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壞事也是需要技術的!美國是如何通過海底電纜監聽全球通信的?

如今各大主流媒體都在爭相報道美國的國際監聽醜聞,有可靠消息指出,美國正在與丹麥情報部門合作,監聽歐洲政要,其中首當其沖的便是德國領導人默克爾。至於監聽的方式,主要是利用截獲、竊取海底電纜的通信數據來進行的。

(美國通過監聽海底電纜的方式來監聽歐洲政要)

海底電纜是鋪設在海底的用絕緣材料包裹的導線,基本上是用來通信的(但也存在電力傳輸的海底電纜)。21世紀的人類如果要實現全球數據互通,雖然方法多元,比如說人造衛星或者基站的方式,但使用光纖技術的海底電纜承擔著絕大多數的數據傳輸,通訊品質和速度也非其他方式可比。

如果是知道美國通過盜取海底電纜數據的方式來監聽,就不難理解為何美國非要拉上丹麥瞭,雖然歐洲各沿海國都鋪設有海底電纜,但丹麥三面環海,擁有與瑞典、英國、德國、荷蘭、挪威等國連接的海底電纜陸地接口,數據通訊量在歐洲居於前列。可以說隻要丹麥願意配合,美國至少能夠監聽歐洲四分之一左右的國際通訊。

(丹麥擁有多條海底電纜,聯通附近各國)

當然,這還不排除美國和其他歐洲國傢也有監聽方面的合作,比如英國、法國等國,甚至是德國;更不排除美國利用盟友互相牽制的可能,比如和德國合作監聽法國,和法國合作監聽英國等等,想想都覺得毛骨悚然。

話說回來,美國是如何利用海底電纜監聽歐洲政要的呢?

每1TB的數據傳輸中,海底電纜承擔的數據通信量高達99%,這些海底電纜事實上已經在海底縱橫交錯,總長度逼近100萬千米,幾乎每個沿海國傢都鋪設有海底電纜,和其他國傢相連接。

(海底電纜的結構圖,從1到8分別是:聚乙烯外皮、聚酯樹脂層、鋼絞線層、鋁制防水層、聚碳酸酯層、銅管層、石蠟層和核心光纖束,也隻有最核心的光纖才具有通信價值)

最早曝出使用海底電纜進行監聽的其實還是美國,事情發生在冷戰最激烈的時候,當時蘇聯在歐洲乃至亞洲都擁有海軍基地,如果通過無線電傳輸信息,容易被美國竊聽。為瞭解決這一問題,蘇聯基本使用的是海底電纜來傳輸加密信息。

但這些海底電纜其實是擁有傳感器的,如果陸地接口段出現任何異常,都會引起蘇聯警覺。為瞭避免事態升級,乃至第三次世界大戰因此爆發,美國改裝瞭特制的小型潛艇,直接在海底電纜的海底段外加監聽設備,並且每個月都需要從設備上將通信記錄取回,隱蔽至極。

(鋪設在海底的電纜)

美國對蘇聯海底電纜的監聽一直神不知鬼不覺,直到美國國傢安全局前分析師羅納德·比爾頓透露給蘇聯之後,全世界才第一次認識到美國的監聽方式有多麼可怕。

看起來將海底電纜光纖中的數據竊取出來,有很大的技術難度,但是隻要搞清楚傳輸數據的原理你就能夠找到弱點。理論上光在光纖中的傳輸是無損的,但是玻璃纖維並不是完全光滑的,光的傳輸也面臨著信號減弱的問題,一般在80千米左右就需要重新加強信號。所以每80千米左右設立的一個信號增強設備,就可以被有心人所利用。在增強設備這裡,每一根纖維都進行信號擴增,這就十分容易被竊取。

(海底電纜鋪設船及其鋪設示意圖)

當然數據竊取是一件十分累的事情,一根主海底電纜每秒傳輸640GB的數據,每秒都有可能有上百萬的電話信號穿過光纜橫截面,在漫天冗雜的數據中進行快速評估過濾篩選,將其緩存到竊取器中,絕對是一項“技術活”。

美國的情報人員很可能擁有十分先進的軟件來進行數據分析,尋找他們最感興趣的情報,比如重點人物的電子郵件、電話等,像普通平民的通信數據,說白瞭對他們而言沒有任何價值,反而隻會誤導和幹擾竊取數據任務的進行。

美國在監聽海底電纜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早在19世紀50年代就開始進行早期海底電纜的建設,時至今日美國的科學傢、工程師在全球海底電纜的建設、維護和升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自然能夠有著對海底電纜監聽的技術便利。

(美國冷戰時期就曾經竊聽蘇聯,有過技術儲備)

斯諾登於2013年曝出“棱鏡項目”之後,在全球范圍內引發瞭軒然大波,一些國傢被震驚,而更多的國傢則是憤怒,並開始思考是否應該要拒絕美國參與到本國的海底電纜建設計劃之中。比如巴西興建的前往歐洲的海底電纜,就已經明確表示將繞開美國,甚至將美國公司排除在建設參與者范圍之外。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