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投無路後對中企低頭,對華拋出巨額訂單,網友:不要幫其第二次

近些年來我國在大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因此對鐵礦資源的需求也一直居高不下,雖然我國是世界鋼鐵產能第一的國傢,但是國內鋼鐵資源需求太高,總體上是供不應求的狀態,因此鐵礦石的進口成為主要瞭來源。那麼作為高質量鐵礦石產地的澳大利亞,自然成為瞭我國進口鐵礦石的主要來源,但是近些年雙方在合作上存在著一些不愉快。

澳洲鐵礦的前車之鑒

隨著改革開放的施行,很多企業響應瞭“走出去”的號召,中信集團就是其中的一分子,隻不過在這條路上充滿瞭困難的阻礙,發生瞭臭名昭著的“中信泰富中澳鐵礦”項目。

2015年,為瞭拿下中澳鐵礦的合作,中信集團砸下25億美元,但是沒想到受到澳洲富豪克萊夫·帕爾默的算計,將大筆資金套在合作之中,甚至還讓中信集團陷入瞭為期多年的糾紛之中。

2015年,中信集團被起訴,要求支付100億歐元(約為500億元)的賠款,其原因是帕爾默認為中信集團沒有按照約定支付特許權使用費。澳公司以中信支付瞭專利費A,並沒有支付專利費B的借口進行訴訟,由於雙方意見不能達成統一,爭執一直持續不下。

面對中信很有可能取消合作的情況,克萊夫·帕爾默在面對采訪時卻說‘並不擔心合作取消,因為中國的鐵礦石需求量巨大’,完全是不講理的口吻。

從2006年到2016年,用瞭將近十年的時間,中信才將6條生產線完整的投入到使用中,產量和預計產量相比也是足足縮減瞭一半,雖然中信一直在虧損,不過從2015年開始已經大幅縮減虧損。由於海外經驗不足、不瞭解澳洲法律和合同中的不同說法,導致中信嚴重的虧損,這對我國企業所有來說都是前車之鑒。

中國拒絕進口,鐵礦石可彌補損失?

隨著我國與澳大利亞的貿易摩擦不斷增大,3月26日我國商務部發佈重要決定。從3月28日開始,將對從阿達利亞進口的葡萄酒等相關產品征收116.2%到218.4%的進口費用。據瞭解稱,我國對澳大利亞的這一舉措將會直接導致,澳大利亞每年對中國的出口額減少200億澳元,約合人民幣999.6億元。

不過面對我國對澳大利亞進口的制裁,澳大利亞不少人仍然保持樂觀的態度。澳大利亞經濟學傢Roland Rajah認為可以通過另尋買傢,從重新接受國內葡萄酒等7種商品的出口問題,這樣就能夠挽回在中國市場中的損失。同時他還表示可以借助當前國際鐵礦石價格上漲的機會,向中國大量出口鐵礦石,從而賺取其他出口貿易的損失。

走投無路向華拋出橄欖枝

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澳大利亞全年GDP較2021年相比下降瞭1.1%,這也是澳大利亞近30年來的首次經濟負增長,不止是不是巧合,正巧趕上經濟萎靡消息散出,澳大利亞對我國的海外投資態度也變得緩和瞭許多。

近日,持續15年的之久的中信集團和地礦富翁帕爾默的案子,突然有瞭結果,澳大利亞最法院在判決中允許中信集團在澳大利亞西部的普雷斯頓角,進行預計規模將達到10億噸的鐵礦石開采活動。

另外中信集團表示打算在普雷斯頓角進行一個新礦的開發,不過具體能否啟動還需要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會的批準才行。

這個消息一傳出就獲得瞭相應的回應,外國投資審查會表示,會在保護澳大利亞企業和就業形勢的情況下,對中信集團的申請進行考慮,在六個月之內會有結果。其實這也就是說,為瞭本國礦業相關公司的發展和大量的就業機會,這個項目的實行可能很大。

然而這一消息傳回國內後,網友對此卻並不看好,他們認為澳大利亞的信用有嚴重問題,我們不應該幫其第二次,對此你們怎麼看呢?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