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又下降瞭,被加元反超,為什麼難突破?

自從我國開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之後,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地位已經有瞭很大的提高。然而,如今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似乎進入瞭一個瓶頸期,遲遲沒能實現突破,這是為什麼呢?

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下降

根據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近日發佈的報告顯示,4月份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為1.95%,相比3月份的2.49%下降0.54%,支付金額比3月份減少30.49%,排名也由世界第五降至第六。如果除去歐元區內的支付,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僅為1.21%,排名世界第七位。

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仍然排名前四,國際支付份額為別為39.77%、36.32%、6.00% 和3.45%,加元以2.21%的占比反超人民幣排到瞭第五位。如果除去歐元區內的支付,美元、歐元、英鎊、日元、加元、澳元分別以42.68%、36.83%、4.14%、3.89% 、2.84%和1.22%的占比排在前六位。

很顯然,不管有沒有包含歐元區的,人民幣的國際支付份額都比較低。在過去幾年裡,人民幣的國際支付份額一直在2%附近徘徊,今年3月份達到瞭2.49%,已經算是過去5年裡的最高水平瞭。

然而過去5年裡我國的經濟和貿易卻並沒有停止擴張,金融市場的規模也在擴大,可為什麼人民幣向外擴張就停滯不前瞭呢?

人民幣向外擴張停滯不前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肯定就是以美國為主的西方發達國傢並不希望看到人民幣強大起來。如今的國際貨幣支付體系是由歐美發達國傢一手構建起來的,其他國傢隻能算是陪跑者,所以最大的好處自然都讓歐美發達拿走瞭。這些拿到好處的國傢,自然不願看到人民幣強大起來分食它們的利益。

雖然目前我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商品貿易國,經濟實力及影響力已經變得很強大,但與歐美利益聯合體國傢比起來,仍然還有不小差距。因為美國加上歐盟,經濟規模就已經是我國的兩倍多瞭,再加上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一些經濟大國也是站在美歐一邊的。

所以利益綁在一塊的歐美發達國傢,仍然占據大部分的話語權,同時也會竭力阻攔人民幣對外擴張。

比如目前全球最大的國際支付結算系統——SWIFT系統,就是掌握在歐美手中的,隻要美國願意,甚至可把其他國傢排除在SWIFT系統之外。所以在SWIFT系統中,人民幣的份額很難實現突破。

其次,就是我國在人民幣對外擴張上並不急於求成。我國央行行長之前就表示,人民幣國際化要堅持以市場為主導,監管當局需要做的是減少人民幣跨境使用的限制,順其自然。可見,我國在人民幣的對外擴張上是比較佛性的,讓市場自己做出選擇,沒有要強行推進的打算。

其實我國真有心想要人民幣對外擴張,並不是沒有辦法,我國一年的對外商品貿易額超30萬億,還有全球規模排名第二的金融市場,隨便利用一下,都能讓人民幣實現快速對外擴張。另外,人民幣至今都還不是自由兌換貨幣,如果放開這一限制,人民幣想要對外擴張還不是很容易的事?

當然,雖說我國在人民幣對外擴張上比較佛性,但也不是什麼都沒做。比如我國就建立瞭自己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在用自己的系統進行人民幣跨境支付時,就不需要看別人的臉色瞭。

所以,雖然在SWIFT系統中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占比較低,也很難提升,但在這之外的人民幣跨境支付規模卻不小,而且增長迅速。2020年前三季度,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就已經超過20萬億元,同比大增44%,全年應該可超過25萬億元。如果把這些也算進來,人民幣的國際支付份額又怎會是連2%都不到?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