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掀開瞭越南制造業的“遮羞佈”

經常會有網友拿中印越三國的制造業相比較,到底誰將會成為制造業大國?中國自然不必多說,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強國。印度和越南誰可以緊跟中國的腳步還不好比較,但是印度同樣和中國作為人口大國有著天然優勢,如果制造業單論人口來看,印度的確以碾壓的姿態把越南比下去,可是事實究竟會是怎樣?

一場疫情,掀開瞭越南制造業的“遮羞佈”。早在去年年底印度時報有報道,老美一傢專註於微型遊戲的玩具公司Basic Fun的首席執行官曾表示過,此前在公司一次會議上有商討過將一些制造業務遷入印度或者越南,最終會議否決瞭個提議。就中國目前在COVID-19下的表現來說,在應對突發事態下的表現無人可及,在COVID-19摧毀全球制造業的狀態下,中國仍然擁有最完善的產業生態鏈,生產力和消費力都回到瞭COVID-19爆發之前,讓投資者可以放心在中國開展業務。

但是即便如此,由於老美的牽制,和不斷地對印度越南的投資,使得眾多投資者將目光投向印越兩國。另外,由於突如其來的COVID-19影響,許多企業都開始思考需要尋找第二個生產工廠保障基地。

但是事實情況如何,給大傢舉個例子。19年老美某公司曾計劃,將設立在中國的一傢研發公司逐步裁員,減小在中國的投資比例,將重點放在智利還有印度。而恰巧在此時COVID-19爆發,中國雖然全面停工,但是很多企業要求在傢辦公,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中國成第一個可以正常工作的國傢。“中國打上半場,其他國傢打下半場”,COVID-19蔓延全球,印度和智利情況非常不樂觀,同時該公司在老美本地的業務同樣癱瘓大半。

說回越南,大傢可以在WTO的官網上清楚看到越南近些年的出口數據,在10年前越南的出口金額是723億美元左右,而到瞭2019年的時候已經增長到瞭2643億美元左右,相比增長瞭266%左右。可以看出越南的制造業增長速度不容小覷,而國內的低端制造業也逐漸向越南轉移,甚至一些知名外資大品牌,例如阿迪,耐克等已經是幾乎屬於越南制造瞭。寶成工業2011的財報裡在中國的生產線有255條,而越南140條,另外還有印尼和國內的生產線共140條左右,在中國的生產線比例是47.4%。而到瞭2019年期間在中國的生產線已經下降到瞭13%,而越南則達到瞭44%。

這裡不得不提到三星,曾經三星在中國的制造產能占比51%,而現在已經全部搬遷到越南和印度,其中越南占比50%,印度占30%左右。而蘋果公司也逐漸向越南傾斜,不難看出越南現在是外資企業的新寵兒,印度扮演的角色和越南也相差無幾,目前是全球前三的消費市場之一。無論哪個外資都不會錯過印度的消費能力,而印度人口比起中國也不遑多讓,存在著大量低廉的勞動力。

印度巨大的內需市場對任何企業都有無法拒絕的吸引力,無論是手機產業還是鋼鐵產業,印度都是全球第二生產國。以手機來看,在2017年印度產量就已經飆升到全球第二,而幾乎被它龐大的內需市場完全消化瞭。另外,印度還擁有一套完善且龐大的汽車產業鏈,是全球排名前四的汽車制造大國。

印度的潛力並非如此,這還隻是沒有完全成長起來的印度市場,根據統計在2022年印度人口將達到世界第一,所以說印度還沒有發揮出來真正的市場消費能力,這也正是眾多外企如此看好印度的原因之一。

同時這些年西方國傢也不斷宣揚威脅論,也難怪西方國傢恐懼,畢竟世界各國的供應鏈幾乎都依賴著中國,中國貢獻著全球30%以上的總制造產出。而且,根據兩國人口普查情況來看,2028年中國的人口紅利即將消失,反而印度將達到他勞動力的巔峰,種種分析來看印度確實即將承接制造業全球第一。

事實上想成為工業強國可不是人多就可以的,無論是越南還是印度,雖然人工價格低廉,但是工業基礎極其薄弱。許多外資出走並不是主動撤走,而是因中國產業升級被迫擠走。那些外資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低技術,低需求的企業已經不適合在中國發展瞭,甚至可以說無法生存瞭,空餘的勞動力大部分已經被互聯網行業吸引去瞭。現在中國產業升級逐步定型,很長一段時間內,構建制造體系上中國是沒有對手的,以往說的產業鏈說法已經不適合當下國內制造業情況,錯中復雜的產業鏈已經形成瞭產業網。沒有紮實而完整的工業基礎,是無法構建如此龐大而復雜的工業結構,這是印度越南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達到的高度。

其次是缺少技術型人才。中國教育普及工作做得比較早,現在國內技術性人才從業10-20年工齡的比比皆是,而比較印度和越南的工程師大多是畢業幾年的年輕人,就算有優秀的人才也幾乎全部流向國外。第一本身缺少經驗,第二沒有經驗豐富的人指導,在沒有完善的基礎產業鏈和專業人才的情況下,就會導致產品產能降低。尤其是一些精密產品項目,在中國可能半年內就可能出廠發貨,而在印度越南往往需要等一年以上,這些原因導致他們兩國隻能承接一些低端制造業。

由於沒有完整的產業鏈,所以印度制造業對中國仍然有著非常大的依賴,電子產品類的每年有75%的零部件需要從中國進口,中國對印度出口的醫藥原材料也達到瞭70%。其中越南的情況也大同小異,很多原材料都需要進口,不僅增加瞭成本,而且想在低廉的人工缺少原材料的情況下制造出優質的產品,幾乎不可能。另外比較中印的工業增加值,印度增值達不到中國的一半,而近些年服務業卻有所增長,雖然印度有心發展制造業,可是實際情況來看似乎有些偏離瞭路線。

而當下印度越南被COVID-19輕易擊穿的衛生體系,導致大部分工廠停工,可以看出這兩個國傢到底有多麼脆弱,低廉的人工並不能彌補實力的差距,反而因為人工越低廉越體現國傢的綜合實力。印度在這場COVID-19下哪怕輕紡織業也受到瞭巨大沖擊,此前西方國傢聲勢浩大抹黑“中國棉”如卻突然沒瞭聲音,正是因為印度的紡織業和他的醫療體系一樣全面崩潰,所以這些西方國傢又不得不重新倒向中國。要知道全球棉產量印度占比26%,而中國占比25%,現在印度紡織品已經全面停工,大量訂單瘋狂湧向中國,根據中國海關提供數據現實,中國目前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加在一起總增長將近90%。

越南同樣被沖擊得毫無還手之力,越南工業園區已經開始有序關閉,這無疑是剛好擊中越南的痛點。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一些在越南的企業已經停產,公司業務已經嚴重受到波及,特別是三星,富士康等。

疫情打破印度越南“制造強國”的幻影,大量訂單,回流中國。不難看出在面對重大突發事件時,這些被許多外資企業看好的投資地表現的是這麼不盡人意,印度和越南的所創造的制造業強國無非就是空中樓閣,經不起任何考驗。將制造業回流中國,應該是這麼企業目前正在盤算的頭等大事,應該沒有人可以拒絕像中國這種強有力且穩定的經濟市場,與中國這輛經濟車綁定在一起是最正確的選擇。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