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反制裁後,歐盟正式對中歐投資協定下手,宣佈中止協議簽署

近來,中歐關系變得越發微妙。歐盟一方面想要與美國在對華價值觀上達成統一,合力對華施壓。另一方面,歐盟又對中國存在嚴重的利益依賴。據歐盟統計局給出的數據顯示,即便是去年全球被疫情困擾這個大背景下,歐盟對華出口已經實現瞭2.2%的正增長,出口總額達到2025億歐元,而雙邊貿易更是達到5860億歐元。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是歐盟在去年唯一的一個雙方貿易額均實現正增長的國傢,而且也一躍成為歐盟在全球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經濟上的紐帶,令中歐關系合則兩利,分則兩害。

然而,隨著拜登的上臺,以及對歐洲傳統盟友的拉攏,令中歐關系急轉直下。在歐盟幹涉中國內政,對華頒佈制裁後,中國自然也要以反制裁警告一部分國傢。可令人失望的是,歐盟最終決定對中歐投資協定下手,宣佈暫時中止協議在歐盟議會通過。這一結果,顯然不是中歐雙方想要看到的,然而卻是美國最樂見其成的結果。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5月5日報道稱,身為歐盟貿易專員的瓦爾迪斯•多姆佈羅夫斯基斯在周二接受法新社采訪時,明確表示歐盟在面對中國制裁後,將暫時中止在投資協定上的努力。不過就在這位拉脫維亞籍貿易專員剛剛發聲後,歐盟新聞秘書就立刻站出來澄清瞭消息。

這位歐盟新聞秘書再次強調,中歐投資協定提交歐盟議會審核、批準首先是要經過法律性研究和翻譯工作,才能確定是否可以得到批準。當然,這個過程中,不能脫離中歐關系更廣泛的發展。最後又提到,中國對歐盟的反制裁是不能被接受和令人感到遺憾的,而該協定能否通過的前景取決於未來雙方關系的發展。

這一番言論,歐盟到底想表達什麼呢?很顯然,歐盟想要強調自己的正確性,不是以政治考慮作為前提才決定暫停中歐投資協定,而是在充分考慮的前提下,受到中歐關系影響才“理性”決定暫停該協定的努力。毫無疑問,這番“自我澄清”更像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辯解。

不過,這番辯解的背後也透露出一個信息,那就是對於中歐投資協定審核、批準這件事,歐盟內部存在極大的分歧和爭論。不然的話,恐怕該協定早就被歐盟議會給否決掉瞭。要知道歐盟議會內部,可是有不少“親美派”。而該協定之所以隻是被“暫時擱置”,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不少歐洲傳統國傢更理性、也更重視這份協定背後的合作。

坦白地講,這份協定對於中歐而言可謂是至關重要的。我國為何一定要表現得強硬,寧願擔負著協定被否決的風險,也要對歐盟實施反制裁,讓歐盟意識到中國的利益同樣不容侵犯,中國的立場同樣需要被歐盟尊重?原因就一個,如果我國不夠強硬,歐盟隻會得寸進尺。而且這份協定同樣面臨被歐盟議會阻攔的可能,因為美國對歐盟的滲透可謂是無孔不入,這也是德法等“歐洲傳統”國傢希望加強與中國合作的原因,因為他們需要借助中國的力量,抵禦美國影響力的滲透。

就在上月25日,美國時政媒體“政客新聞網”歐洲版面上刊登出瞭一份有關歐盟內部的高層報告。根據報告內容顯示,歐盟內部正在呼籲對華應該采取更強硬的措施,來應對中國帶來的新挑戰。同時,報告內容中還將中國視作歐盟需要面對的“戰略競爭者”以及“系統性對手”。這些內容,說明瞭歐盟並沒有學會如何尊重、平等地看待中國的崛起,同時也沒有做好承認和接納的準備。

所以,如果中國表現出妥協、退讓的一面,隻會讓歐盟自我良好的感覺更加膨脹,對華態度更加張揚、強勢。與其最後到瞭退無可退的地步,不如最先就以同樣強硬的姿態,讓歐盟學會清醒地看待中國的發展,而不是活在歐洲人固有的優越感當中。因此,歐盟既然不懂得尊重他國,制裁我國,我國自然也要回敬回去。

如此一來,下一次歐盟決定對華出手時,就會更慎重瞭,而不是草率行事。至於中歐投資協定,中國會盡力,但這是對雙方都有利的事情。如果歐盟認不清這一點,還將投資協定視作對中國的“施舍”,那麼不合作也罷。希望歐盟能夠成為清醒的歐盟,而不是美國的“附庸”。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