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養條狗,也不願結婚”,現在的年輕人,到底怎麼瞭

很多時候,我以自己的婚姻為傲,我覺得娶瞭一個這麼漂亮的媳婦,有一個這麼愛我的女人,有一個這麼體貼的女人,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

結婚好像成為瞭我現階段以來,最為成功的一件事,沒錯,我認為找到一個愛我的和愛我的女人,是人生之中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可是在網上我卻發現瞭一種論調,說現在的年輕人,寧願養一條狗,也不願意結婚瞭。

對於這件事,我很納悶,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找一個愛自己與自己愛的人,共同走入婚姻,難道不是一件很開心並且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嗎?可是查閱瞭相關的材料之後,我才明白,現在的年輕人,真的很難。

之前在一個短視頻中看到白巖松的一些話,現在也引起瞭廣大網友的“公憤”。

他說:難道我們現在指望的是房價很低,然後一點壓力也沒有,隻要喜歡的姑娘,一追求就行。不會吧?正因為有一定的難度,然後你夠它的時候,痛苦與此有關,幸福也與此有關。

這些話讓廣大的網友對白巖松有瞭另一種“看法”,覺得之前的那個睿智的人,變得如此的“那樣”,就像一個嫌棄年輕人的父輩一樣,讓人無奈,讓人想反駁,讓人叛逆。

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有人說父輩選擇一個妻子是如此的輕易,弄一個“三間大瓦房”也是如此的容易,生活成本也不會那麼高,也不用付出過多的努力,就能掌控自己的未來人生。

現在呢?要買房,房價還這麼高;要買車,兜裡還這麼少的錢;要找一個相愛的女人,還那麼容易被騙。所以就有人說瞭,現在的年輕人真的太難瞭,難到不想結婚,就像養一條狗,幸福地度過殘生。

其實呢?根據當時的消費水平,以及父輩當時的生活狀態,經濟的積累,父輩結一次婚,也會耗很多很多年的積蓄,而且他們大多數會選擇自己扛。

之前的工作單位有一位很有善意的前輩,四十多歲的年紀,閑聊的時候,說起現在的年輕人是如此的幸福,結婚之後就有房、有車、有存款,不想他們的當時。

好奇之下我就問他們當時是什麼情景,他說當時定親之後,6100的彩禮讓傢裡幾乎見瞭底,但是還沒有婚房,而且結婚之後,兩人要有新房,所以他就借錢去蓋房,一傢人齊上陣,扛著欠款,終於將三間大瓦房整好瞭。

就這樣,新婚之後的前輩,就與妻子背上瞭幾千元的債。可能有些人不太明白,為什麼隻有幾千元的債,就那麼重視,隻是幾千元而已啊。然後他說,他當時的工資是兩百多。

這就很好理解瞭,因為當時的人們收入普遍不高,錢自然也很珍貴,幾千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瞭。

對比一下前一段時間我遠方表弟的婚姻,我感覺其實現在的年輕人,真的很幸福瞭。

表弟彩禮是十來萬,弟媳的嫁妝與表弟的彩禮一樣多,表弟的老傢準備瞭一套房子,在市裡也準備瞭一套房子。隻有表弟自己一個人嘛,傢裡給他想好瞭幾乎所有的“路”。但就是這樣,表弟依然對自己的婚姻不是太滿意,感覺累、難等等感覺。

哦,最後那位前輩說:兩人奮鬥瞭二十多年,又在市裡買瞭一套房。滿臉的幸福!

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兩人的“幸福感”,絕對不在一個量級。表弟結婚就有車有房,存款二十多萬,那位前輩奮鬥二十多年才買瞭第一套房。按理說我的表弟會更幸福,但是實際上卻不是如此。

很多年輕人“幸福感”低,不願意結婚,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見慣瞭“大場面”,產生瞭很多不切實際的錯覺。

現在的傢長都有瞭點錢,想要讓自己的孩子去見見世面,於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去瞭“新世界”,去瞭父輩旅遊才會去的城市,在那兒生活一段時間(上大學)之後,就會明白自己出生的地方,是多麼的落後。

而且很多年輕人還會產生一些不太實際的感覺,就是認為自己也是那兒的人。這讓我不禁想起瞭那個“逃離”的張雪峰,這樣的一個名人,還不能保證自己在北京順風順水,我們這些普通的年輕人,離張雪峰的距離,又是多少呢?

現實與感覺的巨大落差,內心的躊躇與現實的打擊,讓年輕人的信心越來越少,加上彩禮、房價等因素的沖擊,對於“結婚”的念頭,在年輕人群體中,被無限期延時,也是想象得到的事情。

除瞭這些客觀因素,我覺得還有現在的年輕人抗壓能力的問題。

先輩面對吃不上飯的壓力,也可以扛起自己的責任,現在的年輕人,在學校就走向極端的,也有不少。

之前有一個碩士生跳江的案例不知道大傢還記不記得,我覺得考到瞭這樣的學歷,不做出一點事,也對不起自己的努力啊。

說實話,現在的年輕人有壓力,而且還不小,但是我覺得不是壓力是否小的問題,而是他們面對的壓力,出現的時機問題,這些壓力出現的太突然。

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是無憂無慮,從來不覺得天塌下來有什麼不好,因為有父輩在上面盯著。但是從象牙塔出來之後,房子、票子、女子、車子這些壓力,都突然地出現在瞭眼前,猛然地被意識到。

這種突如其來的壓力,與年輕人的抗壓能力,根本不成正比,壓垮很多年輕人,也是可以想象得到瞭。

所以很多年輕人寧願養狗,也不願意結婚的主要原因,大概就是如此吧。

或許還有其他的原因,諸如世界變得更復雜,“愛”變得更廉價等等因素也在裡面,但是年輕人的能力與現實的差別,造成的落差,還有抗壓能力與壓力的不協調,才是真正的原因。

希望年輕人能明白自己的能力,能知道某些成功,需要一個傢族一代又一代的積累,不可能因為一個人的努力,而成功。

也希望各位傢長,能用正確的方式“愛”孩子,這樣一來,他們長大之後,也能稍微地增強一下自己的抗壓能力。

如此,才能甚好。

——END

年輕人已經很努力瞭,希望社會也能給他們一些正能量,而不是鄙夷與看不上,請鼓勵一下他們,他們真的很不容易。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