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關註中國一季度GDP: 中國再次成為全球經濟抵禦崩潰堡壘

[文/觀察者網 王愷雯]國傢統計局4月16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18.3%。這是自1992年以來季度GDP增長最高水平,也受到瞭外媒的密切關註。“創紀錄”、“強勁”是其報道中出現頻率頗高的詞匯。

雖然要考慮到去年較低基數等不可比因素,但從兩年平均數字來看,仍達到瞭5%的增速,顯示中國經濟已逐步擺脫疫情影響、穩定恢復。

近一段時間以來,國際機構紛紛上調對中國的經濟預期,不少專傢學者預計,中國的經濟增長將推動全球經濟復蘇。《華盛頓郵報》援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國部前主管埃斯瓦爾·普拉薩德(Eswar Prasad)的話說:“中國再次成為全球經濟抵禦崩潰的堡壘。”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胡榮認為,中國經濟的快速復蘇得益於正常的生產和消費,並不依賴於大規模的貨幣或財政激勵政策,這類增長更為健康,也更為持續。

“創紀錄”成外媒關鍵詞

據國傢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16日介紹,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4931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8.3%,比2020年四季度環比增長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長10.3%,兩年平均增長5.0%。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關鍵數據:

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5%,環比增長2.01%;兩年平均增長6.8%;

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5221億元,同比增長33.9%,環比增長1.86%;兩年平均增長4.2%;

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95994億元,同比增長25.6%,環比增長2.06%,兩年平均增長2.9%;

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比2月份下降0.2%,比上年同期下降0.6%。

路透社註意到,隨著經濟復蘇加速,中國第一季度GDP增速創歷史新高。報道指出,中國今年首季GDP同比增18.3%,創下1992年以來的最高季度經濟增速。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也註意到,這是中國30年來最強勁的季度增長。報道稱,與全球其他地區相比,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表現良好,且2020年也是唯一GDP實現增長的全球主要經濟體。

法新社稱,中國經濟在第一季度以創紀錄的速度增長,繼續從新冠疫情引發的經濟低迷中快速復蘇,成為反彈最快的國傢。

《華爾街日報》評論道,這一創紀錄的增速反映出,中國經濟在2020年初因新冠疫情而陷入深谷後,已經復蘇並且保持增長勢頭。

在GDP增速“創紀錄”的同時,也應清楚認識到,18.3%的增幅是受到上年較低基數、員工就地過年工作日有所增加等不可比因素影響。新冠疫情沖擊下,我國2020年一季度GDP增速下降瞭6.8%,不少外媒也註意到瞭去年同期的低基數。

不過,根據國傢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今年我國一季度GDP不僅同比去年一季度增長18.3%,也比新冠疫情疫情發生之前的2019年一季度增長10.3%,兩年平均增長5.0%。

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說,從兩年平均增長來看,GDP增幅仍達到5%,同時投資、消費明顯恢復,預計中國經濟回升態勢仍可持續。

康奈爾大學貿易政策教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國部前主管埃斯瓦爾·普拉薩德也對《金融時報》表示,即使考慮到去年的低基數對比,第一季度的經濟數據也表明瞭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動力。

值得註意的是,中國雖然在2020年一季度GDP陷入負增長,但由於較早遏制住瞭疫情,自當年二季度起,經濟已逐步恢復正常,日經中文網認為,2021年二季度以後的同比增長率逐步放緩的可能性很大。

“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追趕發達經濟體”

“因新冠病毒停工後一年,中國經濟正在復蘇”,《華盛頓郵報》的標題這樣寫道。

報道援引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的話說:“總體來看,中國目前正以更快的速度追趕發達經濟體的水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

普拉薩德也在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表示,他預計中國的經濟增長將推動今年全球經濟復蘇,提振大宗商品價格,同時支撐向中國出口商品的發展中經濟體。

“中國再次成為全球經濟抵禦崩潰的堡壘,這和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的情況差不多。”普拉薩德說。

除瞭GDP增速,外媒還註意到中國的消費數據。國傢統計局16日公佈,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4.2%。《華爾街日報》指出,這一增幅高於今年1-2月的33.8%,也優於經濟學傢預期的28%。

報道稱, 隨著新冠疫苗接種工作鋪開,新增病例數不斷下降,在暴發疫情一年後,消費低迷的情況已開始有所轉變。研究機構Morning Consult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消費者信心在3月份首次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並於4月上半月進一步回升。

該研究機構的經濟學傢利爾(John Leer)表示:“中國消費者已經擺脫疫情的影響,狀態甚至好於疫情之前。”

《金融時報》則從16日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讀出瞭“謹慎”的信息。報道註意到,國傢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表示,制造業投資還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一方面,說明企業的生產經營面臨比較多的困難……另一方面,對整體的市場也在觀察之中,有利於制造業投資恢復的因素也在慢慢累積和增加。”

此外報道也提到,盡管劉愛華表示,我們對全年經濟保持目前的恢復態勢充滿信心,但她也指出,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國際環境錯綜復雜,具有較強的不確定不穩定性。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胡榮對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總體來看,中國經濟仍然會為世界經濟的恢復和增長提供主要引擎。由於世界其他經濟體大多仍受困於疫情,而中國經濟的快速復蘇得益於正常的生產活動和消費活動的恢復與增長,並不依賴於大規模的貨幣或財政激勵政策,所以這類增長更為健康,也更為持續。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宣佈瞭“6%以上”的2021年GDP增速目標,當時,外媒對“6%”做瞭多番解讀,認為這一數字“保守”、“謹慎”、“溫和”等等。

值得註意的是,近期不少國際機構上調瞭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6日發佈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將增長8.4%,較1月份預測值上調0.3個百分點。

彭博經濟(Bloomberg Economics)3月底將中國2021年經濟增長率由去年11月預測的8.2%上調至9.3%;日本經濟新聞匯總的經濟學傢對中國經濟增長率預期平均值,也從去年12月的8.2%增至4月的8.5%。

David: