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倒核廢水她”裝死”,提到中國倒支棱起來瞭…

► 文 觀察者網 陳聰

西方媒體在氣候和環保議題上對中國指手畫腳,早就讓人司空見慣瞭。沒想到,都2021年瞭,這些媒體還在玩“隻看總量,不談人均”的話術。

當地時間5月6日和7日,兩天時間裡,包括英國廣播公司(BBC)、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在內的多傢西方媒體相繼援引數據大肆渲染,稱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19年超過瞭所有發達國傢之和。

緊隨其後,瑞典“環保少女”通貝裡第一時間發推附和:中國要做出改變。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截圖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截圖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截圖

資料圖:浙江富陽的生態公園

這幾傢媒體援引的數據出自經濟研究公司榮鼎咨詢(Rhodium Group)。提供瞭具體的信源後,各傢媒體便對數據進行選擇性的披露及片面式的解讀,最終“不約而同”地得出瞭同一個聳人聽聞的結論,並放到標題中博人眼球:

“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19年超過瞭所有發達國傢之和。”

其中,CNN就在其報道中宣稱,“雖然中國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不到發達國傢在1990年水平的1/4,但是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已經增長瞭兩倍多”,並強調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份額是有所上升的,目前的份額已經是第一。

CNN承認,中國的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遠遠低於”發達國傢。但是在這裡,CNN又援引研究人員的話語找補到,“畢竟中國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

一會看總量,一會談人均,見勢不妙,又強調中國的人口規模……是我們熟悉的CNN,沒錯瞭。

所謂“中國提供數據不可信”的話術也被CNN暗戳戳地運用。像是“如果有完整的2020年數據,中國的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將超過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平均水平”這一句,預設的前提就是,有數據不完整的情況存在,那麼為什麼會不完整呢?懂的人自然都懂。

需要說明的是,報道本身就存在著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一方面,CNN試圖制造中國環境污染愈發嚴重、對全球變暖“貢獻”良多的假象;但另一方面,客觀事實是,“1750年以來,經合組織成員國的溫室氣體累計排放量是中國的四倍”,因而CNN不得不違心地表示,“中國要趕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CNN采訪到維也納的氣候學傢萊因哈德·斯圖勒(Reinhard Steurer)更是直接打臉。

他表示,“我們(西方)消費的很多東西都是在中國生產的,其溫室氣體排放量也被計算到瞭中國的身上。如果考慮到那些基於消耗的排放,我們的數據就沒有那麼好看瞭。我們不能輕易地責怪中國是地球上最糟糕的溫室氣體排放國。”

BBC和CNBC的報道也大同小異,不過這兩傢媒體還延伸談到,中國領導人過去多次針對氣候議題發表的講話,尤其是做出的承諾,百般暗示中國要達到目標很困難。

又讓人感到納悶的是,在日本向海洋直接核污水上做瞭“復讀機”的瑞典“環保少女”通貝裡,她在個人推特上對這件事情發表瞭評論,而且是質疑是否仍然應當將中國視為發展中國傢,並對中國進行道德綁架,“除非中國徹底改變路線,否則我們無法解決氣候危機。”

評論區裡,一些西方網民也很“硬氣”,表示世界各國都不應該依賴中國生產的商品。

還有西方網民稱,不能再把中國視為發展中國傢瞭,這是具有“欺騙性”的。

當然我們也可以看到,除瞭中國網民,也有其他的西方網民在駁斥通貝裡,而且這些駁斥都是有圖有真相的,甚至有些論據就是西方媒體、西方機構過去稱贊中國為環保事業做出的努力。

例如,美國國傢航空航天局(NASA)2019年公佈的衛星數據顯示,地球比20年前更綠瞭,其中相當一部分原因歸結於中國積極植樹造林。《科學美國人》雜志和《金融時報》也都有報道介紹,中國在太陽能領域領先,在風力發電行業也處於領先地位。

一位西方網民的留言尤其令人感動:“你確定要讓他們(中國)改變路線嗎?現在看起來他們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想必大傢都還記得,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做出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中含有氚等放射性物質的核污水排放入海的決定,通貝裡當時僅僅是在個人推特上轉發瞭半島電視臺關於此事的報道,並表示“日本稱其將把超過100萬噸受到污染的福島核電站廢水水排回到海洋中去”。

這一舉動並沒有任何的表態,僅僅是將新聞事實進行復述,因而也被輿論吐槽。

不到一個月,西方媒體“突然”對中國發難,暗指中國在改善環境上的“治理不力”,通貝裡卻主動配合,毫無疑問,暴露瞭她無非就是揮舞著“政治正確”的大棒,想要剝奪發展中國傢的權益。

多年前,丁仲禮院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人,是不是人?這是一個根本的問題,為什麼同樣的一個中國人就應該少排,你這個是以國傢為單位算的,還是以人為單位算的……我對公平的理解,我是把排放權視為發展權,視為基本人權。所以我就是說人與人之間應該有個大致相等的排放空間。”

這段受訪內容,現在聽來依然是振聾發聵。

來源|觀察者網

“”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