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萬猶太人建立以色列,3000萬庫爾德人為何無傢可歸

669萬:3000萬,這不是簡單的數字對比,而是兩個民族生存環境的比較。如今,669萬猶太人生活在以色列,過著富足安逸的生活。在同一地區的3000萬庫爾德人,卻已有近400年無傢可歸,飽受歧視。兩者待遇差別如此之大,不得不感嘆庫爾德人生存之艱難。

庫爾德人今昔

根據辭源分析,“庫爾德”可能和波斯語“戈爾德”有關,意為“勇士”。庫爾德人是中東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庫爾德人操庫爾德語,屬歐亞語系波斯族,沒有統一文字,主要從事農業和畜牧業。

上圖_ 中東地區

按中東地區人口數量計算,庫爾德人僅次於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波斯人。是當地第四大主體民族。全球庫爾德總人口有3000多萬人,其中土耳其1800萬、伊朗700萬、伊拉克400萬、敘利亞100萬,西亞和歐洲部分國傢也有少量分佈。

在歷史上,庫爾德人遭到希臘人、波斯人、亞美尼亞人、羅馬人、阿拉伯人、蒙古人和突厥人的蹂躪和統治,從未建立過獨立國傢。12世紀中葉,塞爾柱帝國末代君主桑賈爾設立瞭“庫爾德斯坦省”,該省以巴哈爾要塞為中心,面積約40萬平方公裡。

上圖_ 塞爾柱帝國 (11-13世紀初)版圖

殖民遺害 有傢難回

和庫爾德人類似,猶太人在歷史上也飽嘗顛沛流離之苦。19世紀末,猶太復國主義逐漸萌芽。20世紀初,在歐洲的猶太人紛紛移民巴勒斯坦。移民人數從1882年的2.4萬增至1922年9.8萬。二戰後,躲過納粹屠刀的猶太人在聯合國和英、美等國的支持下,實現瞭建立國傢的願望。

相較以色列的移民建國,庫爾德人的境遇和奧斯曼帝國息息相關。16世紀初,奧斯曼帝國征服庫爾德斯坦。1639年,帝國和波斯撒菲王朝簽訂《席林堡條約》,條約規定庫爾德斯坦分為大小兩塊,奧斯曼帝國占大頭,波斯拿小頭。

上圖_ 1879年的奧斯曼帝國

一戰結束後,英、法、俄等國傢對戰敗國奧斯曼帝國實施瞭瓜分。庫爾德斯坦也不例外,英國控制的伊拉克占據瞭約7萬平方公裡,法國操縱的敘利亞分得約2萬平方公裡,雙方約定分界線,奠定瞭中東現代國傢的版圖。

盡管庫爾德斯坦遭到肢解,庫爾德人建立統一國傢的呼聲不減。分居土耳其、伊朗、伊拉克的庫爾德人建立政府機構和武裝力量,和所在國分庭抗禮。土耳其、伊朗、伊拉克經常利用對方庫爾德人作為牽制對方的手段,然而利用總是有限度的,三國對庫爾德人鎮壓甚於利用,總能針對打擊庫爾德達成一致,其中尤以土耳其力度最大。各國不願改變現狀,無疑增加瞭庫爾德人建國的難度。

上圖_ 猶太人

覬覦油氣 大國攪局

猶太人建國和庫爾德人夢碎之間,差的是大國的支持。1896年,赫爾茨在《猶太國》一書中提出,猶太復國的首要條件是大國的政治支持。從1897年猶太復國組織成立到1948年以色列成立,猶太人跨越冷戰陰雲,分別獲得瞭美、蘇、英、法等的支持。分居美國和巴勒斯坦的猶太人結成同盟。每當美國政府出現政策遊移時,美國猶太人必定想盡辦法,傾力相助,引導政策朝親猶太方向發展。

如果說世界各國對猶太人建國是出於同情,那麼保持庫爾德人“一族居四國”的現狀則是出於利益。庫爾德斯坦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以伊拉克為例,庫爾德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4,石油儲量占全國的2/3,石油產量更占全國的九成,經濟利益顯而易見。

上圖_ 中東石油分佈圖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在利用庫爾德人充當“帶路黨”同時,始終提防他們謀求獨立。行動中,庫爾德人的行動受到嚴格限制,他們禁止進入石油重鎮摩蘇爾和基爾庫克。在美國眼中,保障能源供應遠比庫爾德建國重要得多。

事實上,庫爾德人在爭取民族權力的道路上,始終無法擺脫西方大國操控的噩運。西方大國對庫爾德人陰晴不定,態度轉變以危及自身利益為標準。伊拉克戰爭時,當地庫爾德武裝和美軍並肩作戰,沉重打擊瞭薩達姆軍隊。“911”事件後,美國為瞭在中東地區營造反恐形勢的有利局面,果斷拋棄瞭庫爾德工人黨,宣佈其為恐怖組織,采取制裁和打擊措施。

身為北約成員國,土耳其對庫爾德人保持強硬態度,西方國傢不得不和盟友站在同一戰壕。土耳其不承認境內存在庫爾德人,稱他們為“山地土耳其人”。伊拉克戰爭爆發後,聯軍70%的空運物資以及1/3的燃料需經土耳其轉運。考慮到土耳其的立場,歐美國傢隻是希望改善庫爾德人的人權狀況,並不支持建立獨立的庫爾德斯坦國傢。在大國的左右下,庫爾德人不過是地緣政治博弈中的棋子,根本無法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

上圖_ 羅馬戰士

內部不和 矛盾重重

公元前64年,羅馬帝國入侵巴勒斯坦,先後三次鎮壓猶太人的反抗運動,受害者超過100萬人。隨後的2000多年裡,猶太人始終將自己定位成“流亡人”,他們一日三次的祈禱詞中說:“吹響自由的偉大號角,高舉召集我們流亡者的大旗,我們要從各地聚集在我們的國土上。”堅定的復國理想,是猶太人建國的不竭動力。

庫爾德斯坦多為山地,環境閉塞,生產落後,經濟不振,不少地方仍然存在著以原始部落為單位的經濟形態。庫爾德語方言土語眾多,生活在兩伊的庫爾德人使用阿拉伯字母,土耳其和敘利亞的庫爾德人又使用拉丁字母。復雜的語言文字,不僅使庫爾德人的文盲率高達90%,還造成彼此聯系困難,溝通不暢,給實施建國的統一行動帶來瞭較大阻礙。

上圖_ 庫爾德人分佈

庫爾德人絕大多數信奉宗教,形成瞭以伊斯蘭教遜尼派、伊斯蘭什葉派和基督教等三股勢力,宗教間的不和諧,加深瞭庫而德人的隔閡和誤解。庫爾德各股政治勢力中,“獨立派”和“自治派”互不相讓,沒有達成一致的政治主張。

缺少認同感的庫爾德武裝之間,時常用武裝沖突解決爭議。2001年,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工人黨和庫爾德民主黨發生交火,造成40餘人死亡。缺少一名鐵腕領袖,也是庫爾德人難以彌合分歧的重要因素。相較猶太人的團結,內部的分裂拖累瞭庫爾德人夢想國傢的步伐。

猶太人用半個世紀的時間,建立瞭屬於自己的國傢。庫爾德人寄人籬下,變成“沒有祖國的民族”。他們的訴求既是殖民時代的產物,又是大國博弈的結果。這一難題和其他矛盾交織一起,成為中東地區剪不斷理還亂的現實困境。

作者:計白當黑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曹 興 《“沒有祖國的民族”——多重國際舞臺中的庫爾德人》

【2】劉向陽 康紅梅 《淺析庫爾德問題難解的原因》

【3】李 榮 唐志超 《困擾中東地區的庫爾德問題》

【4】李紹先 《庫爾德問題來龍去脈》

【5】鄧曉川 《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國際背景及對現代以色列國的影響》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