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漢明院士:中國不可能攻克光刻機。林毅夫院長:三年就能攻克

對於中國企業能不能自主造出光刻機,能不能自主生產芯片,一直是有兩種聲音,一方面來自外部人不看好中國科技,也有專業的教授學者“太清醒”覺得光刻機不可能在中國企業誕生。但也有對中國科技充滿信心的專傢和業內人士覺得國產光刻機遲早有一天能做出來,畢竟光刻機也是人做出來的,外國企業行,怎麼中國企業不行呢?

那些看不起中國企業的學者,之所以覺得光刻機做不出來有這麼幾個理由,比如說光刻機的零部件超過瞭10萬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集成系統,光靠一個國傢很難完成。光刻機的核心技術荷蘭和英國占瞭32%,日本的材料占瞭27%,德國的光學系統占瞭14%,美國的光源占瞭27%。總結一下就是多西多,技術冗雜不太好捏合,而王傳福、林毅夫等人為什麼又覺得中國企業是可以克服困難,完成光刻機的獨立自主呢?因為從過去的例子來看,中國企業一向是在夾縫中不斷成長壯大的。

當年甲骨文CEO埃利森曾說,中國企業的雲計算簡直是一派胡言,完全是一個錯誤的概念,可結果是在王堅的堅持下,阿裡雲技術成為瞭亞太地第一,世界三大雲計算運營商,現如今阿裡雲融合5G,賦能智慧交通,給12306提供底層技術支持,為中國的科技、生活做出瞭貢獻的同時,也狠狠打瞭美國人的臉。

當初我們花瞭7000萬歐元要加入歐洲的定位系統伽利略計劃,可歐洲人將我們踢出局,但結果中國咬牙開始自主研發,經過20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北鬥在2020年組網成功,憑借著精準的定位,功能多樣化成為瞭世界最先進的導航系統。

現在反過頭來再看國產光刻機能不能靠著我們自己做出來,在我看來,十萬個零件,多個國傢技術集成難度確實是有,但從我們過去的科技成果例子來看,實現EUV光刻機國產自主完全有機會。光刻機的零部件,供應商固然多,但問題有主次,科技有核心,並不是說10萬個零件全部我們自己來搞,而是掌握核心科技,比如光源技術,比如光刻系統等方面的東西,隻要我們掌握核心,不愁零部件的供應商,這麼一看我們需要攻克的技術范圍就小瞭不少。

現如今國產光刻機和過去別的科技不同的是,光刻機我們是有一定的技術基礎的,比如上海微電子已經可以在年底量產22nm的光刻機瞭,此外現如今我們的經濟條件,科技實力和從前比也有瞭質的飛躍,技術支持更出色,做起來困難更小。所以總的來說,光刻機實現獨立自主有困難是一定的,但是要說中國企業做不出光刻機,在我看來有點滑稽,因為當初盾構機、北鬥導航、雲計算等東西,外國人也是這麼說的,可結果呢?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