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污水洶湧而來,美國人為何不害怕?

在福島核電站爆炸事故發生十周年之際,日本決定將超過120萬噸核污水排入大海,此舉引發周邊國傢強烈譴責。然而有意思的是西方國傢對此事大多閉口不言,美國甚至表示支持和感謝!

轉動地球儀,你不難發現西方國傢大多位於歐洲,太平洋上發生的事情與他們關系不大,似乎可以高高掛起;美國本土距離福島7450公裡,夏威夷更近些,但也有6250公裡之遙。太平洋很寬闊,美國離事發地比亞洲其他國傢遠多瞭,福島的核泄漏應該不會有影響吧?

美國離日本很遠

但是且慢!如果你學過高中地理,就會發現太平洋並不是一潭死水。受地球運動科裡奧利力以及海水溫度梯度的影響,北太平洋上層海水形成瞭一個巨大的順時針環流。在洋流驅動下,日本東邊的海水會跨越7000公裡流到美國西邊,福島那些核污水也會隨之流到美國!

美國其實是最早的受害者之一

普通美國民眾可以不知道有太平洋環流,科學傢不可能不知道。早在福島核災難發生的時候起,就有人意識到瞭核泄漏可能會對海洋造成影響,並且一直緊盯著事件的進展情況。

核污染物的擴散跟蹤

2011年3月,就在福島核泄漏發生後沒多久,日本東部海洋的“黑潮”(Kuroshio)就將銫-137等放射性核素帶到洋流之中;2014年初,人們在美國西海岸撈到瞭體內含有銫的藍鰭金槍魚。海洋中原本就有銫,為什麼科學傢確定污染物來自福島呢?因為他們在海水中同時找到瞭銫-134,它的半衰期隻有2年,不可能長期存在於自然界中。

福島核污水中部分放射性核素

在這裡我們要搞清楚“半衰期”的概念,比如說氚的半衰期是12年,並不是說12年之後氚全消失瞭,也不是說兩個氚原子過12年後剩下一個。它是指在一個大的系統中,在12年中有50%的氚會衰變成氦-3,再過12年氚的總數量剩25%,再12年後剩12.5%,以此類推。科學傢通過核素濃度的變化反推它產生的時間,同時也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福島核電站排放出來的污染物中,有相當多的核素會在自然界中存留上百年!

美歐日一直是海洋核污染的大戶

我們為什麼要小心核輻射?

我們生活的地球,包括宇宙中所有物質都有輻射,其中有些放射性物質能給生物體造成嚴重傷害。許多人經常把電離輻射與電磁輻射搞混,其實你無須擔心電磁波;核輻射是電離輻射,你不能接觸它,比如福島核廢水裡的鍶-90、碳-14等等。

放射性核素在衰變時有機會釋放三種物質:α粒子(氦的原子核)、β粒子(高速電子)和γ射線,這些東西攜帶強大的電離能,一旦被吃到肚子裡,它就有機會破壞細胞裡的遺傳物質,導致基因突變。

電離輻射有可能破壞DNA

既然放射性物質這麼厲害,會引起基因突變和細胞癌變,並且科學傢明知道日本放射性核廢水會隨著洋流到達美國,甚至擴散到整個太平洋,為什麼他們刻意淡化影響,說這不是問題呢?讓我們從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科學研究所發佈的報告裡尋找答案。

這傢研究機構是“世界領先的獨立非營利性”海洋學研究機構,它的資金來自於公眾和“機構的資助”。從2011年起,它所屬的海洋與環境輻射中心就一直跟蹤太平洋的輻射變化情況。

伍茲霍爾海洋科學研究所每年采樣位置

通過大量的海水采樣以及對海洋生物體內放射性物質的分析,這個研究機構得出結論:福島核污水會很快被太平洋稀釋,它所造成的影響遠不及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甚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在海上搞核試驗殘留至今的核物質都比福島高出50倍。

美國核試驗殘留至今的核污染比福島高50倍

值得註意的是,美國機構一直強調日本福島釋放的核污染物在海洋中的相對濃度,絕口不提日本向海洋中排放有害核物質的絕對數量,以及這些有害物質在海洋中存在的時間。與此同時,日本則強調自己排放核污水裡的氚,堅決不說那裡邊還有多少其它放射性核素。

無論海水裡放射性銫、鍶、氚或碳-14的濃度是多少,在福島核事故之後,它們的總量是增加的,並且始終在海水和海洋生物的體內循環,讓這些物質減少的唯一條件是時間。魚吃瞭含有放射性物質的食物,它們會在體內蓄積,直到魚排泄或死去,那些有害的東西回到海裡等待下一輪循環。

放射性污染在海洋的循環

鑒於某些“科學機構”刻意淡化核廢水的影響,加之西方媒體長時期選擇性忽視,於是在西方、特別是美國公眾看來,日本排放核污水並不是一件多麼大不瞭的事情。

核污染對魚造成的傷害是肉眼可見的嗎?魚的壽命大多短暫,它們即使染上某種輻射病,我們也很難觀察到後果。同時也應該註意到,輻射造成的傷害與其劑量並非有嚴格對應關系,核素的衰變是一種概率,其中多少有“運氣”的成分,張三吃兩斤魚沒事,李四隻吃瞭一隻螃蟹卻中招瞭。

兩年後,吃魚要小心

你無法判斷一條魚是不是遭到輻射污染,要想不受其害,唯一的選擇是到時候不吃相關海域的任何海產品。隨著時間的推移,污染范圍擴大,我們能吃的海鮮會越來越少。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