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脹“加速”,為什麼國內物價卻漲得不多,甚至還在下跌?

自去年以來,全球通脹來襲,各國物價紛紛上漲。據國外權威數據,2021年3月,歐元區、美國的CPI較2020年同期增長瞭1.6%、2.6%,跟近2年左右的數據相比,這一數據算得上是最高的。更關鍵的是,美國地區的PPI也上漲瞭4.3%,成為自2013年以來的“新高”。這也預示著,美國的CPI還有進一步升高的可能。

從現在情況來看,國際三大礦山的鐵礦石價格一路上行。鐵礦石價格一舉創造瞭歷史新高,漲至193美元/噸。與此同時,國際油價也開始大漲,去年還是在30多美元/桶,到2021年5月,佈倫特原油期貨甚至已經接近70美元/桶。更關鍵的是,國際糧食也受到瞭疫情影響,以及部分地區受蝗災的影響,產量減少瞭20%。各國紛紛限制糧食的出口,國際糧食價格近期也發生瞭“9連漲”,有20多個國傢鬧糧荒。

雖然受到全球疫情的影響,國際大宗商品的運輸、生產能力大幅下滑,是導致全球通脹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還有美聯儲、歐洲央行通過濫發鈔票,準備向世界轉嫁經濟危機,也是進一步加深國際通脹的根本因素。自從疫情之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又開始放松,向市場註入瞭數萬億美元,以救濟國內民眾。由於短期內貨幣大量超發,不僅使美國國內的通脹率創歷史新高,就連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也開啟瞭一波上漲行情。

雖然,全球通貨膨脹全面來襲,但國內的通脹似乎並不明顯。根據國傢統計局數據,2021年一季度,我國的CPI較2021年第一季度持平,而且還處於歷史低位。如果按照月份來與去年比較,1-3月,CPI較去年同期數據分別上漲瞭-0.3%、-0.2%、0.4%。可以看出,今年1月份和2月份的CPI數據較去年還是下降的,3月份CPI數據也不如去年2月份疫情期間要高,可以看出,在全球大通脹的背景下,我國的物價走得比較平穩,還出現瞭穩中有降的情況。

我國現在的物價沒有受到國際通貨膨脹來襲的影響,這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第一,去年上半年國內發生瞭疫情,再加上受到豬肉價格的影響,去年上半年國內物價處於高位,下半年我國就很快的復工復產瞭,各路資金都進入到瞭生豬養殖市場,而經過一段時間的生豬養殖,大量生豬出欄,所以,豬肉價格今年出現瞭較大跌幅。而對於去年一季度的價格,現在豬肉及其它商品價格都回落或持平。所以,國內CPI價格整體走出平穩的趨勢。

第二,國際大宗商品雖然價格大漲,但對國內的物價影響並不大:一方面,我國在對許多商品的價格進行瞭“限價”措施,這使得國內很多商品的價格並沒有出現大幅上漲,比如,國內成品油價僅是小幅上漲,並沒有跟著國際油價那樣出現較大波動。

另一方面,我國主糧實現瞭大豐收,國際糧價上漲對國內影響就比較小瞭。2020年,我國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大約為6.69億噸,較2019年增長瞭0.9%。同時,我國庫存糧食也有很多,可以供14億人吃上二年半。所以,在國內糧食充足的情況下,國內物價上漲還是比較有限的。

第三,我國的CPI的組成部分主要是以食品類為主,並不能完全代表通貨膨脹,這主要是,我國CPI中沒有包括房價在內,連房租上漲的占比都很小。正是因為食品價格回落為CPI做出瞭貢獻。今年下半年也不排除,國內通貨膨脹的重新抬頭。當然,目前國內央行的貨幣政策處於中性,國內物價也應該是總體穩定。

受到疫情產量減少,美國貨幣超發的影響,以鐵礦石、石油、糧食等為代表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都在上漲,而相較於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國內CPI價格走勢就比較穩定,這主要是今年豬肉價格從高位回落,豬肉價格回落,拉低瞭CPI。與此同時,國際油價大漲,但國內成品油價受到“限價”機制的影響,並沒有太明顯漲幅。

更關鍵的是,我國糧食去年大豐收,而糧食作為百價之基,對國內物價起到瞭穩定作用。當然,國內的CPI並沒有把房價算進指數,所以,也並不能說CPI數據較低,就代表沒有通貨膨脹,隻是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在我國是不會出現的。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