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3天收視第一,“老戲骨定律”再次被驗證?

最近,第27屆上海白玉蘭獎公佈瞭入圍名單,引發瞭巨大的爭議。

張桐在《覺醒年代》裡成功飾演瞭李大釗,卻沒有入圍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很多人直言:“白玉蘭獎這是發大水瞭。”

不過,看完入圍名單我們就能明白其中的端倪瞭。

《覺醒年代》這部劇是近年來難得的主旋律精品劇,講述瞭1915年到1921年的6年裡,陳獨秀和李大釗為救國上下求索,最終建立中國共產黨的故事。

整部劇不僅品質精良,演員也是全員演技在線,豆瓣評分也從開畫時的8.4分一口氣飆到瞭9.3分。

不過全員演技在線也造成瞭一定的“內卷”。

比如陳獨秀和李大釗誰才是這部劇的男一號呢?

陳獨秀的戲份更重,可劇尾的字幕裡卻把李大釗放在瞭第一位,很多劇迷也是爭論不休,為此編劇龍平平還專門出來解釋,這部劇是雙男主劇,排名不分先後。

不過考慮到於和偉在《巡回檢察組》裡也有精彩的表現,最後於和偉入圍瞭視帝名單,張桐遺憾出局。

同樣的“內卷”還發生在配角中。

《覺醒年代》裡,馬少驊飾演的蔡元培,曹磊飾演的魯迅,朱剛日堯飾演的胡適,張晚意飾演的陳延年都給觀眾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可是最佳男配的提名隻有一個。

最終馬少驊提名最佳男配,其他演員隻能遺憾陪跑。

簡單分析就能看出,並不是白玉蘭獎發大水瞭,而是《覺醒年代》太過優秀,給觀眾的和評委帶來瞭幸福的煩惱。

不過,這些沒入圍的好演員不必太過沮喪,因為這兩年精品好劇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屬於好演員的春天到來瞭

在《覺醒年代》快結束時,彈幕裡有觀眾就說,希望這樣的好劇能夠一直拍下去,最好從1921年拍到2021年,續集的名字就叫做《革命年代》和《復興年代》。

這個提議獲得瞭許多人的點贊,隻是萬萬沒想到,觀眾的心願很快就得到瞭滿足。

前幾日,電視劇《光榮與夢想》開播,這部劇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覺醒年代》的續集,張桐在本劇裡繼續飾演李大釗。

從首播之日起,這部劇的收視率已經連續6天破2,期間更是連續3天收視率位居第一。

本劇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開端到1954年抗美援朝勝利為終點,講述瞭我黨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

《覺醒年代》是由張永新執導的,他之前的代表作是《軍師聯盟》;

《光榮與夢想》是劉江執導的,他之前的代表作是《黎明之前》和《咱們結婚吧》。

兩位導演的風格不同,但在創作這兩部劇時卻好像達成瞭某種默契,使得兩部劇之間存在著三大繼承關系

第一是故事上的繼承。

《覺醒年代》是以五四運動為全劇的高潮,以中共建黨為故事的結尾,蕩氣回腸,感人肺腑。

《光榮與夢想》開篇用旁白的形式講述瞭五四運動的意義,接著就用大量生動的細節完成還原瞭中共建黨的全過程,看完《覺醒年代》的朋友可以無縫切換到這部新劇之中。

第二是演員上的繼承。

《覺醒年代》後,張桐在本劇中繼續出演李大釗,侯京健在本劇中繼續出演青年毛澤東,有瞭這些熟面孔,觀眾也能快速切換到新劇之中。

最後是畫面上的繼承。

兩部劇從取景到運鏡到畫面的色彩處理都呈現出瞭電影般的質感,張永新和劉江聯手拔高瞭主旋律電視劇的創作天花板。

不過,兩部劇也有著明顯的區別,一個是“小而精”,一個是“大而全”。

《覺醒年代》的“小而精”,是可以寫進國產劇教科書的。

《覺醒年代》用43集講述瞭6年的歷史,主要角色就幾十人,主要以文戲為主,講述的也是新文化運動啟發民智的故事。

這使得《覺醒年代》拍攝的方式是“小而精”,全劇好像在芝麻上繡花一樣拍得很精致。

不同的場景之間用版畫的形式進行銜接;

比如毛澤東出場、魯迅寫下《狂人日記》、陳獨秀和胡適分道揚鑣時都用瞭一種藝術化的處理方式;

再比如全劇用大量的動物來進行隱喻:用螞蟻爬行來反映左傾思潮,用青蛙來暗諷保守派是井底之蛙,用牛來暗示毛澤東是執牛耳者,用駱駝來表示古老的中國負重前行等等。

但《光榮與夢想》卻是另一種講述方式。

比如劇中僅毛澤東的扮演者就有三位,這種“史詩級配置”在以往劇作中是難以想象的。

《光榮與夢想》用40集講述瞭35年的歷史,包含瞭紅軍長征、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和抗美援朝等大事件,有大量的戰爭戲,劇中出現的真實歷史人物達到瞭400多人,參加的演員多達200多人,拍攝的場景多達700多個,其中黃埔軍校的戲隻有12場,可是劇組卻專門搭景還原當時的場景。

這使得《光榮與夢想》的拍攝方式是“大而全”,它以點帶面講述故事。

比如剛開始重點講述中共一大成立的細節,然後下一個場景就跳轉到2年後國民黨一大召開,接著就是1年後黃埔軍校的成立。

幾個事件之間是作留白處理的,這樣的拍攝方式少瞭《覺醒年代》那種黏性,但格局和視野更加宏大。

在演員方面,兩部劇都是老戲骨壓陣,都保證瞭下限,但也是有巨大的區別的。

《覺醒年代》因為人物比較少,在演員選擇上就以演技為唯一標準,這使得全劇裡戲骨雲集,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歷史人物都被老戲骨們塑造得形象而立體。

但《光榮與夢想》涉及到的演員有200多人,全部選擇戲骨出演是不現實的,它在演員的選擇標準上更加多元化,演員表演看點是要超過《覺醒年代》的,但在演技的輸出調性上就會產生一定的偏差。

比如張桐和侯京健都在兩部劇中出演瞭李大釗和毛澤東,但在《覺醒年代》裡張桐是主演,侯京健是配角,而到瞭《光榮與夢想》裡,張桐成瞭配角,侯京健成瞭主角,兩人的表演方式自然也有瞭變化,觀眾能否接受這種反差是個問題。

再比如馬少驊在《覺醒年代》飾演的是蔡元培,在《光榮與夢想》裡飾演的是孫中山,這位老戲骨飾演兩個角色時是有明顯的差別的,欣賞這種差別對於觀眾也是一種莫大的享受,對演員卻是一大考驗。

還有《光榮與夢想》中,侯京健、佟瑞欣、唐國強分別飾演毛澤東的青年、中年和老年時期,黃曉明、劉勁分別飾演周恩來的青年和中年時期,幾個演員之間如何做到無縫銜接也頗有難度。

此外,《覺醒年代》裡於和偉成功飾演瞭陳獨秀,而《光榮與夢想》中達康書記吳剛出演陳獨秀,吳剛的造型更接近陳獨秀,而於和偉的表演更有個人風格,兩位戲骨的隔空PK十分有看點。

《光榮與夢想》也有爭議的點,比如王勁松首次飾演蔣介石、李晨飾演張國燾,黃曉明飾演青年周恩來都遭到瞭觀眾的質疑。

對瞭,導演還邀請瞭張一山、謝孟偉、曹駿、關曉彤、高圓圓都有爭議的演員飾演歷史人物,也是一招險棋。

演員選擇的多元性決定瞭它的看點更多,爭議更大,整體性更差,拍攝難度也更大。

但不管怎麼說,《覺醒年代》和《光榮與夢想》都是幾個老戲骨撐起來的劇,於和偉、張桐、馬少驊、唐國強、劉勁等老戲骨才是兩部劇成功的關鍵。

兩部劇的創作理念不同,拍攝方式不同,演員的表演風格也不同,但恰好從兩個側面證明瞭《覺醒時代》式的“老戲骨定律”已經成為電視劇創作的鐵律,好演員的春天已經到來瞭。

最後,皮哥給大傢一個建議:想要系統全面瞭解中國近代史,可以先看《走向共和》,再看《覺醒年代》,最後看《光榮與夢想》,這三部劇承前啟後,組合在一起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國近代史。

好的歷史劇並等於真實的歷史,但是卻是引導觀眾去瞭解真實歷史的一座橋梁,從這個意義上看,《覺醒年代》做到瞭,《光榮與夢想》也做到瞭。

最後《光榮與夢想》是否能像《覺醒年代》一樣大火,我就拭目以待吧……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