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遭遇美元阻擊,國際支付比例由2.49%降至1.95%,落後加元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數據顯示,2021年4月,在基於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人民幣全球支付排名降至全球第六位。

2021年1月到3月人民幣國際支付比例都超過瞭2%,其中3月人民幣國際支付比例高達2.49%。但在4月份,人民幣的國際市場支付金額環比3月降低瞭30.49%,同期全球所有貨幣支付總金額縮減瞭11.04%。

4月人民幣國際支付市場份額下滑到瞭1.95%,而加元卻上漲到2.21%,反超瞭人民幣,位居全球第五。

美元在國際支付中市場份額高達39.77%。仍然是國際貿易定價、交易、結算、支付的主要貨幣。歐元位居第二,支付比例為36.32%,看起來和美元似乎差距不大。

但這是歐元區各國之間的經貿往來造成的,不考慮歐元區內部結算,美元在國際支付中的領先優勢是非常大的。

第三是英鎊,4月國際支付市場英鎊占比6%,日元位居第四,占比3.45%,加元則位居第五(2.21%),人民幣第六(1.95%),另外港元1.24%,澳元1.22%。

雖然人民幣跌到第六,但人民幣加上港元共計3.19%,我國貨幣還是處於國際支付市場第五位。從具體數字來看,雖然每個月都有變化,但波動並不是很大。要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難度很大,要一步一步來,不可能一蹴而就。

其實人民幣要挑戰美元的霸權地位,在SWIFT體系下可能性不大。SWIFT體系已經由美國主導,其現有的規則和制度都是有利於美元和美元資產的。

人民幣要想突破,必須發展自己的跨境支付系統。事實上現在歐盟、俄羅斯和中國也都有瞭自己的跨境支付系統。

我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在2015年10月8日啟動,截至目前CIPS共有47傢直接參與者,1142傢間接參與者,其中亞洲881傢(含境內528傢),歐洲153傢,非洲42傢,北美洲26傢,大洋洲23傢,南美洲17傢。但和SWIFT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人民幣國際支付比例意外下跌,其實是和美國維持美元霸權的意圖分不開的。也就是說人民幣國際化在一定意義上遭遇到瞭美元的阻擊。

1、歐洲議會凍結中歐投資協定

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統計,歐元區各國之間使用人民幣的金額降幅最高,這也是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下降的主要原因。

歐元區人民幣國際支付下降可能跟中歐投資協定有關。5月20日,歐洲議會通過凍結中歐投資協定的議案。此次投票以599票同意,30票反對,58票棄權的結果在歐洲議會通過。

中歐投資協定達成沒多久,歐盟自己就先否決掉瞭。歐盟屈從於美國的壓力,放棄瞭中歐投資協定。歐盟在中歐投資協議上的猶豫和退縮,可能是導致歐元區各國使用人民幣金額減少的原因。

2、美國30年來首次進口伊朗石油,維護石油美元地位

美國能源部能源信息署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美國從伊朗進口瞭103.3萬桶原油和石油產品。這是美國時隔30年後首次從伊朗進口原油!

美國上一次從伊朗購買原油還要追溯至1991年11月,當時美國每天從伊朗進口原油6.4萬桶。

美國正在爭取與伊朗拉近關系,重新進口伊朗石油,也是維護美元霸權地位的需要。石油美元才是美元霸權的根基。

此前歐盟、中國都已經開始直接用自己的貨幣購買伊朗原油。美國與伊朗和解,放松制裁,將讓伊朗重新回到美元支付的軌道上。

3、美聯儲加息預期

美聯儲也在釋放加息預期,回收流動性。疫情後,美元放水使得流動性泛濫,美元貶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動搖瞭美元霸權,影響瞭世界各國對美元的信心。

如今美國疫情好轉,經濟強勁反彈後,美聯儲勢必會逐步加息,這也是維護美元霸權地位的需要。

在疫情危機時刻,美國可以利用美元霸權地位放水,把通貨膨脹成本讓全世界來承擔,讓其他國傢為美國買單。

但這麼做是飲鴆止渴,也不可能長久。近期全球股市和商品價格都出現瞭回調,這就是美國加息預期的影響。

————————–

上林院:楊飛,經濟學博士,高校教師,深度觀察產業經濟與財經事件。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