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俄羅斯會成為西方世界的全民公敵?

俄羅斯,一個令西方國傢欲罷不能的存在。

作為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傢,俄羅斯也是世界上最尷尬的存在。

因為地跨亞歐兩大洲的區位特點,俄羅斯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不東不西的存在,國徽上的雙頭鷹雖然同時看向東方和西方,卻也讓東方西方都對俄羅斯“避之不及”。

比如在西方國傢尤其是西歐國傢看來,曾經被蒙古統治250多年的俄羅斯早已成瞭披著白皮的韃靼人。西方更是有“撥開一個俄國人的皮,就會看到皮下蒙古人的血脈”的諺語,認為俄羅斯人的血統早已不純正,在血統論盛行的歐洲,這種不屑之情溢於言表。

但在東方國傢看來,俄羅斯又太像一個西方國傢,比如俄羅斯有著完全不同於東方人的白種人特征,而且信仰東正教。

更重要的是,盡管烏拉爾山以西的部分隻占俄羅斯國土總面積的1/4,但俄羅斯卻從來都以歐洲國傢自居。

所以,俄羅斯從來都是一個相當矛盾的國傢。

但就像長得醜不是被針對的理由一樣,俄羅斯的矛盾,和俄羅斯被西方國傢針對沒有必然關系。

那麼,俄羅斯是如何成為西方國傢的眾矢之的的?靜夜史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教派沖突——東正教和其他基督教的勢不兩立

歐洲千百年來鬥爭不斷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宗教矛盾。

在俄羅斯民族形成並崛起前的1054年,羅馬公教(天主教)與希臘正教(東正教)正式分裂。作為基督教第一次大分裂,俄羅斯也迎來瞭“曲線救國”的時機。

事實上在蒙古大規模西征之前,俄羅斯人所屬的東斯拉夫人就和日耳曼人及凱爾特人並稱為歐洲三大蠻族。

不過由於靠西的區位以及較長的經營時間,凱爾特人和日耳曼人的“脫蠻入歐”之路相對順利,而斯拉夫人尤其是東斯拉夫人則長期遊離於歐洲文明之外,成為蠻族中的蠻族。

鑒於地位如此低下,尤其是在蒙古金帳汗國統治瞭250多年被全面“污染”血脈後,深感地位與自詡的歐洲人不符的俄羅斯人馬不停蹄地開始瞭自救。

1453年拜占庭帝國被奧斯曼帝國徹底消滅後,拜占庭末代公主索菲亞被西羅馬教皇收留,隨後在1472年嫁給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從此俄國將東正教奉為國教,以羅馬繼承者,即“第三羅馬”自居,後改國號為沙皇俄國,其統治者也自稱“沙皇”。

而這種強行攀扯的做法,遭到瞭歐洲社會的一致鄙視,而沙俄將東正教奉為正朔的做法也並沒有起到彎道超車的作用,畢竟在歐洲社會。教派的對立比其它矛盾更要命,俄羅斯非但沒有得到歐洲社會的接納,反而成瞭歐洲各國的笑話。

當然,你要說俄羅斯人完全不被接納也不對,畢竟歐洲人沒事就喜歡和俄羅斯皇室通婚,尤其是支離破碎的神聖羅馬帝國,每當邦國缺錢,就給俄羅斯嫁個公主過去,換點彩禮維持生計,葉卡捷琳娜大帝就是這類聯姻的結果。而俄羅斯也非常願意通過這樣的方式和歐洲“上流”社會攀上親戚。

而在拿破侖帝國稱霸歐洲的“至暗時刻”,沙俄以一己之力擊敗拿破侖成為歐洲社會的救星,而後更是升格為“歐洲憲兵”。

隻不過,僅僅30多年,沙俄就在克裡米亞戰爭中被徹底打回瞭原形。此後沙俄雖然是公認的歐洲四大強國之一,但從內而外都和近代化的歐洲列強形成瞭鮮明對比,尤其是農奴制的積重難返,使沙俄始終無法擺脫野蠻的身份。

所以,“特立獨行”的歷史尤其是宗教對立,是俄羅斯不被西方接納的歷史根源。

2、領土矛盾——“大俄羅斯”主義的大行其道

俄羅斯的歷史,就是一部領土的野蠻擴張史。

從15世紀擺脫金帳汗國統治獨立以來,俄羅斯在400多年的時間裡,領土猛增400多倍,從東歐一隅的莫斯科大公國一躍成為地跨歐亞兩大洲,面積超過2200多萬平方公裡的大帝國。

而俄羅斯的領土擴張,伴隨著慘絕人寰的血與淚。

因為蒙古人“噬土成性”的基因,再加上東歐大平原一馬平川、無險可守的地形,迫使俄國“不是在擴張,就是在擴張的路上”。

而在擴張的過程中,西伯利亞汗國、喀山汗國等政權被徹底消滅,清朝、奧斯曼帝國、波斯帝國等鄰國即便沒有被生吞活剝,也最終遍體鱗傷、奄奄一息。

因為沙俄農奴制盛行、生產力水平整體落後的情況下,沙俄擴張領土不為原料和市場,隻為土地和皮毛,於是沙俄在占據新土地的過程中,也伴隨著慘絕人寰的種族驅逐甚至種族滅絕,這讓鄰國無不對沙俄恨之入骨。

而最可怕的是,在歐洲社會普遍在鄙視俄國問題上達成高度共識時,俄羅斯也在擴張過程中萌生瞭俄羅斯利益至上的“大俄羅斯”主義政策。

而這種誓將非俄羅斯民族踩在腳下的政策,讓不是俄羅斯鄰國的國傢也瑟瑟發抖起來,尤其是歐洲各國。

由於俄羅斯從崛起的那一刻就立志要融入歐洲社會,所以俄羅斯在一路向西的問題上也特別上心。尤其是在融入不成的情況下決心要打入歐洲,這不由得歐洲各國不對俄羅斯膽戰心驚。

雖然俄羅斯沒有趕上工業革命的浪潮並脫胎換骨,但十月革命的翻天覆地卻讓俄羅斯走上瞭後來居上的康莊大道,蘇聯更在二戰後成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

二戰結束後,蘇聯與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東歐各國組成瞭社會主義陣營,蘇聯對抗西方的陣線也前進到易北河畔,加裡寧格勒更是成為俄羅斯插入歐洲心臟的尖刀。而這樣“咄咄逼人”的局面,自然不可能讓歐洲各國安若泰山。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雖然綜合國力一蹶不振,早已不復超級大國之勇,但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大俄羅斯”主義依然蠢蠢欲動,一旦時機成熟必然破土而出。

所以,俄羅斯不被歐洲接納,是因為與歐洲乃至西方世界存在著結構性沖突。

3、現實利益——各懷鬼胎的絞殺戰略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與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國曾有過一段難忘的蜜月期。當時的俄羅斯在葉利欽的領導下與美國一唱一和,一度成為國際社會“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佳話,似乎幾百年來的對抗根本不曾存在過,

但很快,俄羅斯就高興不起來瞭,因為面對俄羅斯想要加入北約的迫切心情,美國輕描淡寫地說道:如果俄羅斯也加入北約,那麼北約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

於是葉利欽終於明白,西方國傢想要的,不是一個半死不活的俄羅斯,而是一個涼透的俄羅斯。

雖然蘇聯解體讓俄羅斯失去瞭500多萬平方公裡國土,超過7000萬人口,工業體系被摧毀,超級大國光環更是煙消雲散,但俄羅斯依然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傢。

更可怕的是,作為蘇聯的直系繼承者,俄羅斯繼承瞭蘇聯近70%的遺產,包括恐怖的核武庫、占全球12%的科研力量等,這是俄羅斯能夠對抗西方世界幾十年的最大底氣。

而這樣的恐怖實力,即便加入西方世界,也註定不可能甘心屈居人下。所以不想再要一個爹的西方世界,對俄羅斯的態度就隻剩下一個:

既然得不到也不想得到你,那就隻有毀瞭你!

從1993年開始,北約和歐盟陸續東擴,將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昔日的蘇聯衛星國以及波羅的海三國等昔日的蘇聯加盟國收入囊中。迫使俄羅斯對抗西方的陣線不斷東退,其在東歐的戰略回旋空間也被不斷壓縮。

西方國傢的“以怨報德”,讓俄羅斯體會到瞭西伯利亞般的寒冷,於是俄羅斯開始重新撿起對抗西方的刀戈劍戟。

而這,似乎也逃不過西方國傢的圈套。因為西方國傢想要一個涼透的俄羅斯,但卻也希望俄羅斯能再搶救一下。

對美國而言,一個實力尚強的俄羅斯,是對西歐各國的最好威懾。在二戰結束一躍成為超級大國後,美國的超級大國之基就是對西歐各國的掌控力,北約就是最好的工具。

事實證明,一個俄羅斯的虎視眈眈,比任何說教都更能讓西歐各國對美國有向心力,所以冷戰時期的西歐,即便成立瞭歐盟這樣自立門戶的組織,也還是對美國亦步亦趨。

而蘇聯解體大大減小瞭蘇聯的威脅,但美國卻依然需要“俄羅斯威脅論”,迫使西歐各國跟著美國走下去。

當然,強化俄羅斯的威脅,也是美國勒索盟友保護費以及忽悠本國民眾為軍火商慷慨解囊的重要方法。

而歐盟尤其是德國,則更希望借助俄羅斯的力量增加對抗美國控制的籌碼,俄羅斯昔日雖然是德國不共戴天的宿敵,時至今日依然有加裡寧格勒等歷史糾紛。但德國作為歐盟領袖,為維持歐盟的基本完整,對抗美國的霸權主義,需要俄羅斯客觀上的支持。

所以,西方國傢對待俄羅斯問題的各懷鬼胎,也是俄羅斯能夠堅持下來的重要因素。

時至今日,俄羅斯依然在西方國傢的圍追堵截中艱難前行,尤其是美國發起的新一輪圍堵,將是2014年克裡米亞危機後又一次對俄羅斯的絞殺,但俄羅斯不會屈服,更不會倒下,它將長期成為西方國傢不得不面對的存在。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