之恒大的規模就會大幅下降,變成一傢二流房企。

3、WTI原油價格盤中突破70美元,其他大宗資源價格都在跌。原油上下遊股也成為周期股中唯一走勢比較好的。

4、印花稅草案二審,證券交易印花稅率保持千一。

5、伊利股份大跌4.78%,主要原因還是定增價格太坑爹。伊利的定增價格是一個區間,最低大約是21.37元,現價腰斬的水平。市場估計最終定增價格大約是30元左右,也比現價低20%左右。伊利歷史上割韭菜的手法熟練,所以市場有此擔心。

6、港股這幾天走勢很弱,可能和通過瞭加印花稅有關。但這是明牌,理論上說影響不會太持續。

今天整個市場不錯,中位數漲幅為0.44%。除瞭白酒是yyds,賽道股今天表現一般,主要還是超跌中小股在繼續反彈。我裡這A股還行,但港股跌成shit,總體小虧。

反正白酒股我是怎麼也不敢買的,前面沒賺到錢很可惜,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去當接盤俠。但超跌中小股比較安全,我之前買瞭不到5%的倉位,表現還都行,後續計劃增加到10%左右。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