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疫情急瘋瞭中國病人:仿制藥,我們的藥企差在哪兒?

我們還有很多不起眼的事情,需要紮紮實實地去做。

正解局原創

這段時間,印度疫情失控。

對此,很多中國病人心裡也很著急,因為他們正等著印度的仿制藥續命。

下面是國內一個代購印度仿制藥的微商發的一條信息:

友情提醒,由於印度疫情越來越嚴重,各位有條件的話盡量囤點貨,後面情況實在很難說。

來自一個印度代購的微信內容截圖

因為疫情影響,航空和貨運部門已經開始限行,影響瞭印度的仿制藥供應。

這段時間,許多印度仿制藥不僅時常斷貨,存貨價格也急速飛漲。

比如,一盒用量一個月的肝癌藥“索拉非尼”,5月份的價格已經漲到瞭1350元,而在上月還是1100元,當地藥商給出的解釋就是“庫存有限”。

這不隻是中國病人要面臨的尷尬,更是中國仿制藥產業的尷尬。

根據統計數據,2020年,全球營收前十的仿制藥企業,印度占瞭5傢,中國沒有1傢入圍。

2020年全球營收前十的仿制藥企業

有人或許以為,仿制藥就像A貨服裝和包包一樣,是個徹頭徹尾的假藥、山寨藥。

這其實是個誤會,因為沒搞清楚仿制藥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事實上,從藥物研發的角度,普通藥品可大致分為專利藥、原研藥和仿制藥。

專利藥、原研藥、仿制藥的區別

一般而言,專利藥和原研藥都是指原創性的新藥,其研發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有一定的專利保護期。

隻要過瞭專利保護期,原則上任何藥企都可以提出仿制申請,那就是仿制藥。

所以,仿制藥並不是假藥,嚴格意義上稱為“非專利藥”,是和原研藥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劑型、給藥途徑和治療作用的,被法律認可的替代藥品。

正因為不需要巨額研發費用和臨床試驗,投入成本較低,仿制藥價格基本都低於原研藥,價格可能隻有原研藥的1/3甚至更低。

不過,仿制藥的生產並不容易,和原研藥一樣,必須做生物等效性試驗。

不經過嚴格的生物等效性試驗,很難確保仿制藥和原研藥是不是等效,質量是不是過關。

仿制藥和原研藥一樣要生物等效性試驗

因為,即便仿制藥和原研藥采用的是同一種化合物,但是由於藥物成分、生物制劑工藝等都有所差異,會影響最終療效。

好比去電影院看大片和在傢上網看片,看的內容是完全一樣,可觀影體驗卻大不相同。

拿輝瑞制藥的萬艾可來說,2014年國內一傢大藥企在其專利到期後進行瞭仿制,價格也遠低於進口藥,可許多消費者使用後,還是願意請人千裡迢迢去代購原版萬艾可。

由於仿制藥相比原研藥便宜許多,有人會以為做仿制藥並不賺錢,也隻有印度才肯做。

實際上,許多國傢和大藥企都在做仿制藥,而且利潤豐厚。

印度雖然是因為做仿制藥聞名於世,但是仿制藥起源於美國,最早靠仿制藥發傢的卻是以色列。

早在1984年,美國出臺瞭一項旨在簡化新藥申請的法案,順便也為瞭減輕病患負擔,縮短瞭藥品專利的保護期。

仿制藥最早的起源是美國

美國的幾大藥企率先聞風而動,專門設置瞭研發仿制藥的部門,為的就是從美國每年數千億美元的市場分杯羹。

畢竟是世界第一大藥品消費國,美國人那時更多的考慮,還是滿足自身需求,仿制藥基本都是投放本國市場。

可精明的以色列人嗅到商機,趕緊將美國眾多到期和即將到期的藥品專利搶先申請註冊,然後將大量仿制藥傾銷到美國,賺瞭個盆滿缽滿。

比如,以色列的梯瓦藥業就是靠仿制藥起傢,已是市值600億美元的世界五百強企業,是世界上最大的仿制藥企業。

現在,全世界每天大概有2億人在使用梯瓦藥業生產的藥物。

以色列梯瓦藥業目前是世界排名第一的仿制藥企

世界其他藥企也不傻,畢竟世界上還是有很多人吃不起昂貴的進口藥,仿制藥價格便宜,可架不住需求量龐大。

著名的仿制藥企山德士,其實正是大名鼎鼎的瑞士諾華旗下的一傢公司。

自己抄自己,既能保護原有專利,還能再賺一波錢,何樂而不為?

本來埋頭自產自銷的印度看見這波操作,頓時醒悟過來,搞仿制藥原來還能賺錢!

於是,印度先是在美國請律師,接著派研發團隊去美國學習,摸清所有研發和審核門道後,再從中國等市場購買原料,在本國投入生產,直接和世界接軌。

從事瞭20多年仿制藥的印度,在產業上越做越嫻熟,規模也越來越大,因此得瞭個“世界藥房”的稱號。

印度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大規模出口仿制藥

2018年隨著電影《我不是藥神》的上映,許多人這才意識到,印度居然是全世界最大的仿制藥供應商。

到2020年,全球仿制藥市場規模達到3860億美元,其中印度藥品出口總額為205億美元,占全球供應量的20%。

同時,印度也是美國以外唯一擁有最多符合US-FDA規定的制藥廠,境內擁有FDA認證的藥廠,共有119傢,2020年出口到美國市場的藥物總額就達到瞭67億美元。

FDA認證是國際食品、藥品出口最重要的證書

印度國內3000多傢制藥公司,是全球醫藥體系60個治療類別中60000個通用品牌的來源,能生產500多種不同的活性藥物。

今天,印度的仿制藥不僅自給自足,還出口到全世界200多個國傢和地區,滿足瞭北美31%、歐洲15.9%的藥品需求。

印度仿制藥出口額占比

與之相比,中國現有的18.9萬個藥品批文中,有95%屬於仿制藥,規模超過5000億,是目前所有中國藥企的主要營收。

但問題是,中國5000億元市場規模,卻培養不出一個全球TOP10的仿制藥企。

中國生產的藥品主要還是“自產自銷”,在WHO藥品預認證項目通過的品種,不足印度1/10,出口額與印度相差太遠。

不僅如此,許多癌癥和重癥患者急需的特效藥、靶向藥國內幾乎沒有生產。

即便有少數替代性的仿制藥,因為專利和生產工藝問題,價格十分昂貴。

像被稱為“血癌”的白血病,這是一種造血系統的惡性疾病,最好的治療方案就是藥物控制。

醫院通常建議的治療藥物是國內某醫藥公司出品的“萬珂”,能有效控制病情惡化。

但“萬珂”一個療程需要2支,費用26000元,病人起碼需要4個療程才能有效果,光藥費就要超過10萬。

再比如,以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易瑞沙為例,國內售價每盒5400多元,患者每個月至少需服用3盒,花費超過16000元。

癌癥患者購買的印度仿制藥價格對比 來源:騰訊新聞財看見

可以說,越是效果好的進口特效藥,價格就越貴,也更令普通傢庭難以承受。

相比之下,“萬珂”在印度有專門的仿制藥,名為“硼替佐米”,每個療程的藥費大約是人民幣1000多元。

而印度版易瑞沙的售價為每盒1800元,每月的療程費用隻是國內一盒的售價。

即便算上代購的機票、住宿和手續費等成本,國內和印度的仿制藥還是有著巨大的價格懸殊。

可想而知,天壤之別的價格差,實在不可能不讓患者和傢屬心動。

據說,在一些病友之間還有用藥的鄙視鏈:進口藥>印度仿制藥>中國仿制藥。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中國有那麼多看不起病也吃不起進口藥的病人,那我們為什麼做不大?哪怕做點仿制藥出口創匯也是好的。

客觀上說,這種想法過於理想化,而且過於片面。

上世紀70年代,號稱印度“鐵娘子”的英迪拉·甘地,以一句著名的“生死之間不能謀利”,大刀闊斧改革印度的專利法,推行瞭著名的“強仿制度”。

有瞭政府的支持,印度積極開始瞭本國的仿制藥事業,整個制藥工藝突飛猛進,技術水平媲美歐美等國。

像有名的印度仿制藥公司太陽制藥、Dr.Reddy’s等,均是那時期開始起步,目前已是美國藥品市場主要的供應商,也是印度最重要的仿制藥出口商。

經過30多年的發展,印度的仿制藥不僅為本國的窮困人口提供低廉的仿制藥,也形成瞭一條極其完善的仿制藥產業鏈。

印度仿制藥為本國窮困人口提供低廉的仿制藥選擇

為瞭方便沒法前來印度的顧客,印度各大藥房還開設瞭自己的網上藥店,不僅有英文版,還有專門的中文版,甚至還支持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印度最大的藥房MedicineCenter有專門的中文客服以及支付寶支付服務

這樣的事情也隻能發生在印度,在保護知識產權的背景下,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傢都不可能再有第二例。

但縱觀印度的仿制藥產業發展歷程,其中的確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比如從業者整體英語水平比我們好很多,對包括FDA在內的國際標準十分熟悉,特別是藥品制劑及人體生物等效試驗方面,更是積累瞭豐富的經驗。

印度良好的英語背景基礎,使得印度能較快熟悉FDA等國際標準體系

中國其實一直有藥業在做仿制藥出口的業務,但是相比印度積累的30多年經驗相比,我們實在有太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2013年,國內的華海藥業有批準備出口美國的仿制藥,經過層層工藝審查,到瞭最後的環節,居然還是被FDA打瞭回來。

原因說來讓人無語:是藥品說明書沒按國際通行標準,將長70厘米、寬50厘米的說明書折疊為4厘米大小的標準“豆腐塊”。

這倒不一定是美國人在使壞,其實還是說明我們對國際藥品市場諸多細節沒搞清楚。

最致命的問題是,國內企業生產的仿制藥質量,實在難以令人滿意。

前些年,鐘南山就曾毫不諱言道:“我們國傢雖然有這麼多藥,有幾萬個獲批的藥物,但基本沒有藥物能跟原研藥療效相同。”

據說,國內一些仿制藥很多是三仿、四仿,藥效尚不及原研藥的10%。

這樣看來,我們還有很多不起眼的事情,需要紮紮實實地去做。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