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們的人均收入達到1萬元人民幣,能達到美國人的生活水平嗎?

談到美國人的收入問題,網絡上大致有兩類。一類是美國非農就業人口的周收入,2019年和2020年基本是在940到980美元之間波動。到瞭2021年由於補貼加大,非農就業人口的周收入突破1000美元。

咱們國傢公佈的就業人口收入往往是按照行業劃分,不同行業差異較大;也有按國有單位、集體單位、私營單位、個體就業人員來劃分。總之,由於是不同口徑的統計、核算,難以直接對比。

另外一類劃分方式是:按全體居民或居民傢庭(包括就業者,非就業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這就給我們這些自媒體人采用兩國官方公開的數據,對比各自收入大小、差距等創造瞭有利的條件。

中美兩國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按照美國勞工部公開的數據,2019年美國居民傢庭的“income before taxes(稅前收入)”為82852美元。剔除各項稅費,真正拿到手的凈收入為71487美元——平均每個月的傢庭可支配收入為5957.25美元。

亞裔美國人的傢庭收入最高,之後是白人居民傢庭,拉丁裔美國人傢庭,非洲裔美國人傢庭——所有美國居民傢庭人口平均為“2.5人”,即美國全體居民的人均“月可支配收入為2383美元”。

南生查詢到,今年一季度,我國全體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9730元人民幣。換算到月度,約為3243.3元人民幣——按當前實時匯率換算約為500美元(2019年的數值應該比這個還低一些,我們姑且就用這個吧)。

僅從匯率角度來看,我國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約為美國居民人均的21%,差距非常之大。當然瞭,這種算法有較為明顯的缺陷。比如,僅對比收入,不看物價,得不出有些數值。此外,匯率也不能真實地體現人民幣與美元的實際購買力。

按購買力,中美兩國居民收入呢?

看物價,這是很麻煩的問題。因為,我們選擇不同的商品,就會得出完全不一樣的答案。比如,我們對比漢堡包、大米、電視機、醫療、理發、住宿、酒店、學費、上網費、酒吧等其中任何一個商品,答案會完全不一樣。

這將會陷入到“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困境中,將吵得不亦樂乎!南生認為不妨直接采用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佈的按“一籃子商品”核算的購買平平價GDP數值。作為全球頂級機構,其數據權威性還是不容質疑的。

IMF在今年4月份發佈報告顯示,按購買力計算我國2020年GDP為24.14萬億美元。換言之,2020我國101.6萬億元人民幣的GDP,按年度平均匯率折算是略微超過14.7萬億美元,按購買力是24.14萬億美元。即在購買力體系下,約4.2元人民幣等於1美元。

美國人均2383美元的月收入,就大約是10008.6元人民幣,即約為1萬元——依然是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多。但同時也告訴我們:我國的那些居民傢庭,人均月收入達到1萬元人民幣,那實際生活水平應該已經看齊美國居民瞭。對此,您如何看待呢?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