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告訴你,愛上一個人的根本原因是“富蘭克林效應”

愛情是人類憧憬最美好的感情,很多人認為愛情的發生是化學作用,是荷爾蒙引起的,那為什麼我們會對他來電,對另外的人不來電?

是因為這個人的外貌,才學,性格,社會地位,傢庭背景還是對方的財富名氣?

都不是。

01

小雪是一個普通的女孩,長相一般,但笑起來有兩個小酒窩,默默喜歡學校裡的一個男孩,一直沒有勇氣表白,害怕被拒絕。

女孩的心事是藏不住的,媽媽看出她的煩惱,女孩就問媽媽“如何讓自己喜歡的男孩子也喜歡自己?”

媽媽告訴她:“讓他給你買薯片。”

小雪接著問媽媽:“然後呢?”

媽媽笑著說:“接著讓他給你買不同口味的薯片,不同牌子的薯片。”

小雪聽得似懂非懂,回到學校裡,小雪主動跟這個男孩子說,自己長期住校,沒有辦法買零食,能否請他幫助自己,帶自己喜歡吃的薯片。

男孩也沒有多想,爽快地同意瞭小雪,一點小忙而已。

一開始男孩並不在意,但不知不覺給小雪買薯片買得次數多瞭,他就開始想著上次好像這個口味買過瞭,換個別的口味,這個牌子好像最近挺火的,買給小雪嘗嘗。

漸漸地男孩開始問自己,為什麼這麼聽話給小雪買薯片,還換著牌子口味的給她買?

男孩對自己說,小雪除瞭學習成績好,其實很可愛,雖然長得一般般,但笑起來兩個酒窩好甜。

慢慢地這個男孩習慣每天給小雪帶包薯片上學。

02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富蘭克林效應”,源於這樣一個故事。

當年富蘭克林的政治生涯中,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開始支持自己的,也會遇到不少政敵或者開始對自己沒有好感的人。

富蘭克林當初參加州議會秘書選舉的時候就遇到過拉攏對自己沒有好感的議員的選票的情況。

這名議員對富蘭克林一直沒有好感,富蘭克林通過主動請求議員幫助借閱議員的珍貴藏書的行為,破冰瞭議員對自己的反感。

每次富蘭克林見到這名議員都會主動打招呼,議員也會微笑回應,有時候富蘭克林主動提出請議員幫助自己時候,議員也會爽快的答應。

長此以往,兩人竟成瞭好朋友。

後來富蘭克林回憶自己的政治生涯時候,把這段經歷總結為“跟自己幫助過的人相比較,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更願意再幫助自己一次。”

這句話的另外一層含義就是讓別人喜歡自己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幫助自己,而不是自己幫助他人,通過別人的成就感,被需要而實現自我價值。

03

一個世紀以後,另外一名總統林肯受到“富蘭克林效應”的啟發,在面對自己的政敵的時候,也采用讓這名政敵幫助自己小忙,他的秘書不理解,為什麼不是消滅政敵,而是請他幫忙?

林肯說“當我們成為朋友的時候,我就已經把這個政敵消滅瞭”。

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很多類似的經歷。

當我們幫助過一個人以後,即使以前不喜歡他,現在也會自己調整認知,告訴自己他是一個值得自己幫助的人,我在做一件對的事情。

父母總是把最好的給自己的孩子,不斷的付出,子女幾乎在成長經歷中對父母一直是索取,沒有付出,所以有很多子女成年後依然有恃無恐的做啃老族。

為什們電影《陽關普照》裡一直不斷犯錯的小兒子可以變本加厲的犯錯到犯罪,最後父親還是原諒瞭小兒子。

而一直品學兼優的大兒子雖然是父母的驕傲,讓父母如此省心的孩子,但最後卻窒息到自殺尋求解脫。

同樣的全世界都大部分人都會說母愛更加沉重?

大部分人離婚都是母親舍不得孩子。

因為母親十月懷胎,對孩子付出的更多。

在職場中也是一樣,一個經常麻煩上級的下屬和一個從來不麻煩別人的下屬,前者更容易受到重用和關註。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是人類情感的金科玉律。

04

所有的付出從時間、金錢、陪伴的付出最後都會變成感情的付出。

回到剛開始小雪和那個男孩的故事,這個男孩為什麼會一直給小雪買薯片?

蠢嗎?

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的。

當我們發現現實和自己的認知不一致的時候,會讓自己感到不舒服。

這時候,自己會主動調整自己的認知,讓自己舒服。

當這個男孩落入“富蘭克林效應”的圈套時候,日積月累的行為已經形成瞭慣性,後知後覺發現“認知失調”的時候,已經付出瞭時間和金錢的成本,對於一個自己每天買薯片的女孩子,慢慢會調整自己認知,覺得他與眾不同,而不會承認自己愚蠢。

從古到今,沒有人會從心底認錯,更不會承認自己愚蠢。

因為認錯是反人性的。

為什麼佛傢常說“回頭是岸”,可幾乎很少有人回頭?

即使認錯也是表面維護對方的面子,暫時低頭,但從思維和內在價值觀上很少會發生改變。

05

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傢道格拉斯.諾斯也正是發現瞭人類這樣的規律,發現“制度變遷理論”獲得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國傢和個人之間隻有相互麻煩,才能共同進步,雙向的流動才是良性的循環。

很多時候,聰明的妻子在做飯時候都要求丈夫打下手,洗菜洗碗等小活都不會全部包攬,生活中這樣的小細節讓丈夫習慣瞭不會坐等飯上桌。

雙向付出的感情,在自己付出的時候,引導對方也在付出,傢的溫馨在不知不覺中營造出來。

當有人在在我們面前說,自己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對對方一見鐘情。

你就問他“如果是真愛,你願意為對方去死嗎”?

我相信隻要是正常人都會不願意。

無論男女,在幾秒之內都不可能真的愛上一個人。

一見不重要,鐘情的“鐘”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愛豆對明星的單方面的付出都是單相思,隻是內心虛幻的投射,很容易移情到別的愛豆,因為沒有雙向流動的感情是很難維系長久。

很多愛豆一旦陷入真正的戀愛,雙向付出的感情會很快取代這種對偶像的單相思。

而“鐘”的真相就是一個人在感情裡花多少時間孵化出情。

如果隻是匆匆一見,過後,不會再想起,那就不是情。

當男孩見一面女孩後,回傢24小時睡不著覺,之後一周茶不思飯不想,期盼能見第二面。

24*7=168小時的時間成本是這個男孩付出的思念,如果他能持續在延遲一個月,那投入的時間更多,才能生情。

沒有投入永遠隻是養眼的視覺沖擊,不能算“鐘”情。

《知否》中男主顧廷燁之所以對女主明蘭到非娶不可的地步,是在經年累月裡,對明蘭的一次次相救,一次次付出中,找到瞭自我存在的價值,隻有在明蘭這樣的弱女子面前自己才不是一無是處的紈絝。

美女萬萬千,為什麼隻有一個是自己鐘意的,隻因為這一個自己付出瞭成本最昂貴而已。

愛上一個人的真相就是付出情感、金錢、時間、陪伴、精力等總和。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