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奧塞梯現狀:沒有商人沒有遊客,日子越過越艱難

“我想你也知道‘別斯蘭人質事件’,那場366人死亡(含31名恐怖分子)的慘劇,令北奧塞梯在過去十幾年裡成為‘禁區’,富人跑瞭,窮人也要投奔親友,沒有人願意留下來。”

俄羅斯向導蘭卡爾眼眶泛紅的說:“恐怖分子為瞭一己私利,給奧塞梯上百萬人帶來瞭難以磨滅的傷害,從那之後,這裡就再也沒有商人做生意,也沒有遊客敢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的日子越過越艱難。”

“別斯蘭事件”發生在2004年的北奧塞梯別斯蘭市第一中學,1200名正在舉行開學典禮的師生與傢長被車臣武裝分子劫持,最終釀成335名人質和31名劫匪死亡的慘劇。

我們的車停在別斯蘭一處毫不起眼的街道邊,向導蘭卡爾指著我身後的一棟紅磚建築說:那就是人質被困的大禮堂,原本現場一片狼藉,經過簡單清理原樣保存至今,北奧塞梯人通過這種方式來表明自身立場,同時譴責車臣恐怖分子。

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無從得知事件影響帶來的具體損失,更無法對北奧塞梯的走向做出預判,唯一能做的隻有深入奧塞梯實地走訪,看看人們現在的生活。

所以,向導與當地司機制定瞭一份路線表,從北奧塞梯首都弗拉季出發,經赤米鎮後在達拉爾峽谷往西拐去卡孜別克山口;越過俄羅斯與格魯吉亞國界線(當地人稱南北奧塞梯分界線)前往孤村莎尼山;再回頭經斯特潘茨明達找尋高加索山脈“離上帝最近”的冰封谷教堂,最後抵達奧塞梯最大高原湖阿爾瑪。

離開弗拉季會經過一座突兀的懸崖浮雕,一名將士騎乘駿馬宛如飛天般的壯觀,司機特地停車解說道:奧塞梯曾有過輝煌的歷史,傳說中阿蘭尼亞將士驍勇善戰,曾創下以區區千人硬抗蒙古大軍三天三夜的卓越戰功。

前往赤米鎮的路上,蘭卡爾說瞭一段令人沉思的話:桀驁尚武的性格,也令奧塞梯地區常年動亂,直至“別斯蘭事件”後人們才發現,沒有什麼比和平更珍貴。

赤米鎮位於印古什與北奧塞梯交界的捷列克河邊,是俄羅斯與格魯吉亞陸地交通運輸的補給站之一,2004年小鎮還有5200多個居民,但人質事件引發兩國關閉通道,這條路幾乎沒有車輛來往,失去收入的人們在短時間內全部撤離,直至2014年後才逐漸回遷,如今小鎮人口不足500人。

晚上住在蘇菲亞阿姨傢裡,司機偷偷告訴我,蘇菲亞阿姨的孫子就是人質事件的受害者之一,2005年,她的兒子為報殺子之仇加入俄軍,如今駐守在印古什與車臣邊境地區,而阿姨為瞭遠離傷心地才搬到赤米鎮生活。

為瞭迎接我們到來,阿姨特地做瞭一份最傳統的奧塞梯羊肉餡餅,當刀子劃開餡餅的時候,湯汁伴著一股濃鬱的羊肉香味撲面而來,令人不免驚嘆一聲:原來,奧塞梯人還這麼懂美食啊。

第二天早上天還沒亮就被向導拉著去達格夫村,也就是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死者之城”。按照考古學傢的判斷,14世紀歐洲鼠疫傳入高加索山脈,地處半山腰的達格夫村被定為奧塞梯唯一隔離區,由於缺乏醫療與藥品,被送來的數千名感染者無一生還。

18世紀占領奧塞梯的沙俄軍隊目睹遍地白骨,遂將骨骸收集一並葬在達格夫村後山處,一開始采用奧塞梯傳統的地窖式墳墓,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地人為瞭省時省力也把死者葬在這裡,堆疊一層石塊代表增加一具骸骨,逐漸形成如今的塔狀墳墓,據說總埋葬人數超過一萬。

赤米鎮繼續往前30公裡就是俄羅斯與格魯吉亞邊境,也就是南北奧塞梯的分界線達拉爾峽谷,頗為有趣的是,南奧名義上歸屬格魯吉亞,但實際卻並不歸格魯吉亞管轄(貨幣仍使用俄羅斯盧佈),目前處於尷尬的“掛名式自治期”,因為承認南奧獨立,所以俄羅斯與北奧都沒有設立檢查站,南奧也隻是象征性的設置障礙簡單盤查。

由於我們的車輛是北奧車牌,司機和向導都是當地人,我也拿著北奧特殊通行證,邊境人員簡單詢問幾句就放行瞭,臨走前還叮囑我們:進入南奧後不要說格魯吉亞,當地人不喜歡。(下一篇南奧塞梯)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