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過得不好的女人,會經常發這幾種朋友圈,一眼就能看出來

圖/源自網絡

在亦舒的長篇小說《圓舞》裡,有一個名叫傅於琛的富二代,他跟一般的富二代截然不同,他為人很精明,從來不屬於好吃懶做的花花公子類型。

繼承瞭父親的全部遺產以後,他成瞭上流社會的焦點,喜歡他的女人數不勝數。

但是這些女人,與其說是喜歡他,不如說喜歡他的成就和地位,她們都想成為富豪的太太,都想攀一條捷徑,實現人生的華麗逆轉。

這樣的女人,傅於琛見得太多瞭,也就漸漸看不上眼瞭,他從內心深處鄙夷她們,看不起她們,覺得她們一點氣質都沒有。

但其中有一個女生是例外,她為人很低調,很內斂,從來不會炫耀她所擁有的一切,也不會為瞭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擇手段。

這種與眾不同的氣質,連他收養的義女周承鈺這樣一個未成年人,都能輕易地看出來,於是傅於琛跟她說瞭這樣一段話:

“記住,真正有氣質的淑女,從不炫耀她擁有的一切,她不會告訴別人她讀過什麼書,去過什麼地方,有多少件衣裳,買過什麼珠寶,因為她內心沒有自卑感。”

這段話後來傳播很廣,被很多人拿來引用,直到現在,即便你沒有看過這部名叫《圓舞》的小說,也一定聽說過這段話。

隻是當時的周承鈺年齡尚小,並不太懂這段話背後的意義,傅於琛解釋道:“簡單來說就是,姿態要大方,切勿似小老鼠偷到油,或是似小撈女找到戶頭。”

在他看來,真正有氣質的女人是不會炫耀的,她不在意別人怎麼看她,隻是按照自己的喜好生活。有過多少漂亮衣服、去過什麼地方或者買過什麼珠寶等,都是稀疏平常的事,根本用不著炫耀。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一個人越是缺少什麼,越是炫耀什麼,隻有內心沒有自信的人,才會用這種方式刷存在感。

她以為博人眼球就會引起別人的關註和羨慕,殊不知,別人一看就知道,她不是真的有氣質,她隻是裝得有氣質而已。

從這個角度來說,一個女人是不是真的過得好,隻需看她的朋友圈就知道瞭。如果她經常發一些炫耀的朋友圈,那麼多半說明,她是沒有自信的,但是又過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於是選擇瞭偽裝。

01:在朋友圈秀恩愛,炫耀老公對自己有多好

無論是正在戀愛還是已經結婚,總會有人特別喜歡在朋友圈裡秀恩愛,如果隻是單純地記錄兩人之間的恩愛日常,並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就出在刻意炫耀上。

越是刻意的炫耀,越是暴露內心的虛榮。

如果一個女人經常在朋友圈秀恩愛,經常費盡心思地營造自己過得很好的假象,可實際上日子過得苦不堪言,那麼多半說明,她活得很虛偽,同時又很虛榮。

明明過得不好,卻還是為瞭面子,假裝自己過得很好。這樣的女人無疑是可悲的,她們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和真實的生活,越活越是迷失。

02:在朋友圈炫耀傢裡的存款

什麼樣的人,會在朋友圈炫耀自己傢裡的存款?答案是那種明明沒有什麼錢,卻還是假裝很有錢的人。

她們很想證明自己嫁得很好,想證明自己的老公有錢,可越是這樣,越是暴露內心的不自信。因為真正過得好的人,根本不會炫耀,她們沒有任何的不安全感。

正如賈平凹在《自在獨行》的一篇散文裡寫道:故意顯示自己有錢的,往往暴露瞭輕薄和貧相,越是沒錢的人,越是要裝出有錢的主兒,真正的有錢人,都低調。

想起我的一位小學同學小伊,她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總是在朋友圈炫耀老公的工資,炫耀老公給自己發的紅包和轉賬記錄等,以至於讓很多人都以為她嫁得很好,過得很幸福。

可是沒想到,結婚沒幾年的她,有一天忽然離婚瞭。大概是因為她總是炫耀傢裡有多少錢,惹怒瞭她的前夫,因為很多人找他們借錢,日子過得越來越難。

如果不借吧,別人都知道你挺有錢的;如果借瞭吧,八成是收不回的,於是就弄成一個騎虎難下的局面。

小伊的前夫認為,小伊這樣做太過虛榮,不僅情商低而且不懂事,隻會不停地給自己惹麻煩,於是以三觀不合為由,結束瞭這段婚姻。

仔細想想,這樣的炫耀真的有必要嗎?過得好與不好,都是自己的事,越是盲目地炫耀,越是容易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03:在朋友圈炫耀自己買瞭什麼,去瞭哪些地方

電影《卡薩佈蘭卡》裡有句臺詞說:一個人的氣質裡,藏著他曾經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和愛過的人。

一個真正有氣質的人,必然是內心充實的人,他不會急於證明自己擁有什麼,去過哪裡,因為他的內心無比自信,他明白日子是自己的,跟他人無關。

反過來講也是一樣,如果一個女人總是在朋友圈裡炫耀自己去過哪裡,買過什麼東西,就說明她完全將自己的人生價值,寄托在他人身上。

如果他人覺得自己過得很好,就會很得意,覺得這才是真的好;如果他人覺得自己過得不好,就會很自卑,覺得自己是失敗的。

這樣的人,活得沒有自我,一個人越是在意別人的看法,越是容易縮小自己的感受和價值,長此以往,隻會將真實的自我漸漸迷失。

年輕時我們總是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所以不遺餘力地去包裝自己,可活到一定階段就會發現,世界是自己的,跟他人無關。

與其在意別人的看法,不如好好經營自己,隻有自己真的過得幸福瞭,才是真實的。至於別人看,沒那麼重要。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找到生活的重點,然後忠於自我地去生活。

END.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