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超美國7成,國民消費仍“差距大”?問題出在“2筆錢”上

文:顧夏

一直以來,我們都喜歡用“GDP”數據來衡量一個國傢或者是地區的富裕情況,或者是居民生活質量的指標。

雖說,隻用這一數據來看居民幸福感還是有些片面瞭,但是這一數據往往和當地物價、人均工資水平等眾多因素有關,所以這一數據依舊還是會被廣泛拿來進行參考。

在改革開放之後,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加,經濟總量連連登上新臺階,並且在2010年的時候超過瞭日本連年穩居“世界第二”。

這時候,我國人均收入水平也開始有所增長。數據顯示,在2020年中,我國經濟總量突破100萬億大關,而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連續2年超過瞭1萬美元。

2020年中,全球成為瞭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一個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傢。我國雖說是發展中國傢,但是經濟實力和工業實力並不弱於發達國傢,如今,我國GDP一直在迅速增長,也正慢慢和世界第一經濟體美國拉近差距。

數據顯示,在2020年中,美國GDP總量為20.955萬億美元(按照當前匯率,約136萬億人民幣),我國的GDP總量已經超過瞭美國的70%。

近日,經濟學傢劉元春發表瞭自己的看法,2020年我國人均GDP超1萬美元,這是一個標志性的門檻,這意味著中國14億人口人均GDP終於和世界平均水平一樣瞭。未來5年,將是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邁入高收入國傢行列的關鍵。

不過,按照目前公佈的2021年的高收入國傢門檻,我國的人均GDP依舊還有著2000美元的差距,雖說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在2025年我國依舊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是想要穩定的話,至少這一數據還要比門檻告上20%左右……

其實,不知大傢發現沒有,雖說我國的GDP總量正在漸漸追上美國,但是我們依舊會覺得自己的消費能力和美國人的差距較大。其實,從數據中就能看出來瞭。

據悉,在2020年中,美國的人均GDP超6萬美元,比我國高瞭6倍多。我國的經濟總量不斷提升,已經占瞭美國經濟總量的70%,為何人均GDP仍差瞭美國6倍多呢?

說起來,這也和國人的收入來源過於單一有關。

對國人來說,在我們的收入構成中,有工資、利息、租金和利潤等等。在我國,土地歸屬國傢和集體,除瞭資本傢和企業傢能獲得額外收入外,普通人的主要收入還是來自工資,來源單一。

而歐美國傢居民的收入除瞭工資之外,在土地租金、資本利息等方面的租金要比我國多。另外,歐美國傢土地是私有的,資本市場也較為成熟,所以居民們在投資理財上的參與度都要比國人高,收入來源也更多。

其次,就是國人的在國民收入的再次分配中,真正到手的相對較少。

很簡單的例子,我國的社會福利要比歐美國傢低一點,而銀行信貸也更偏向於企業而不是個人,加之我國的勞務費用等都比歐美國傢低。種種影響下,其實歐美國傢居民在國民收入的再分配中,比我國居民拿的要多。

再說瞭,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國人的消費能力低於美國人,其實也是因為國人手裡的錢都沒有用到“實處”,不是投資或者是投資,而是將錢放在房地產等生活成本上……

雖說我國居民生活和美國等國傢的居民生活依舊有較大差距,但是我國十幾億人口、美國僅幾億人口,光是看數據來比較還是很難比的。

再說瞭,各個國傢的發展不一樣,隻用這些數據來看兩國居民的生活質量,也不是很準確的。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