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方便面由外資控制,年銷六千億的白酒行業,為何外資不敢入?

文 | 華商韜略 吳蘇

“現在碳酸飲料、方便面、啤酒等行業基本都是外資控制的,在食品市場上,隻有白酒還是我們的!”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馬勇這句話,指的是中國白酒牢牢掌握在中國人手中,沒有被外資企業主導。

其實,2015年,國傢修訂瞭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外資進入名優白酒股權比例的限制被取消。換句話說,外資被允許入駐中國白酒企業。

然而,近些年,中國白酒卻鮮有外資敢涉足,更別說控股瞭。

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中國白酒瘋狂吸金的勢頭。據國傢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12月,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5836.39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4.61%,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585.4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3.35%。

白酒龍頭企業更是彪悍無比。

對比2015年,2020年末茅臺、五糧液、郎酒等9傢龍頭企業利潤合計的產業占比接近85%。其中,茅臺去年凈利潤達466.97億元,相當於每天凈賺1.3億元。

從商業模式看,白酒也處於“金字塔”頂端。2020年,在銷售毛利率方面,貴州茅臺高達91.41%,五糧液也超70%,連中端及以下白酒企業的毛利率平均值也達到53.74%。

要知道,在全世界備受追捧、中國求而不得的光刻機巨頭ASML 2020年的毛利率也隻有48.6%。

面對中國白酒的毛利率,光刻機之王都沒瞭“自信”。問題是,白酒這樣的“超級印鈔機”,又沒有政策限制,近些年外資為何沒有大舉入主?

這是因為,在中國白酒行業快速發展的前十年,外資也曾強勢進入,卻交瞭不少“學費”。

最典型的案例,當屬全球知名酒業集團帝亞吉歐收購水井坊。

2006年,帝亞吉歐通過受讓股份,間接控制水井坊16.64%股份,持股比例僅次於全興集團,成為水井坊第二大股東。此後數年加速進擊,一系列資本運作之後,到2013年7月,帝亞吉歐成為水井坊唯一股東。至此,水井坊由中資徹底變成外商獨資。

關鍵在於,到瞭外資手中,水井坊的行業競爭力並沒有多大提升,幾任總經理上任不到兩三年,就因業績等原因辭職走人。

2020年上半年,白酒市場一片大好,水井坊卻營收8.04億元,同比下降52.41%,近乎腰斬,凈利潤1.03億元,同比暴降69.64%。媒體追問:“外資控股的白酒‘貴族’賣不動瞭?”

不隻是水井坊,隸屬奢侈品巨頭法國路易威登集團的月明軒尼詩酒業,曾以近1億的價格控股劍南春旗下的文君酒廠,文君酒被包裝成高端奢侈品牌,卻得不到消費者的青睞,反被劍南春回購。

同樣,世界500強之一的泰國酒王TCC出資5500萬元收購玉林泉酒業,也未助其“騰飛”。

不難看出,外資入主白酒企業,沒有賺得盆滿缽滿,反而摔瞭跟頭。

究其原因,是外資難以“適應”中國沉淀數千年的白酒文化。正如有分析師指出,洋酒帶有國際文化背景,且具有很強的精品化,白酒則是“本地熟人社會的權力與民俗文化產物”,以大眾化、高端化為主。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大部分龍頭白酒企業因為背景特殊,外資想進場也沒有門票。如此一來,能拿下的實力偏弱,想拿下的又夠不著,不敢進場成瞭“常態”。

對於白酒企業來說,還是修煉“內功”更為重要。好的白酒不靠燒錢,所以外資慣常使用的“鈔能力”難以逆天。

以郎酒為例,砸下百億建設世界級白酒莊園,又將青花郎的戰略定位升級為“赤水河左岸 莊園醬酒”,用品牌、品質、品位的提升,打造獨一無二的專屬於自己的名酒基因。

歸根到底,中國白酒的淬煉、蛻變、升級,得靠我們自己。

參考資料:

1.馬勇:食品行業中隻有白酒不是外資控股,和訊網

2.外資入局,白酒業掀起跨國並購潮|名酒30年,華夏酒報

3.洋酒巨頭高管空降 能給“中國白酒外資第一股”帶來什麼,經濟觀察報

——END——

歡迎關註【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