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如果你開始對親情感到厭惡,說明你早已墜入“陷阱”中

每天科普心理學知識

心理學傢弗洛伊德說過:“沒有所謂的玩笑,所謂的玩笑都有認真的成分。”有時候當人們和自己的傢人相處時,會感覺到自己的傢人不可理喻,雙方明明很平靜的在談論一件事情,突然有一方情緒變得激動起來,兩個人就會發生爭吵,這時人們就會拒絕和傢人溝通,心理學:如果你開始對親情感到厭惡,說明你早已掉入“陷阱”之中。

按理說傢人是這個世界上和自己最親近的人,但是總有一些時候會感覺,和傢人待在一起很煩躁,人們會厭惡和傢人待在一起,隨之而來的就是內心產生抵觸,隨著人們不斷的長大,人們就想脫離傢人的掌控,人們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被傢人有太多的幹預。

在以前的大社會環境當中,人是一個群居生物,追溯到更久遠的年代,人們會形成一個部落,在這個部落裡面有著合理的分工,男人負責外出打獵,女人負責做一些基本的事情,大傢都是生活在一起,男人打獵得到的食物會進行平均的分佈。

如果那一天運氣不好,男人沒有打到任何的獵物,那大傢就要一起挨餓,這個時候的利益是集體化,人們是綁定在一起生活,那隨著文明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也在不斷的進化當中,從而演變成個體生活,會從大集體變成小集體,人們會組建自己的傢庭。

而每個小集體都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那人和人之間就會形成差異,每個人都有瞭自己的生活習慣,對於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看法,人們隻願意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有時候人又不能那麼的隨心所欲,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在規則之內。

當人和人之間的觀點發生沖突時,人們總希望別人聽從自己的觀點,每個人都想讓自己成為領導者,自己做出的決策能夠得到別人的誇贊,但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立的思想,這就意味著人和人之間一定會產生不同的意見,矛盾自然就會隨之產生。

這種矛盾在一個傢庭裡面特別的明顯,當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是刀子嘴豆腐心,孩子也知道父母永遠不會拋棄自己,那兩個人發生矛盾時,就會產生激烈的爭吵,誰都不願意退讓一步,孩子覺得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但父母卻覺得孩子不應該這麼做。

兩方必定有一方要先認錯,不然就會陷入冷戰的地步,父母有著更豐富的生活經驗,他們往往能做出最準確的判斷,但是孩子總是覺得自己是一個大人,父母不應該過多的幹預他們的生活,他們想早一點獨立出來,他們會不斷的通過行動爭取自己生活的主導權。

當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雙方會經過朝夕相處,彼此之間就會形成一定的親密感,在親人面前我們可以說著很隨便的話,我們知道不管說出多麼難聽的話,親人都會原諒我們,我們也正是仗著親人這種原諒才得寸進尺。

就像我們在和父母爭吵時,我們知道父母是愛著我們的,就算我們做出一些傷害父母的事情,過一段時間我們和父母就會和好,我們總是把壞脾氣留給父母,在外人面前我們裝著好好先生,和他們說話柔聲細語,可在父母面前態度就會很惡劣。

每個父母都會擔心自己的孩子,他們想要參與到孩子的生活當中,但是孩子不給父母這個機會,父母隻能做一些行動引起孩子的註意,父母會經常打電話給孩子,關心孩子的生活狀態,父母想要知道孩子在外面有沒有吃過,但大多數的情況孩子是不會和父母說實話。

就算孩子在工作中遇到麻煩,他們是不會把這些事情告訴父母,說瞭隻能增添父母的擔憂,對於事情的改變沒有任何幫助,他們會把這些事情告訴自己的朋友,讓朋友分擔自己的煩惱,在朋友面前他們可以盡情的傾訴,做回最真實的自己。

那大多數的父母都望子成龍,隻會給孩子造成無形的壓力,有些孩子的父母期待太高,給孩子報很多的補習班,不給孩子留一點的空隙時間,這隻會起到相反的作用,父母應該和孩子成為朋友的關系,有什麼事情可以商量著來,而不是用絕對命令的語氣和孩子說話。

假如兩個人之間沒有任何的距離,孩子會覺得這會很壓抑,從而產生逃離的心理想法,這也是為什麼孩子會不服從父母的管教,總是和父母發生爭吵,但其實靜下心來想,父母做的一切都是為瞭孩子好。

作者 | 霍妮編輯 | 我們參考資料: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各位看官好,我是霍妮,假如看我的文章讓您覺得臉上有光,說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點贊和建議,我都會看,求關註!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