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位天才罪犯,在銀行門外放個假金庫,僅一晚就騙得數千萬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這是古人對於天才的理解,他們覺得天才是指天、地、人,三才兼備的人才叫做天才。而現代定義中的天才則簡單許多,隻要是非常聰明的人,人們都覺得他是個天才。

在這個天才輩出的時代,總是有一些天才不用智慧為人們謀福祉,而是用智慧為自己謀福利。日本一位天才罪犯,在銀行門外放個假金庫,僅一晚上就騙得數千萬。人們常常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而這位日本犯罪天才,似乎不是很懂得這句話。這個事件被日本民眾稱之為“夜間金庫”事件,發生於上個世紀70年代。那個年代的日本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也在快速富裕起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化,日本人們手上的錢也逐漸多瞭起來。日本人們將錢放在傢裡面,覺得不安全,於是就想到存進銀行裡面去,70年代的銀行可謂是門庭若市,銀行的工作人員一天到晚忙個不停,還不能夠將事情全部幹完。隻不過人工終究有休息的時候,那個時候還沒有自動存取款的機器,人工又不能夠二十四小時一直在線服務,故而很多晚上來存錢的人們,往往找不到工作人員,這就為犯罪天才的犯罪提供瞭溫床。

日元

70年代,日本人們存錢有兩個辦法。第一個是在銀行上班的時間,找到銀行的工作人員,將錢交給他們,讓他們存進賬戶裡面去,這種是最為保險的存儲方法,但是非常浪費時間;第二個則是在銀行下班的時間裡,將自己要存的錢拿專用的鑰匙把金庫打開,把錢存進去,第二天銀行工作人員自然會打開金庫,來檢查存錢的情況。這種方法雖然較為方便,但是存儲不夠安全保險。

這個辦法乍一聽非常不可思議,存在的弊端其實很多。但是那個時候的白天,銀行工作人員上班的時候,許多想要存錢的上班族也在上班,這就導致瞭存錢的諸多不便,所以選擇夜間存進金庫的人們有很多。犯罪分子專門針對金庫,想到瞭一個詐騙巨額財產的方法,並且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實現瞭自己的想法。

1973年三月份的一個平平無奇的深夜,大阪的一傢銀行下班瞭,但是陸陸續續有群眾過來存錢,他們按照往常的習慣走向金庫,卻發現金庫的門口貼著一個條子,上面寫道:金庫的鎖出現瞭問題,暫時不能夠進入,如果有存錢的需要,可以將錢存入放在門口的金庫。許多人看到這個留言條,感嘆銀行的細心,二話不說就將錢存進瞭門口的金庫裡面,全然不知道自己已經上瞭當。一晚上下來,往假金庫裡存錢的人達到瞭一個峰值,假金庫裡面的錢財更是多達兩千多萬。由於大阪的人口眾多,假金庫的容量竟然被裝滿瞭,裝滿之後便有群眾聯系到警察,說明自己無法存錢的情況。而警察來到銀行之後,也沒有發現什麼異常,甚至打電話給銀行的負責人,要求他們處理這件事,在負責人來到銀行之後,假金庫的騙局才被拆穿。

騙子設下這個騙局,其實是利用瞭人們的信賴心理,他們覺得銀行不會騙他們,於是遵守銀行的條子,殊不知這個條子正是騙子的騙局。雖然及時發現瞭這個騙局,讓群眾的損失降低到瞭最低,但是警方在後續追查的時候,依然沒有找到騙子得到蹤跡,隻能夠提醒日本人們,小心警惕在銀行的假金庫騙局。

也許是日本警方宣傳得不夠到位,在兩千多萬的事件發生過後,又發生瞭一起相同的案件。同樣的作案手法,犯罪者利用銀行的名義,讓存款者把存款放在門口的假金庫上,這次的涉案金額高達400萬元,雖然損失也被日本警方降到瞭最低,但還是足以證明日本人們的刻板心理,以及對於騙局的防備不夠深刻。而這兩起作案手法如此相似,讓日本警方懷疑是同一個人所為,但是受到當時科技水平的限制,日本警方沒能夠抓獲這兩起案件的真兇,令人感到非常地遺憾。

結語:日本的這兩起案件告訴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有防備之心,如果這件事情與平時的不一樣瞭,一定要多留一個心眼,讓自己的防備之心更高一些,這樣才能夠保證自己不被騙子給騙到,影響自己的生活。

參考資料:

《易經》

《增廣賢文》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