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時間都在造假!上市集團千億市值夢碎,如今深陷財務危機

上市公司的雷總會以一種匪夷所思的方式爆掉,獐子島的扇貝跑瞭,雛鷹農牧的數百萬頭豬被餓死瞭,康美賬上的299億不翼而飛……

本以為這些夠令人吃驚,但和中信國安比起來實在算是“手段高明”

在資本市場,中信國安集團控股的中信國安有著獨特的辨識度。昔日也曾萬眾矚目,高喊千億市值,如今卻深陷財務造假的風波中。現在看來,中信國安的千億市值終成瞭黃粱一夢。

作為有著國資背景的著名上市集團,誰能想到其上市的23年時間,竟有7年時間在造假。從2009年-2014年,累計虛增利潤共計10.13億元。2015年前6個月虛增利潤6800多萬。造假數額之大、時間跨度之長,也著實是少有

有這個時間,這個功夫,還不如好好想想如何增加業績。

最關鍵的是,造假期間,中信國安副董事長一路高升,“轉正”成瞭董事長,會計師事務所也仍是原來的那個事務所。

“工具人”——青海中信國安

這件事還得從2003年說起,彼時青海中信國安,以2億元的註冊資本成立。中信國安集團則持股97.5%。自2004年起,中信國安集團便將所持股份轉手中信國安。2006年之際,中信國安已然是青海國安大的大股東,持股99.375%。

通過兩次股權轉讓,作為大boss的中信國安集團套現8.58億元。

此後,中信國安將剩餘股份收購,青海國安成為中信國安的子公司。故事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中信國安入主後,青海國安便開始瞭瘋狂的造假。

2009年,青海國安開瞭一個銷售會,預計當年銷售收入為4億元的前提下,卻定下瞭10億的銷售目標。自己多大本事,心裡就沒點數嗎?

青海國安心裡是有數的,目標肯定是能完成的,隻是就需要些“騷操作”瞭,簡而言之就是將借款做成營收。手段雖然不高明還有點low,但卻簡單粗暴且有效。基本操作就是虛構出貨單、銷售合同,以此充當貨款進賬,將預售款化為利潤,財務成本瞬間降低。

從2009年到2015年,青海國安可謂是憑一己之力美化瞭中信國安的財報

2014年年底,中信國安以10.87億元的價格,將青海中信國安51%的股權轉讓給瞭中信國安投資。2015年年初,中信國安將剩餘股份以10.45億元也轉讓給瞭中信國安投資。

自此,青海中信國安功成身退。至於中信國安投資,也是中信國安集團的全資子公司。這一手操作,也甚是精明

千億市值的美夢

2015年10月,中信國安提出“千億市值”計劃,預計2018年年底公司市值將達到或超過千億。與此同時,中信國安的股價節節高升,成為投行的寵兒,算是步入瞭鼎盛時期。

不過對於青海國安而言,又無對賭壓力,為何要專註於造假呢?

首先,青海國安和中信國安二者業務相去甚遠,一個是鉀肥生產企業,一個做的是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實在是中信國安比較能造,一心想賺快錢。中信國安的主線業務是有線電視網絡投資,但此業務初期收益率低。業績增長停滯不前的情況下,中信國安隻能求助於中信國安集團。

背靠大樹好乘涼。中信國安集團實力之雄厚不言而喻,畢竟背後躺著的是中信集團。於是,信息公司、新能源公司、房地產公司,一個個優質資產被註入,這使得中信國安踏上瞭“正軌”。

但彼時信息服務產業邊緣化,地產行業遇冷,新能源業務尚處於培育期,於是青海國安便扛起瞭業績增長的大旗。青海鹽湖的可持續開發,無疑是“造血”的動力。然而,青海國安隻在最初幾年成瞭利潤支柱,此後便陷入虧損。連續虧損四年後,青海國安便成瞭棄子。

至於中信國安,兜兜轉轉數年後,又回歸瞭主業,搞起廣電業務。據中信國安財報數據,2020年度,其凈虧損高達26.35億元。

現在看來,一頓瞎操作,千億市值夢還是碎瞭。如今,中信國安市值已跌去百億,還深陷債務危機,不得不進行資產債務重組。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