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在日本發現我國烈士墓,百年來沒人祭拜,墓碑上刻著2字

南宋時期是我國古代十分屈辱的一個年代,朝廷采取瞭重文輕武的政策,導致國傢國力衰微,周邊強敵早就對富裕的中原地區垂涎欲滴,面對羸弱的宋王朝他們相繼展開瞭入侵行動,整個民族陷入危機之中。危難關頭我國誕生瞭許多愛國英雄,正如文天祥在詩中寫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體現瞭英雄們一腔報國的熱血。

我國無論是經濟還是科技都進入飛速發展階段,軍事力量更是世界前列,可以說已經十分強大。不過僅在百年前我國還是一個弱小的國傢,由於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我國的發展極為滯後,清朝晚期許多西方國傢紛紛入侵我國掠奪財富,帶來打擊最大的當屬鄰居日本。中日戰爭中犧牲瞭無數英勇烈士,有留學生在日本發現瞭我國的烈士墓地,一百年來都沒有人前去祭拜,墓碑上僅僅刻著兩個字。

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淵源由來已久,較為可靠的記載需追溯到日本戰國晚期,彼時豐臣秀吉剛剛統一天下,對朝鮮及大明朝發動侵略,最後毫無疑問被擊潰,而後的數百年裡日本一直安安分,從不敢踏入中原大地。隨著時代發展,工業革命之後的歐洲進入新的紀元,他們的科技和經濟遠遠領先於世界其他區域,很多歐洲國傢都走上瞭殖民道路,四處掠奪財富。

進入十九世紀之後,日本國內矛盾開始顯現,西方的快速發展讓日本人十分眼紅,他們也希望自己變得強大,於是在明治天皇的帶領下日本開始瞭大刀闊斧的改革,整個國傢也逐漸強盛起來。然而日本是一個有著數百年幕府歷史的國傢,他們國內有著重重矛盾,天皇的改革之路遇到瞭大量阻礙,最後天皇決定用戰爭來轉移矛盾,於是日本人在亞洲的侵略戰爭開始瞭。

時值1876年,日本人將侵略的首要目標放在朝鮮,彼時朝鮮是清政府的附屬國,這一情況維持瞭數百年,而日本人這一動作自然也侵犯瞭清政府的權益。面對日本人的堅船利炮,落後的朝鮮根本無力抵抗,很快他們的城池便被攻破,在對方的威脅下朝鮮政府不得不宣告脫離清政府的統治,最後他們的主權落到瞭日本人手中。

在這次戰爭期間清政府也多次派兵和日本人展開激烈的戰鬥,雙方在海上你來我往,前期清政府一直保持著強勢。然而好景不長,明治天皇很快意識到情況的惡劣,他明白自己必須做出改變,於是將大部分國傢收入都用來發展日本海軍,甚至將自己的開支也拿出一部分犒勞士兵,有瞭大量的資金註入,整個日本海軍發展迅速,軍艦的數量甚至超過瞭北洋海軍。

一切準備就緒後日本人與清政府展開瞭決戰,著名的甲午戰爭打響,面對日本人先進的科技和數量眾多的艦隊,雖然北洋海軍奮力抵抗,最終仍然被擊敗。落敗後清政府隻得與對方簽訂馬關條約,讓我國損失巨額的財富。

甲午戰後所有人都在關註戰爭的走向以及條約的具體內容,關於戰爭中的細節甚少有人知道,其實整場戰爭有一件事情值得人們註意,清王朝有十名海兵被日本人抓住,對方利用各種刑罰希望從他們身上獲取有用的信息,但是這些海兵始終保持著沉默,甚至連自己的名字編號都沒透露給日本人,最後他們隻得犧牲。

這十名海兵犧牲後日本人對他們十分敬佩,認為這些人是真正的英雄,面對威脅也絕不低頭,並沒有將他們的屍體送回國內,反而在日本就地安葬,表示自己的尊敬。百年時間過去,一些遠赴日本留學的學生在野外發現瞭這些墓碑,上面竟然寫著俘虜兩個字,這讓他感到傷心。

經過一番查探之後才明白原來日本人也不知道這些海兵的名字,但是墓碑必須有記錄,隻得寫上俘虜,雖然略帶侮辱性質,不過也表示瞭自己的尊敬。抗日戰爭已經過去接近百年,我國不再懼怕任何對手,但是作為年輕一代應該永遠謹記那段屈辱的歷史,先輩用鮮血換來幸福生活,他們每一個都是英雄,而我們更應該努力,讓祖國變得更加強大。

參考資料:

《過零丁洋》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