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洋興嘆———那些被堵住入海口的國傢

縱觀世界歷史,當人類經濟進入到瞭全球經濟的洪流中時,海洋的地位就日益凸顯。

特別是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由歐洲人開辟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繞道非洲南端到達印度的新航線以及第一次環球航行的成功。由此世界進入瞭航海時代,並持續至今。

君不見歷史上的俄羅斯帝國為瞭一個良好的出海口和天然良港,上打瑞典下磕奧斯曼,東跑西伯利亞西吞波羅的海小三國,在世界歷史上扮演瞭及其惡劣的角色。

迄今為止,海運量在國際貨物運輸總量中依然占80%以上。所以對於一個國傢來講,如果有著海岸線並且再有優良港口的話,對於一個國傢的發展是極其有利的。

一、波黑

看波黑與克羅地亞的國境線,大傢是不是感到很不可思議?

西邊的國境線,自北向南,綿延上千裡,幾乎完全被克羅地亞的狹長海岸線阻隔成瞭一個內陸國。

結果是克羅地亞美滋滋,波黑欲哭無淚,因為已經哭暈在廁所。

所以,深感委屈的波黑兄弟悄悄的找上門去,拿住克羅地亞的手語重心長的說。

先是回顧瞭歷史上的偉大兄弟情誼(同出奧匈帝國),又先客氣客氣,說一些大概自傢兄弟,有困難就開口,克羅地亞相比來說還比較單純,沒啥困難,兄弟你有沒有?

波黑一聽,臉不紅氣不喘的說道:“既然兄弟這樣看得起,哥們還真有個不情之情——我就想要一個出海口”。

克羅地亞想都沒想,大筆一揮,就把出海口給波黑兄弟瞭,當然是為瞭偉大的兄弟情義。

但是,看起來比較單純的克羅地亞實際上也不怎麼單純,摳門的克羅地亞就畫出瞭一個小小的豁口,將波黑領土延伸至海洋。

要說還是克羅地亞套路深,海岸線給你瞭,但你一出來又遇到我傢的島嶼瞭,要想進入大海還得看我的臉色。

雖然克羅地亞並不像中國人那樣用算盤,但是算盤打得式真的精。

也就是這僅僅24公裡的海岸線,雖然異常憋屈,但卻讓波黑有瞭進出亞得裡亞海乃至地中海的可能。

波黑唯一的港口涅姆港就在這條海岸線上。說起這個唯一但卻無所大用的小港口(海路被堵),還得從兩國歷史上說起。

波黑與克羅地亞都曾是南斯拉夫的聯邦,但自從1991年南斯拉夫解體後,克羅地亞與波黑各自獨立建國。

由於歷史原因(民族自決),克羅地亞占有南斯拉夫90%以上的海岸線,而波黑卻被克羅地亞的跑馬圈地圈成瞭地道的內陸國。

為此,多年來波黑一直向克羅地亞政府抗議,克羅地亞也覺得過意不去,(主要還是波黑臉皮厚)就發瞭發善心,在涅姆港為波黑劃出瞭一道24公裡長的海岸線,波黑自此才算是有瞭象征性的出海口。

雖然這個海港是世界上最小的海港之一,不過波黑也算是求神告奶奶的要來的,也是寶貝得緊。

二、剛果(金)

剛果(金)以234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雄踞非洲第二大(僅次於阿爾及利亞),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十一大國傢,但其海岸線卻隻有區區37公裡,與其大國地位極不相稱。

剛果(金)與波黑情形極為相似、又極為不同的是:兩國都是典型的“肚大口小”型國土,但波黑是在封閉國境中鄰國為其掘開一個通海口,剛果(金)卻是本身自帶一點點海岸線。

又因歷史原因(詳見非洲殖民史)被鄰國安哥拉及其飛地占據瞭2/3,徒留下這僅有的37公裡海岸線的國境,夾在安哥拉中間,仿佛一隻待宰的肥雞被一雙手緊緊扼住瞭咽喉,可想而知剛果(金)政府及人民的感受!

沒有足夠的海岸線就幾乎沒有像樣的港口,這也嚴重影響瞭剛果(金)的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堂堂一個非洲大國,還沒有亞洲的一個小國發展得好,更不要說歐美國傢瞭,據說還經常接濟這個非洲大國。

三、伊拉克

伊拉克在中東也算是一個有分量的國傢瞭,

兩伊戰爭,要打伊朗打伊朗,隻是沒打贏;

伊拉克戰爭,要打美國打美國,勇氣可嘉。

但是看它那隻有60公裡的短短海岸線(其實如果不算內河航道,瀕臨波斯灣的海岸線隻有10公裡),卻是與自身實力極為不相稱的。

相形之下,同樣是瀕臨波斯灣的鄰國——科威特卻是憑海臨風,無比開闊。

而科威特的形狀就如同一塊堵門的巨石,和對岸的伊朗一齊發力,將伊拉克的入海口無情地擠成瞭薯條。

所以,伊拉克戰爭前,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其目的不言而喻。

更為悲催的是,伊拉克除瞭巴士拉(還隻是一個內河港口),都沒有一個天然良港,這對於這個石油出口大國而言,可謂是莫大的遺恨。

想當年,如果科威特依舊依附不獨立,如果兩國後來也沒那麼多恩怨,現在的伊拉克也不至於自絕生路,讓自己處處被動。哎,歷史不容假設啊!

看看油輪穿梭的波斯灣,無論是大國如伊朗、沙特,小國如阿聯酋、科威特、卡塔爾、巴林,充足的海岸線都足以讓它們襯得起“海洋國傢”這個名號,而獨有伊拉克,隻能望“洋”興嘆,徒嘆奈何瞭!

四、摩爾多瓦

相比以上三個國傢,摩爾多瓦的情況可謂是沒有最慘,隻有更慘!

摩爾多瓦曾經是前蘇聯最窮的加盟國,僅僅3萬多平方公裡的國土,彈丸小國,夾在烏克蘭與羅馬尼亞兩個大國之間。

1991年蘇聯解體時,各加盟國根據協定紛紛劃定地盤,搶占資源,本著能多占就不少要的原則,在劃定國境線時愣生生將一個臨海國傢搞成瞭內陸國。

看摩爾多瓦與烏克蘭的國境線就看得出,明明黑海近在咫尺(不足百米),偏偏被烏克蘭緊軋著海岸線各種圍堵,烏克蘭的“全方位照顧”將摩爾多瓦緊緊包裹在海岸線以內,生怕這個小弟國傢沾上一點水汽。

靠海卻不能自由地出海打漁,看來摩爾多瓦人民隻能坐在傢中聽聽海浪聲瞭。想想就覺得好憋屈!

五、斯洛文尼亞

作為另一個前南斯拉夫成員國,斯洛文尼亞在歷史上曾經是一個山地內陸國,但在南斯拉夫解體後,根據協定卻擁有瞭一段通向亞得裡亞海的海岸線,雖然也僅僅隻有46公裡,看著也挺可憐,但對於一個小國來說,還算是天無絕人之路瞭。

更值得安慰的是,這一段短短的海岸線,竟是克羅地亞覬覦已久的“黃金地帶”,為啥?

此地有東歐、中歐很多國傢進入地中海的最快捷通道——皮蘭灣和科佩爾港,極具地利與戰略優勢,海岸線占有欲極強的克羅地亞自然不會輕易放棄。

幾番明爭暗鬥,斯洛文尼亞還是占瞭上風,保住瞭這唯一的海洋“出氣口”,總算沒有被憋瘋在群山之中。

六、約旦

如果不是在狹長的亞喀巴灣擁有一個天然良港——亞喀巴港,約旦從地形地貌上而言,更像是一個類似阿富汗的典型內陸國。

亞喀巴港一帶的海岸線隻有28公裡,但比伊拉克那徒有的60公裡更有優勢,而且亞喀巴港及其所在的亞喀巴灣極具經濟與戰略價值,對於約旦這個產業貧瘠的國傢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可見有一個好港口對一個國傢是多麼重要啊!

與約旦情形相似的是,隔壁的以色列也在亞喀巴灣探出一角,海岸線更短。

但是要知道以色列的主要海岸線是在地中海,在亞喀巴灣能有一席之地,實屬不幸中的萬幸。

七、埃塞俄比亞

埃塞俄比亞的1200公裡海岸線被1993獨立的厄立特裡亞給帶走瞭,埃塞俄比亞有苦說不出,兄弟和我分傢,好東西都帶走瞭。

由於獨立分傢的原因,埃塞俄比亞一點海岸線都沒有獲得,就此埃塞俄比亞悲慘地淪為瞭一個內陸國。

其實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裡亞在很早之前就是2個獨立的個體,在厄立特裡亞人看來,當初他們是被迫才加入到埃塞俄比亞的,

當埃塞俄比亞沒能力統治他們的時候,他們理所應當的就可以把所有的厄立特裡亞土地帶走。

八、玻利維亞

玻利維亞才獨立的時候是有海岸線的,隻不過後來失去瞭。

早在1825年8月獨立之初,玻利維亞國父玻利瓦爾就提議在太平洋沿海地帶組建一支海軍艦隊。

1826年11月玻利維亞終於在科比哈建立瞭第一個港口一一拉馬爾港和第一支海軍艦隊,後來又相繼建立瞭托科皮利亞港、梅希良內斯港和塔爾塔爾港,海軍規模也不斷壯大。

玻利維亞的海軍艦隊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可以經商。這實際上也為腐敗提供瞭溫床,有瞭經濟利益的驅使,軍隊哪還有勇氣和血性為國而戰。

玻利維亞的海軍不僅有一般意義上的海軍艦隊,還有一支近80艘商船組成的商船隊,有瞭這些商船打底,玻利維亞成立瞭太平洋輪船航運公司,從事進出口活動。

在海軍艦隊的保護下,玻利維亞的經濟搞得很紅火,國力不斷增強。但1879年~1883年發生的硝石戰爭,打破瞭這美好的局面,玻利維亞失去瞭太平洋沿岸省的全部土地和400公裡長的海岸線,玻利維亞海軍退縮內陸水域,不復當年之盛。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