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下潛伏17年後,300億隻蟬將侵襲美國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瞭在聲聲的叫著夏天……

暑假、西瓜、蟬鳴,童年最美好的回憶莫過於此,那時候的我們抓住瞭一隻蟬,仿佛抓住瞭整個夏天。

然而,如果你身邊的蟬不是一兩隻,而是幾萬隻,甚至幾十萬隻,那這個回憶就一點都不美好瞭。

美國東部地區的孩子們,便在經歷這樣的噩夢。

樹上

圍欄上

墻壁上

目之所及,都是黑壓壓的一片蟬,密集恐懼癥和昆蟲恐懼癥患者,簡直要原地升天。

日前,美國東部地區發佈蟬群預警,稱300億隻蟬即將破土而出,提醒民眾提早做好防禦措施。

這是什麼品種的蟬?為什麼會有如此恐怖的數量?又將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蟄伏十七年的周期蟬

與一般的蟬不同,這種蟬被稱為周期蟬,原產自北美洲,是當地特有物種。

其幼蟲會在樹根處的泥土裡蟄伏17年,吸食樹根汁液為生。

在汲取瞭足夠的營養,便會於同一年的春夏時分從地底集體鉆出,爬到樹幹上蛻皮羽化,接著是交配、產卵、死亡。

因為單個周期群的這些蟬,每十七年隻集體現身一次,所以它們被稱為“十七年蟬”。

當地還有一種蟄伏13年的蟬,被稱為“十三年蟬”。

目前,美國和加拿大的十七年蟬,共有20多個繁殖群體,也就是說,幾乎每年都有一個群體在某地冒出來。

科研人員為每個蟬群都定下瞭編號,今年爆發的群體被稱為“Brood X”,是最大的蟬群之一。

它們將席卷美國約15個州,時間超過1個月。其密度,可以達到恐怖的每畝地(約667平方米)幾十萬隻,場面已經不是壯觀能形容得瞭的。

好在,其數量雖然多到讓人頭皮發麻,但對人類來說基本無害。

專傢表示,十七年蟬出土幾周後就會消失,不會給農作物帶來較大傷害,建議大傢平常心對待。

最多就是過於密集的蟬,鳴叫的聲音讓人煩躁不堪。

為什麼周期是十七年?

關於十七年蟬生命周期的奧秘,科學傢們至今都沒有找到一個準確的答案,不過經過多年的研究後,推測出瞭以下兩種原因:

第一,為瞭躲避天敵。

在昆蟲界,蟬無疑是相當弱雞的一類存在,飛不快,不能隱身,沒有尖銳的爪牙,沒有堅硬的外殼,還喜歡瞎吉爾叫,自身又富含豐富的蛋白質。

因此,地上跑的如浣熊負鼠,天上飛的如杜鵑、啄木鳥,同為昆蟲的胡峰蜘蛛等等,都會捕食十七年蟬。

當然,還包括兩腳獸人類。

為瞭種族的延續,蟬們首先祭出的是“蟬海戰術”,通過同步群聚出現,觸發“捕食者飽和效應”。

簡單點說,就是數量太多,捕食者根本吃不過來,每個個體被捕食的概率極大降低。

但僅僅是這樣還不夠,因為天敵們要是吃得太飽,那繁殖的後代也會大幅增加,幾代下來,你再多的蟬也不夠吃的。

這時候就需要第二招瞭——蟄伏。

天敵們這次吃得爽瞭,生下瞭一堆後代,但這些後代們可沒有這麼多蟬供它們吃,於是數量逐漸減少。

因為十三和十七是質數,而很多動物的繁殖周期是以年為單位的,尤其是昆蟲,鳥類。

故而,蟬選擇一個比較大的質數作為繁殖周期,與對應天敵捕食者出現的生命周期重合的概率很低,能夠最大限度地避開天敵。

2012 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十七年蟬出現的時候,它們的幾種鳥類捕食者的種群數量,降到瞭周期性的低點。

第二,為瞭適應地球的冰期。

通過研究,科學傢們認為周期蟬大約起源於180萬年前。

一開始它們的生命周期並沒有這麼漫長,或許是地球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的“冰期”改變瞭它們。

蟬是一種在夏天出現的昆蟲,當天氣變得寒冷,它們便會凍死,躲避在土壤深處,則可以為它們提供一個天然的隔溫層。

而出土周期較長的蟬,能減少族群暴露在地面上的幾率,最大可能的避開瞭這些冰期。

看到這,不禁感嘆我國的“三伏蟬”實在是太幸福瞭。它們的發育周期為三,五,七年,年年皆有,夜夜高歌。

蟬的全身都是寶

小時候,蟬是我的快樂源泉之一。

每年夏天,我都會找個竹竿纏上蜘蛛絲,然後去粘知瞭,抓到後將它關在一個玻璃瓶中,看個大半天都不會膩。

長大後,蟬仍是我的快樂源泉之一。

用清水洗幹凈後,用淡鹽水泡半天左右以入味,之後控幹水分,放入熱油中爆炒,加點調料,翻炒至表面焦黃即可出鍋裝盤。

即便隻是想想,口水都快流出來瞭。

早在古代《禮記》中,便有食蟬的記載。當時蟬不僅是一般平民的食品,還成為君王貴族筵席上的佳饌。

其食法多樣,既可燴炙,也可煎炸。作為高蛋白食物,在食物匱乏的年代,它就是一種天然的營養品。

而除瞭吃,蟬蛻還是一種珍貴的中藥材。

它富含甲殼素、蛋白質、氨基酸、有機酸等,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咳嗽音啞、咽喉腫痛、風疹瘙癢、破傷風、小兒驚癇、夜哭不止等癥。

不客氣的說,蟬的一身都是寶,沒有一寸是多餘。

此前某寶有過統計,江蘇、山東、浙江三地,為全國最愛吃蟬的省份。

蟬一生經過卵、若蟲、成蟲3個階段

若蟲指的是知瞭猴,成蟲指的就是知瞭

如果不是疫情,可能不少人要奔赴美國大吃特吃瞭~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