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億豪賭落下帷幕,李嘉誠在英國損失慘重?事件迎來“反轉”

文校長

當代年輕人現狀,如果你是211或是985院校畢業,在許多一線城市中月薪10000+已經是常態。現在北京的月平均工資已經達到11000元,這讓許多依然奮鬥在一線隻拿3000塊工資的“打工人”很是不甘心。我們經常會看到朋友圈曬學歷、曬工資的現象,但這並不代表遍地都是有錢人,而是因為工資低或學歷低的人根本不願意曬自己的生活。

但事實情況並非大傢所想,就以北京平均工資11000元為例,看似很高,但大傢不要忘記,在北京年薪百萬的大有人在,平均工資其實是被這些人拉高的。這些商界精英賺錢的能力普通人幾乎很難想象得到,有些人一輩子都賺不來他們一年的薪資。

就拿曾經的華人首富李嘉誠為例,現在的李嘉誠早已不在位於首富席位,難道我們就能說他不賺錢瞭?並非如此,他的賺錢能力、企業能力還是和以往一樣甚至更強,隻不過是後來者居上出現瞭更厲害的人。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李嘉誠傢族總資產高達2400億,而在前幾年,李嘉誠曾連續數月平均凈賺16億。如果將這16億平均分攤到香港居民個人,平均工資又會增加多少呢?顯然我們不能一概而論。

其實李嘉誠早已退出中國內陸的房地產市場,而他從大陸所賺到的錢也幾乎全部投資到瞭英國,但這項投資的卻遲遲看不到回報。也正是因為這項投資,李嘉誠被許多人嘲諷戰略投資眼光已經大不如前,不時有人發出“李嘉誠已經老瞭”的感慨。

據悉,李嘉誠在我國的資產大約有1.2萬億,而早在15年房產“紅利期”之前,李嘉誠就有瞭退出大陸房地產市場的計劃。不僅如此,其在香港的部分財產也紛紛轉移至英國,用以購買公共配套設施。就目前李嘉誠留在國內的資產而言已經不足千億。

以前幾乎半個香港的人都在為李嘉誠打工,他效仿在香港的投資模式,在英國幾乎涉及各行各業,從商品零售到服務通訊再到鐵路交通,不僅如此,李嘉誠還掌握著英國1/3的天然氣市場份額、50%的電信市場。所以,用“半個英國的人都在為李嘉誠打工”這句話並不為過。

不過“英國脫歐”這件事是大傢萬萬沒想到,結果顯而易見,李嘉誠這一次損失慘重。去年又因為疫情原因,李嘉誠在英國多半的服務產業紛紛倒閉。許多人認為這次李嘉誠肯定知難而退退出英國市場。

對於英國而言退出歐盟利大於弊,最為明顯的就是擺脫瞭高額的入會費,而當下對英國所造成的損失其實並不大,日後慢慢彌補肯定能夠恢復元氣。

但對於李嘉誠而言就不一樣瞭,他的損失可是實實在在的,在英國的投資與財富正在漸漸縮小。不僅如此,英國媒體稱未來的公共產業將逐漸收編為國有,這對於李嘉誠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本來就剛剛投資沒賺幾個錢,現在反而要被英國政府收入麾下。

但李嘉誠終歸是李嘉誠。

進入2021之後事情迎來反轉,憑借英國經濟底蘊英鎊很快得到恢復,而李嘉誠也再次出手,豪擲300億購買一塊地皮打算建設租賃式公寓,該地段位於泰晤士河之上,由於地段又是較強,該地塊的公寓未建先火已經備受當地居民關註,而遠在郊區租房的年輕人也都在翹首企盼李嘉誠所建造的租賃公寓。

由於去年疫情緣故,英國房地產行業進入“寒冬”,居民也紛紛跑至人員不算密集的郊區居住。隨著進來的好轉,許多居民想再重新回到城市居住,而李嘉誠所建造的公寓正中下懷,深受英國人民的喜愛,租房熱情異常高漲。

隨著英國房地產行業的不斷回暖,房價也在不斷升溫,辦公寫字樓、商品住宅等建設數量不斷上升。以倫敦為例,僅第一季度房價較去年已經上漲0.4%。而之前英國所提及的要收購公共產業一事也是一拖再拖,如今已經沒瞭音信。所以就目前情況而言,李嘉誠在英國市場仍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仍是賺錢的。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