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票同意1票反對!東歐小國:中國正進行“種族滅絕”

近日,由於公開宣佈將要推出此前中國與中東歐的“17+1”跨區域合作機制,中東歐國傢立陶宛可以說在國際上狠狠地刷瞭一把存在感。不過,這種存在感對於立陶宛本身而言,是好事還是壞事,恐怕就很難說瞭。

2012年,中國正式與中東歐國傢啟動瞭這項合作機制,九年來,“17+1”機制作為和“一帶一路”倡議交相輝映的存在,將中東歐之間的合作進度成功引領上瞭快車道。從匈塞鐵路到中歐班列,都給沿線的國傢帶來瞭大量的工作崗位和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如今,立陶宛選擇退出,損失的,也隻會是立陶宛自己而已。

立陶宛退出“17+1”

日前,東歐波羅的海國傢立陶宛正式發佈聲明,稱自己決定退出中東歐“17+1”的合作機制。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茨貝吉斯聲稱,“17+1”的機制是對歐盟27國的分裂,叫囂稱,“17+1”中的其他歐盟成員國,應該和立陶宛政府一起“毀約退群”,並建立新的“27+1”的機制來共同“應對中國。

在講話中,蘭茨貝吉斯還公然幹涉中國內政,稱立陶宛正計劃在今年年底之前在中國臺灣省設立所謂的“貿易代表處“,並呼籲其他歐盟國傢跟進。

趙立堅:中國-中東歐合作是共贏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立陶宛第一次扮演“反華急先鋒”的角色瞭。就在發佈退出“17+1”正式聲明的幾天之前,立陶宛國會剛剛以86票贊成、1票反對、1票棄權的結果批準瞭一項決議,稱中國正在對維吾爾族進行“種族滅絕”。

對於立陶宛的選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回應中指出,中國-中東歐國傢合作,是中國同中東歐國傢共同倡議成立的跨區域合作機制,符合各方合作共贏、共謀發展的願望。堅持中國-中東歐國傢合作,是中歐關系有益和重要補充的定位,歡迎與其他國際組織和國傢在合作框架內開展合作。

俄媒:立陶宛是被迫的

那麼,立陶宛為什麼退出“17+1”?事實上,這個國傢是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的最初參與國之一,就在數年前,立陶宛還多次積極地試圖與中國發展經貿聯系,並且把中國稱為“戰略夥伴”。

但隨著美國吹響貿易戰的號角,立陶宛對中國的態度也發生瞭180度大轉變。俄羅斯漢學傢尼古拉·瓦維洛夫指出,在芬蘭、挪威、波蘭和其他國傢都在大力發展對華關系的時候,立陶宛的選擇將會讓它成為波羅的海的棄兒。他強調,立陶宛的對華態度,可能並非領導人自願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瞭華盛頓的操控。

作為一個人口不足300萬,國土面積僅有6.5萬平方公裡的國傢,立陶宛的退出,對於中國,乃至中國-中東歐合作的影響,其實微乎其微。立陶宛自己退出“17+1”,是自己放棄瞭自己,中國不會反應過度,更不會阻攔。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為《蔣平蔣論》原創著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來源:鄭州廣電、中國青年網)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