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德國態度突然轉變,主動撤銷一項涉中法案

在美國輿論引導之下,美及其西歐盟國不約而同對中國進行制裁,並基於謊言和虛假信息的基礎上對中國有關個人以及實體進行單邊制裁。近日,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在參加一次論壇活動時表示,歐洲應該加強與中方的合作,而非跟風站隊,對中國實行盲目抵制。在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孤立中國的策略是不可行的,也是逆全球化發展的。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的這番話,並不是他選擇站隊中國,而是基於事實的理性判斷。現代以來中歐合作日漸緊密,尤其在疫情肆掠的當下,歐洲應該是加強與中方的合作,而不是選擇非理性的站隊。中歐合作不僅是對雙方經濟發展有利,更是促進全球經濟的發展和復興。施羅德此番話,是對中歐關系的正確認知。

此前,中國與歐盟對中歐投資協定已達成一致的認知,但在歐洲議會及美國多方的阻攔之下,中歐投資協定暫時被擱置。美國就新疆棉花事件大做文章,在人權問題上不顧實際事實,空口無憑,引導國際輿論給中國施壓,西歐等盟國也在美國的影響之下,暫停中歐合作,中歐投資協定止步不前。歐洲議會和美國此舉,實質上是在給中方施加壓力,使中歐關系難以破冰。

德國撤銷法案

此前,德國少數極端議員還提交瞭一份《供應鏈法》議案,旨在將所謂“人權問題”與中德貿易關系掛鉤。如果該法案生效的話,德國就會所謂“強迫勞動”事件終止和中企的合作。不過在最後一刻,這項針對中國法案被撤銷瞭。

我們應該認識到,處理好中歐關系必須充分認識到中歐關系的復雜性所在。在美國故意設置的障礙面前,中方更要以大國心態和全局意識來對待和處理。歐洲和美國在人權問題上大作文章,隻是罔顧事實,公道自在人心。中國除瞭力證事實外,還應該積極推動中歐合作,而不是將協議止步於此。

中歐積極合作是時代發展的潮流和趨勢,並非一國之力所能阻止。歐洲此舉以犧牲自身利益使美國獲利,實則是毫無意義的行動。中歐關系應該在盡量這次阻礙之後,雙方真誠的會談,就未來的合作發展展開詳細的討論。合作需要兩國共同努力,而不是用分歧使雙方利益受損。應該以全球意識、大國眼光對中歐關系進行重新審視,而非在美國的輿論引導之下行事。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清醒的認知到當今世界局勢,而歐洲各國也應當如此。合作才能共贏,分歧隻能最終引火燒身。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