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貸逾期人數增加,多年逾期為何銀行不起訴?主要三個原因

隨著當今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人將逛街購物,貨比三傢改成瞭網絡購物,合眼緣就“清空購物車”。在網購的同時,也會經常有誘導消費分期,誘導借貸的廣告出現。因此越來越多的人習慣瞭“透支消費”。

雖然消費者的欲望不能控制是主因,但年輕人自控能力總是差一些。不管是花唄借唄,還是京東白條,還是蘇寧易貸,甚至上網聊個微博都能看到借錢的廣告。而且總給人造成一種:借錢門檻低,利息超低,每個月還得非常少“的感覺。

於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就過上瞭超前消費的生活。如果還款能力足夠,支出收入可以好好規劃,借貸也不是什麼問題。問題就是借錢像是毒品一樣使人上癮,到瞭還款日無法還清債務的人比比皆是。為瞭不逾期,人們開始拆東墻補西墻,最後債務全面爆發,全面逾期。

不管是網絡借款機構還是發放信用卡的銀行,隻要借錢出去, 就必然想要回來。但奇怪的是,很多債務人逾期隻有幾個月就被起訴,有些人卻是逾期幾年都沒有被起訴,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有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點,逾期人數過大。

中國十四億人口,僅僅九零後的負債總額就達到22萬億。一個個起訴是不可能的,每個人都去調查取證,再起訴,即便是銀行也無法支撐這麼大的人力物力。因此對於銀行來說,能催收就催收,能轉讓債權就轉讓債權。起訴的作用,更多意義是用於震懾負債人。

第二點,起訴得不償失。

銀行既然作為成熟的金融體系,以盈利為目的,那麼凡事肯定要計算利益風險。起訴負債人,時間長又費錢。不管是上門催收來收集證據,還是安排律師出庭,都是需要人力和時間,更不要說還要支付訴訟費,財產保全費等等。如果負債人名下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銀行要不來錢,還要自己搭成本,真是得不償失。

第三點,有利可圖。

借貸過的人都知道,逾期一天,利息就會上漲一些。金融機構賺的就是利息錢。負債人幾乎都會在催收的壓迫下,有一些錢就還進去。到最後,還的錢可能已經超過瞭當初借貸的錢,但是賬單還是存在的。對於金融機構來說,利益就最大化瞭。

因此,金融機構並不需要起訴所有負債人來作為討債的手段。如果真的走到起訴這一步,也是經過風險評估等,目的還是為瞭震懾負債人,或負債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絕對不會無的放矢。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