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退出中國中東歐17+1合作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歐洲版當地時間5月21日報道,立陶宛外長加佈裡埃烏斯蘭茨貝爾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當天宣佈,該國已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傢的跨區域合作機制“17+1”。他聲稱該機制在歐盟“制造瞭分裂”,還敦促歐盟其他國傢一同退出。

蘭茨貝爾吉斯在給Politico歐洲版等外媒的電子郵件中透露瞭這一決定。他宣稱,立陶宛已不再將自己視作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傢“17+1”合作機制的一員,也不再參與該倡議,立陶宛已經在事實上退出。

Politico歐洲版報道截圖

報道稱,蘭茨貝爾吉斯還敦促其他歐洲國傢一同退出“17+1”合作機制,攻擊該機制對歐盟構成瞭“分裂”因素。他聲稱,歐盟成員國應當放棄“分裂的‘17+1’模式”,轉而采用“更有效、更團結的‘27+1’模式”來一致應對中國。

“當歐盟所有成員國和歐盟機構共同行動時,歐盟才是最強大的。” 蘭茨貝爾吉斯稱,“27個成員國的團結是歐盟與外部夥伴關系成功的關鍵,與中國之間的關系也不例外。”

在今年早些時候,立陶宛方面就宣稱“17+1”經濟倡議並沒有給立方帶來期待的結果。

對此,我外交部發言人在3月4日回應表示:中國—中東歐國傢合作機制是中國同中東歐國傢共同倡導成立的跨區域合作機制,符合各方共謀發展的願望,並非僅由中方一傢主導。

發言人還指出,“17+1”成為中歐關系的有益補充,合作過程充分尊重各方意見,凡事大傢商量著辦,成果由各方共享,完全是互利共贏的。

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圖自立陶宛國傢廣播電視臺(LRT)

過去幾個月裡,立陶宛已多次炒作反華議題,試圖就涉臺、涉疆問題幹涉中國內政。據路透社報道,由祖基黨、自由運動黨和自由黨組成的立陶宛“新執政聯盟”,早在去年12月上臺前就開始鼓吹“挺臺”,揚言要支持中國臺灣地區的所謂“自由戰士”。

3月3日,立陶宛經濟與創新部又宣佈,該國有意加強與亞洲的經濟和“外交”聯系,並使其更加多樣化,其中一項計劃就是在今年年底於臺灣地區開設“企業辦事處”。

5月20日,立陶宛議會更是在近六成議員的支持下通過一項涉疆動議,污蔑中國在新疆實施所謂的“種族滅絕”,敦促聯合國調查子虛烏有的所謂“拘留營”,並要求歐盟委員會重新審查與中國的關系。

對於立陶宛試圖插手中國內政,炒作反華議題的行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5月21日表示,涉港、涉藏、涉疆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幹預,中方捍衛國傢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意志和決心堅定不移。我們堅決反對立陶宛有關方面粗暴幹涉中國內政,敦促立方立即糾正錯誤,避免損害中立關系大局。

立陶宛此次宣佈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傢“17+1”合作機制的舉動,也被Politico歐洲版、法新社等外媒視作是中國與歐盟關系惡化的“最新跡象”。

在立陶宛議會通過涉疆動議、污蔑中國的同一天(20日),歐洲議會也以高票贊成通過瞭“凍結”中歐投資協定的動議,要求歐洲議會暫停批準該協定,直到中國先解除3月對歐洲個別議員的反制裁措施。路透社指出,此舉雖不具備法律效力,但體現瞭歐洲議會的“官方立場”,即歐中關系“可能不會再保持正常”。

但歐洲議會譴責中方反制裁措施的行為,毫無疑問是在顛倒是非。3月22日,歐盟以所謂新疆人權問題這一謊言為借口,對中國四名官員和一個實體實施單邊制裁。中方因此才於同日做出反制,對歐方嚴重損害中方主權和利益、惡意傳播謊言和虛假信息的10名人員和4個實體實施制裁。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指出,中歐投資協定是一份平衡、互利共贏的協定,不是一方給予另一方的恩賜,是互利互惠的。盡早批準符合中歐雙方利益,雙方均應為此作出積極努力。

他強調,中方有發展中歐關系的誠意,也會堅定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制裁對抗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對話合作才是正道。希望歐方能夠從中深刻反思,立即停止幹涉中國內政,通過對話溝通增進雙方瞭解和理解,妥善管控分歧,推動中歐關系健康穩定發展。

來源|觀察者網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