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繼續爆買中國!大通脹信號,已經來臨?

一場世界經濟的大洗牌,正在劇烈發生。

1

全球爆買中國

你見過這樣的畫面嗎——

這是過去幾個月,發生在美國港口的真實場景。這些貨輪,有很多都來自中國。

今年前四個月,美國“狂買”瞭1.05萬億的中國商品,訂單激增後,中企火力全開將貨物送往美國市場,到瞭美國傢門口才發現,當地港口已經被“填滿”。

無數載著14000個集裝箱的亞洲船舶在海上擱淺,有一些集裝箱甚至停留瞭一周以上,有時甚至有多達40艘船等待卸貨。另一方面,美國港口、碼頭、鐵路貨場和倉庫的壓力前所未有,已經達到近40年來的一個高峰。

與我們一山之隔的印度遇到瞭同樣的情況,但和美國的需求復蘇不同,印度正在遭受新冠病毒的第二次突襲。

由於本土的大部分行業訂單無法及時生產,印度的訂單正逐漸流向那些能夠高效率滿足產能的國傢,而中國,無疑是最合適的那一個。

界面新聞報道顯示,印度的紡織、原料藥及疫苗三大產業的訂單正在大量轉向中國。這點已經反映在瞭中國的出口數據上:2021年前3個月,我國紡織原料及紡織制品出口總值已達3982.28億元人民幣,同比上漲瞭27.7%!

美國水泄不通的港口和印度暴增的需求,是中國制造源源不斷輸向全球的縮影。

這裡還有一張圖——

這是數個月前的上海洋山港,密密麻麻的集裝箱,正在等待發運。

那時候,不止是上海港,全國各大港口幾乎都是這樣的場景。集裝箱堆積如山,瘋狂漲價,海外客戶心急如焚。不止是海運,在浙江義烏,中歐班列曾連續45天“滿倉”。在外貿工廠,燈火通明連夜加班也無法滿足源源不斷的海外需求。

在過去的一年,從醫療器械到個人防護,從機電產品到電子設備……中國出口迎來瞭全方位的爆發。

不止是物資,中國的資產也同樣遭到瞭爆買。

在過去的大半年裡,黑石集團、零售巨頭Costco、星巴克、霍尼韋爾、豐田汽車、埃克森美孚、捷豹路虎、戴爾、BBA、宜傢等大型外資都在加碼中國資產。2020年,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8570傢,平均每天新設立100多傢。

除此之外,此前境外機構投資者已經連續25個月增持中國債券。綜合數據,2020年,境外機構投資者增持人民幣債券資金量已超過萬億元。

毫不誇張地說,整個2020年,全球資本都在盯著中國,一有機會就大舉買入。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近日發佈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已成為——

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第一大目的地。

在過去的一年,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達到2120億美元,遠遠超越瞭美國的1770億美元和印度的640億美元。

全球第一的背後,透露出一個趨勢——

全球正在看多中國。

2

中國逆襲背後

這是一個極具裡程碑意義的事件。

要知道,在這之前的幾十年裡,美國一直是全球資金直接投資的首選目的地。

2016年,美國吸引的外國投資達到4720億美元;而當時的中國這一數額僅為1340億美元。

四年後,中國吸引FDI達到1630億美元,居全球首位;而美國這一數額則降為1340億美元,與四年前相比,美國縮減瞭3380億美元。

這一升一降,藏著大國競爭的格局劇變。

上個月末,聯合國貿發會議的兩位經濟學傢發表瞭一篇文章,裡頭寫道——

過去25年間,中國從占全球貿易不到1%的“邊緣人”,迅速崛起為當仁不讓的“貿易巨人”。

其實,早在10年前,中國就已經是全球無可爭議的“出口冠軍”。中國的經濟發展,或許是近代史上最史無前例的故事之一。《華爾街日報》的分析更是有意思——

2020年的投資數字,凸顯出中國正在向長期由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中心地位邁進。

趨勢之下,過去的一年,中國也有著獨特的際遇。

當海外疫情洪水滔天,制造業幾近停擺,世界的目光投向瞭中國。2.3%的年增長率意味著,過去的一年,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疫情得到控制,經濟得以快速重啟,對國際資本來說,在過去的2020年,中國是最溫暖的避風港。

以債券為例,目前10年期中國國債的收益率為3.18%,相比之下,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僅為0.81%。FT曾稱,在某些投資領域,對於追求收益率的投資者來說,中國成瞭“唯一選擇”。

資本一向最為精明,哪裡能安全地賺錢,當然就湧向哪裡。

而更關鍵的,還在於中國擴大開放的堅定信心,以及由此釋放的一系列信號。

這些年來,中國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深化國際合作,為“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奔走呼告。

一切的目的,都是為瞭構築一個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

早在2019年9月10日,國傢外匯管理局通過官網宣佈:

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的額度限制。

這個舉動意義非凡,這意味著中國的金融市場大門從此向外資打開,中國希望繼續融入全球市場體系。

1978年,改革開放的大幕拉開。40多年來,中國加入瞭WTO、倡導瞭“一帶一路”、建設瞭自由貿易港,如今更是開放瞭金融市場。全世界都感受到中國發出的清晰信號——

中國對外開放的力度,隻會越來越大。

3

輸入性通脹?

回頭看整個2020年,中國經濟經受嚴峻考驗後,走出瞭一條先抑後揚的曲線。

正是這樣一條稀有且充滿希望的曲線,激發瞭外資的避險狂熱。過去的一年,大量外資湧入中國,股票、債券、企業……幾乎所有的資產,都受到境外資金的青睞。

中國市場已成為全球資產配置的避風港,給瞭全球資本充足的信心和安全感。

但與此同時,另一個問題也引起瞭人們的擔憂——通脹。

過去幾個月以來,一輪“萬物暴漲”的行情在全球蔓延。

大宗商品在漲價。銅漲瞭38%、鋁漲瞭37%、鋅合金漲瞭48%、鐵漲瞭30%、不銹鋼暴漲45%、塑料漲瞭35%……

樓市在漲價。2020年,全球89%國傢的房價都在上漲,這一比例達到2000年以來最高。

最誇張的土耳其,整個2020年,房價漲幅超過20%,位居全球第一,最大城市伊斯坦佈爾房價漲幅超過30%。

最猛的還屬比特幣。去年3月份,比特幣下探至3867美元,後來一路爬升,一度到達6萬美元。

糧食、沙子、衛生紙……甚至連可口可樂都說要漲價瞭。

這種“萬物暴漲”的魔幻現象背後,是各國央行為瞭走出疫情陰霾,展開的一場世紀大放水。

彭博社數據顯示,整個2020年,全球四大央行在量化寬松政策上就投入瞭超過5.6萬億美元。

一年的印鈔量,抵過去幾千年,你想想,這水得有多大!

很明顯,全球爆買中國,也有這場大放水的推動力。領到錢的老外,為瞭盡可能不讓手上的錢貶值,總要找地方投資出去。

而率先控制疫情恢復經濟的中國,就是最合適的標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躍居外國直接投資第一大目的地”的同時,也面臨著輸入性通脹的隱憂。

幸運的是,中國已經在著手打破這種通脹預期。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上遊原材料產品的漲價,並沒有完全傳導到消費和終端商品領域,所以我們不必太過擔憂。

再者,即使發生明顯的輸入性通脹,中國也有應對之策。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就曾列舉過三種政策工具——

一是從國內供給端入手,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對煤炭、鋼鐵、水泥等主要工業品產能控制作出靈活安排;

二是著眼需求端,在當前宏觀經濟整體修復良好的背景下,可以考慮適當控制基建投資進度,從而抑制短期價格上沖勢頭;

三是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從進口價格角度看,若人民幣匯率出現一定幅度升值,則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國內工業品價格的推升作用就會相應減弱。

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4

尾聲

早些年,在國際金融領域,有一個詞充滿瞭神秘感——

國際熱錢

這個詞的緣起,還得回到上世紀末那場席卷亞洲的金融危機。那時候,以索羅斯為首的美國金融巨頭在亞洲瘋狂收割,在接連打敗泰國、馬來西亞、緬甸、印尼之後,折戟回歸後的香港。

盡管如此,索羅斯依舊血洗亞洲,一眾國傢元氣大傷。時至今日,有些國傢聽到索羅斯的名字還心有餘悸。

從那以後,“國際熱錢撤離新興市場”“索羅斯割全世界韭菜”的說法就流傳在街頭巷尾。

換句話說,國際熱錢其實就是跨國逐利資本。它和投資有著本質區別,並不以參與長期經濟建設為目的。

熱錢的短期投機性質,會對當地經濟帶來虛假繁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泡沫。當熱錢逃離時,會極大影響當地市場穩定。

那麼,如今的這輪“中國投資熱”,會不會是“國際熱錢”呢?

其實,就算是,我們也不怕。

早在幾年前,央行和外管局就開始行動瞭。很早之前,我記得米筐投資專門梳理過,至少有以下這些舉措——

打擊“螞蟻搬傢”等換匯錢莊嚴堵重復購匯漏洞,檢測資金流向,嚴管企業資金,與多個國傢簽署資產信息交換協議……

就算它是國際熱錢,也很難跑出去!

這是一場新的戰役——

與整個中國,與你我這樣每一個普通人的財富,息息相關。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