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巴頓:隻有白人才能講平等原則,對中國人完全不需要平等

歐洲人“發現”新大陸以後,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人手不足,開辟種植園、挖礦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但願意漂洋過海前往新大陸的歐洲人並不多。

隻要不是在傢鄉混不下去,一般人不會願意在海上漂泊幾千、上萬公裡,冒著葬身魚腹的危險,去完全陌生的新大陸闖蕩。因此,最初的殖民者都是以冒險傢和受迫害的異教徒為主。

英國政府打敗西班牙和荷蘭,取得海上霸權後,獲得瞭大片海外殖民地。為瞭盡快開發這些殖民地,英國政府把囚犯當作廉價勞動力,先是流放到北美洲,然後是澳洲,使這些地方都變成瞭後來的五眼同盟。

盡管如此,英國仍然深感殖民地的勞動力不足,一邊從非洲販賣黑奴,一邊從亞洲國傢引進勞工,尤其是中國。晚清的人口已經達到4億多,農民普遍性的貧窮,到新大陸去打工,不失為養傢糊口的好辦法。

1850年時,澳大利亞總人口為18.7萬,其中14.6萬是流放的英國犯人,其他的是官員和商人,幾乎沒有正常的歐洲人願意來澳大利亞。這種情況直到多個金礦被發現,才開始有所改變。

鴉片戰爭後沒多久,英國人通過廣州等口岸招募華工,送去北美洲和澳洲挖金礦,華工們把這兩個地方稱為舊金山和新金山,也就是美國的聖弗朗西斯科和澳大利亞的墨爾本。

華工們吃苦耐勞,幾乎沒有休息,對飲食和娛樂的要求也不高,勤勤懇懇地幹活,從不惹事。金礦的老板們因此喜歡用華工,加大瞭從中國招募的速度和人數。

當然,如果碰上黑心的老板,不但說好的工資拿不到,還有可能命喪異國他鄉。類似的情況反饋到國內後,使很多人不願意出洋打工。於是廣州等地出現瞭綁架和販賣勞工的幫派,他們與洋人勾結,把勞工稱為“豬仔”。

很多受瞭欺騙的華工跟奴隸沒什麼區別,平時被圈禁在工礦區,吃最差的夥食,幹最重的活,還有武裝守衛24小時站崗。合同到期後如果還活著,便被趕回國內。

1854年是澳洲華工的爆發點,人數從之前的2341名猛增至30000多,兩年後又達到42000。1875年昆士蘭州發現金礦後,華工的數量也很快上升到25000人,達到當地總人數的六分之一。

華工的勤勞慢慢引起瞭白人的敵視,幹得比他們又多又好,工資還更低,老板自然願意雇傭更多的華工,擠占瞭白人的工作崗位。白人們越來越敵視華工,再加上種族歧視,便出現瞭一些針對華工的暴力行為。

一開始,殖民地當局對華人聚居區有一定的照顧,還派人予以保護。隨著華工的不斷增多,雜貨鋪、中藥館,乃至關帝廟紛紛出現在異國的街頭,開始形成封閉的小社會,即早期的唐人街。

1855年,華工最多的維多利亞州首先通過瞭限制華工的法案,入境者要交納10英鎊的人頭稅。那個年代的10英鎊相當於幾十兩白銀,大大增加瞭雇傭華工的成本,也使普通華人無法入境。

可老板們也不是傻瓜,既然在維多利亞州上岸要交稅,那就改成從陸上繞行其他州,再進入維多利亞州。法案沒能阻止華工的增加,白人們開始更多地使用暴力手段。

最早的排華暴力沖突好像是從美國來的白人淘金者,他們在美國有過這方面的經驗。數百名白人闖進華工的營地,打砸搶燒無所不為,造成多名華工死亡,以及大量的財產損失。

華工的人數雖然遠多於白人,但沒有人將他們組織起來,面對揮舞著棍棒的白人暴徒,華工們四散奔逃沒有任何反抗。這是時代的悲哀,同時也給白人造成華人軟弱怯懦的印象,導致暴力行為愈演愈烈。

隨著黃金礦藏的減少,白人把收入下降也怪罪到華工頭上,維多利亞州聯合其他各州通過更加嚴苛的排華法案,很多華工隻得離開澳洲回祖國。沒過幾年,白人又發現華工走掉後,勞動力不足,經濟更加蕭條,便停止排華法案的實行。

與此同時,澳洲殖民當局大力向歐洲招募移民,隻要沒有生理毛病的正常人,都可以輕易得到澳洲的正式身份和優惠條件。這一切當然與華人無關,隻有歐洲人可以享受到。

1880年,歐洲移民成為澳洲人口增長的主要來源,殖民當局終於露出瞭真面目,通過瞭最嚴厲的排華法案,剝奪瞭華人的大部分權力。後來出任澳大利亞第一任總理的埃德蒙·巴頓說:

“人類平等的原則隻適用於英國人之間,英國人跟中國人之間則不遵循這條原則。”

埃德蒙·巴頓是白人優先政策(白澳)的制定者,在他眼裡隻對白人才講人類平等。

此後,華工漸漸離開澳洲,隻有少數人留瞭下來,從事一些當地人不願意幹的職業。而殖民當局對入境者都要進行英語聽寫測試,這樣就擋住瞭絕大部分想要來澳洲的華人。

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華人仍然在澳洲取得瞭不小的成就。據統計,華人慢慢壟斷瞭悉尼和墨爾本的種菜業,也有一些人從事中醫和餐館,頗受當地人的歡迎。

不少華人直到七、八十歲時獲得澳大利亞公民身份,也很難幫助親戚獲得國籍。隻有在他們退休時,才能申請到子女來頂替自己的職業,很像中國曾經有過的子女頂替父母進廠。由此可見,殖民當局和後來的澳洲政府基本上不歡迎新來的華人移民。

1901年,澳大利亞從英國獨立後,開始奉行“白澳”政策,公開聲稱“為瞭保證澳洲一直不受低等人種的污染和劣化,我將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進一步加大瞭排斥華人和其他有色人種的力度。除瞭華人外,大量美拉尼西亞工人被驅逐出境,以保證澳洲的“純潔性”。

澳洲政府還對在這片大陸生活瞭4萬年的土著下手,把他們的孩子帶離父母和傢鄉,企圖切斷土著文化的傳承,達到徹底消除土著的目的。這個政策實行瞭整整70年,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後一個公開宣揚種族滅絕的國傢(澳大利亞種族計劃筆者前文有詳細介紹)。

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澳洲才開始放開對亞洲移民的限制,尤其是越南統一前逃出去的南越移民,使這裡重新出現瞭亞洲文化。此後的數十年裡,澳洲越來越呈現出多樣化趨勢,各種族的相處還算是比較融洽的。

可是近年來,澳大利亞追隨美國的外交政策,越來越表現出對中國的敵意,也許澳大利亞將再次走上反華的道路。而各中理由其實跟150年前的排華法案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就是因為華人太勤勞瞭,讓懶惰的他們感到瞭威脅。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