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教授:世界上瞧不起美國的是朝鮮,瞧不起中國的隻有韓國

645年,唐太宗東征高句麗,車駕至定州,親自慰問生病的士兵,士兵百姓十分感動,有很多人不預征名,自願以私裝從軍,都說“不求縣官勛賞,惟願效死遼東。”

在現代紙醉金迷的社會風氣裡,人們常常在觥籌交錯之間,沉淪於靡靡笙歌,迷失瞭自己。在這樣的社會裡,如果沒有一定的定力與心態,就很難在這紛繁世間中堅守住心底的那一抹澄明。所以定力和心態是人們不可缺少的心理要求,將這兩者相互貫通,就會達到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上層境界。這也是一個人想要合理的生存,而必須要有的眼界和勇氣,同樣的對於一個國傢也是相同的道理。

但是在這樣一個組成復雜的社會來說,並不是每個國傢都有這樣的眼界,甚至有一些國傢還喜歡反其道而行之。就比如韓國,他們總喜歡把一些不屬於他們的東西說成是他們的,這種異乎尋常的盲目自信,顯然是他們沒有這種境界的體現。甚至有一位韓國教授說“世界上瞧不起美國的是朝鮮,瞧不起中國的隻有韓國。”

當人們說起韓國,最先想起來的並不是他們的軍事政治等方面的內容,而是他們的一些韓流文化。在這樣一個把娛樂產業作為經濟支柱的國傢,他們對外出口的反而就是一些韓流文化,比如他們的韓式造型,就很受年輕人的喜愛,愛豆團體組合也是從他們開始流行起來。可能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他們對於自己的定位不清楚,甚至是充滿瞭自信。但是其實在早先的韓國,他們並不是這樣盲目自信的,反而還有一些自卑的心理。

朝鮮半島在古代的時候,一直都和中原王朝有著密切的聯系,他們大部分的政權都是由中原王朝來定。甚至到明清之後,已經完全成為瞭中原的附屬國。所以朝鮮半島一開始所用的文字都是漢字,出使朝鮮半島的使臣也會受到當地最高的待遇。因為甲午戰爭清朝戰敗,朝鮮半島才歸為日本所管轄的殖民地。日本投降之後,朝鮮半島南北劃分成為瞭兩個國傢,其中一個國傢就是大韓民國。

但是彼時的韓國勢力也是非常的脆弱,因為一直都處於國傢關系的劣勢一方,所以他們是非常不自信的。對於韓國的軍隊,從朝鮮戰爭中就能看出來,他們不僅實力不強,而且還非常的沒有勇氣。所以一直被其他國傢的軍隊所鄙視,整個國傢的人均產值都處於劣勢。直到後來,資本主義國傢將資本轉向第三世界,韓國得到瞭美國的大力扶持,他們的經濟才得到瞭超前的發展。也就是從那時候,韓國才開始漸漸的自信起來。

但是這樣的自信是資本主義國傢扶持的結果,卻讓韓國人誤以為是自己的功勞,所以他們便開始逐漸膨脹起來。就像那些暴發戶式心理一樣,有瞭錢之後就想通過一些文化裝飾來掩蓋自己的銅臭氣。所以韓國的史學界也是如此,他們認為世界上的那些發明,都是韓國人發明的,應該屬於韓國。

就拿中國來說,中國的端午節就被韓國人認為是自己的,他們把端午節改成瞭“端午祭”,開始對外宣傳。他們的古裝服飾都是學習中原文化而來的,可他們卻大肆宣揚漢服是他們的,這種盲目的自信真的讓人非常的鄙夷。從自卑到自信,再到狂妄自大,韓國人無疑是把這樣的心理變化完美地演繹瞭出來。

韓國人對於中國的認知,還處於上個世紀的印象裡。他們隻記住瞭那個貧瘠的年代,卻沒有意識到那隻是上一代人的生活。而且在同樣的時間段裡,韓國也並沒有比中國富裕多少,大傢都一樣過著柴米油鹽緊缺的日子。隻不過他們在恰好的時間內,趕到瞭機遇,才實現瞭質的飛躍。

韓國首爾大學的教授,到中國進行過一個長期的訪問。在訪問期間,這位教授來到瞭中國的一線城市,看到瞭快速發展下的中國,有著先進的科技,便利的生活方式。而韓國的居民生活水平,也就剛好是中國沿海地區省份的平均水平。所以當這位教授說出“世界上瞧不起美國的隻有朝鮮,瞧不起中國的隻有韓國”這句話時,他想表達的並不是對於中國的詆毀,而是希望那些盲目的韓國人能夠認清現實,不要處於自己所編織的狹小世界裡。

這樣短淺的目光,對他們國傢的發展肯定有一定的影響。而且在韓國那樣的財閥社會,社會階級化明顯,國傢的命運受到很大的影響。 如果韓國人還不能及時地改變自己的心態,那麼後果將會無法估量。

參考資料:

《新唐書》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